你也執著完美嗎?小心「不存在的完美」讓你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你也執著完美嗎?小心“不存在的完美”讓你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抗壓性”會決定我們是否能安然渡過壓力襲擊,但自恃抗壓性強,而無止盡的負荷壓力或好強不服輸,都會讓壓力越來愈大。這種追求“自我心中的完美”的人,經常會忽略適應“外在環境”,最後不堪一擊、引發身心問題。

有次鄰居劉媽媽跟我聊到,她的兩位小孩相差不到兩歲,老大自我要求高,每次寫功課都要寫到每個字“一樣”工整漂亮,不然就擦掉重寫,因為這樣常常拖了很久才寫完作業。另一位老么就像一般情況下的孩子,很快地完成作業。

劉媽媽對於老大這樣的狀況感到擔心,於是就訂了一個賞罰規定:能夠在半小時內寫完功課的人可以拿到零用金,若超過一小時還沒寫完就要扣零用金。開始實施以後,老大依舊堅持要每個字寫到他認為的“工整”才算完成,最終還是被扣零用金了,留下一臉錯愕的劉媽媽。

為達完美,忽略適應“外在環境”

若是我們常常期許自己要達到心中的完美,但卻忽略外在環境的適應,而讓自己備受壓力,該怎麼辦呢?

今年二十九歲的小葉在營造建設公司擔任行政人員。個性嚴謹、要求完美的她,在工作上常常要求自己做到超越公司標準要求以上,覺得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感到放心。

最近兩週,公司接了很多案子,小葉手邊的工作一下暴增,除了本身的業務,還要去協調其他部門的疑難雜症。這讓小葉的情緒變得容易煩躁、起伏大,好不容易停下來休息,一個人的時候,又容易感到低落。小葉晚上開始變得難入睡、淺眠,又容易做夢;又發現自己白天注意力下降、喉嚨感到緊緊的、胃口變差、呼吸不順暢、全身感到很緊繃,後來狀況一直惡化,於是小葉決定前來諮詢自己目前的狀況。

“老師,我最近整個人感覺快要撐不住了,工作量好大,我快受不了了!”小葉一臉倦容地說道。

我跟小葉進一步瞭解實際的狀況,她提到自己因為手邊案子量突然變大,使原本的工作步調一下被打亂,連自己的標準也難以執行。小葉覺得公司原本訂定的標準不夠好,所以她另外定一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若公司定的標準是七十分,小葉就會把標準提高到九十分,這樣她才覺得安心滿意。我問小葉給自己這樣的標準做起來會不會比較吃力,她覺得不會,因為若沒達到自己的標準,就會感到自責,覺得自己沒做好。

“嗯嗯,感覺你是一個很盡心盡力的員工,但你給自己定的標準太高,可能在工作上會遇到一些調適障礙。”我說。

“但是,若我沒達到我的標準,就覺得很不安、有挫折感,整個人更不對勁啊!”小葉說。

“那你覺得公司定的標準有什麼不好呢?”我問。

“我覺得公司定的標準太低了!”小葉說。

“你待的這間公司感覺經營很久了,本身規模也不小,若是真的標準太低,可能就無法經營這麼長久的時間吧?”我說。

“嗯嗯,或許是,但我會如此疲累是因為人的問題,我要負責彙整大家的資料,但若有人沒達到我的期望,而我要處理這些問題時,就容易感到挫敗。”小葉說。

“嗯嗯,可能你需要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標準雖然好,但不一定適用在每個人身上,也可以去思考一下公司為何訂定那樣的標準。”我說。

“但是,我就是覺得自己的標準若沒做到,很難讓自己安心,這點好難克服啊!”小葉感到無奈地說。

追求理想的盲點

跟上述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人,在周遭的人看來,常常被認為:“有必要這樣嗎?”、“這樣簡單做就好了,何必要搞得那麼複雜”、“想這麼多幹嘛,照規定做就好啦!”但當事人卻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一直嚮往著心中那個理想的自我標準。這些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中,感到充滿自信,對於自己的理想充滿堅持,即便外界的不認同,也能在自己的理想國中活出一片天。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不是由單獨的個人理想國所組成,而是在不同的個體間有著某些共同的連結,才能讓個人與周遭環境調適得當。這是很多過度完美主義者的通病,只看到自己的理想,卻忽略掉這世界的脈絡與自我的平衡。

追求完美有什麼不好?的確,追求完美是件美好的事,但需要對自我的追求有所節制與調適。

當追求完美過程中,遇到自我調適的問題與環境條件的限制,就要適時地調整,轉換心境,重新出發。但若是一意孤行,執著在自己的完美主義中,很可能就會讓那個不存在的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因而失去自我掌控的能力,漸漸地迷失自我。

誰會被“完美主義”綁架?

很多從小家庭教育嚴厲,缺乏父母親肯定的孩子們;或是在成長過程中,在人際關係裡有不好的、被貶低的經驗,像是被嘲笑、排擠或是霸凌等,但日後無法自我調適好的人,由於自我肯定能力較差,容易發展出追求完美的特質。這類的人,因為無法在自己身上獲得滿足,所以一直往外界追求完美,追求外界的肯定。

只可惜這樣的追求,無論外在成就在外人眼中看來多美好、多優秀,這些人還是無法感到滿足,繼續無止盡地追求完美。這是源於無法肯定自我價值,對自己感到不滿足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

在不順遂的情況下,這類人若無法意識到自身能力與自我理想追求的落差,可能就會在這樣完美理想的自我要求中跌跌撞撞,而對自我價值更容易感到挫折,本來已經欠缺的自我肯定能力又再被影響,因而變得更差,以致病態性完美主義愈嚴重,於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就產生了。

過去曾遇過某位CEO 退休後,被朋友聘去公司當員工的來訪者。他告訴我,當他在追求自己訂定的三百分目標中,不曾感受到壓力,但若要調整為一般人追求的一百分,可能就很難辦到。在他回診時,我發現雖然來訪者自認不曾感受到壓力,但他卻有難以入睡、早醒、睡眠不足、容易胸悶等身心問題。

當我與這位來訪者深入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察覺到他對於自我要求的堅持,其實是為了掩蓋他在家庭婚姻與自我價值的不安;因此在工作中期許自己達到超乎常人的標準,以去證實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證實,最終還是無法填補他心中的空虛。於是在心臟科診斷出他的冠狀動脈阻塞需要放支架後,才終於驚覺到自己的問題,願意把三百分的標準慢慢調降回一百分。在這樣的調降過程中,來訪者心裡也慢慢回覆平靜,願意卸下“完美”的武裝,好好地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

卸下“完美”的面具

很多缺乏自我肯定的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容易批判自我或過度自責。建議在遇到挫折或是錯誤時,不要馬上否定自己,可以先看看別人的作法與理解別人的想法,再回頭評估自己的問題,並試著去理解大環境的趨勢走向,嘗試換個角度想、換個方法做做看,看看能否讓自己克服原本的困境。

若發現自己在上述的情境下很難調適,無法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堅持時,就要試著去思考,究竟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何要跟自己過不去,是否是因為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在影響著自己。

“嗯嗯,原來我是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困住了……”小葉恍然大悟地說。

若是跟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你,建議可以先從部分的生活或工作調整開始,先放手一部分,讓那部分照一般外界的標準進行。剩下的部分,若有餘力,再讓自己做到想要達到的標準。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高標準困住了!一段時間後,或許你會漸漸感受到一般標準的美好。

遇到挫折時,不要馬上否定自己,先看看別人的作法與想法,再嘗試換個角度想、換個方法做做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