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戰術講:J羅VS萊萬?世界盃經典站位之爭!

​​​

世界盃戰術講:J羅VS萊萬?世界盃經典站位之爭!

世界盃小組賽第二輪終於也結束了。在第二輪最後一場比賽上,波蘭遭遇哥倫比亞,首輪輸球的雙方,展開背水一戰。

本場比賽,也是拜仁主力前腰J羅和主力中鋒萊萬的“拜仁內戰”。但對於本屆世界盃而言,本場比賽有著戰術層面更深的意義,那就是十號位核心VS支點中鋒的較量。

伴隨著戰術潮流的大發展,很多傳統位置受到了衝擊,其中影響最大、最讓為之嘆惋的便是足壇史上最近的十號位——前腰。當組織核心位置普遍後移時,當代足球半場攻防速度越來越快,經典十號核心開始越來越少……就連莫德里奇加盟皇馬之後,也經歷了整整一年適應後移。

相比之下,支點中鋒成為了足壇最大的受益者。從4-2-3-1成為足壇最大的主流陣型後,單前鋒陣型開始徹底的取代雙前鋒陣型。

世界盃戰術講:J羅VS萊萬?世界盃經典站位之爭!

所以不少人認為,當今足壇的前鋒個人能力表現並不如群星璀璨的八九十年代,但前鋒進球數卻普遍高於從前,然而前鋒的身價也越來越高。支點中鋒即使完美戰術陣型體系的“受益者”,也是“犧牲者”。

之所以說是“受益者”,是因為他們享受了從“雙”到“單”的火力集中,成為了全隊的主要得分輸出。那麼為什麼說是“犧牲者”呢?那是因為支點中鋒必須具備牽扯對方主力中衛的能力,要能在禁區內站得住!唯有在禁區內站住,本方隊友才能在對方半場獲得更多空間,從而節約更多體能,讓陣容更好的“流動”,讓球隊有更持久的強大壽命。

在一些前提的支撐下,我們看到的是高中鋒,無論是何種級別的巨星,都會在30歲的年齡便急速下滑,這都是長久為球隊犧牲的結果。所以既能得分,又能起到戰術作用的支點中鋒越來越少,身價自然是無限度的水漲船高。

但在世界盃,這種高密度四年一次的比賽,所有球隊都會努力拼到筋疲力竭。因此攻入一球后集體“龜縮”防守成為了為主流戰術。我們並無權指責他們,任何人面對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都沒有義務為“美麗足球”埋單,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生的夢想,是國家和民族的榮譽。

因此,當中路人滿為患,邊路被限制的水洩不通時,球隊的梳理位置必須提前,球隊的中路必須找到缺口。所以我們便看到了,在本屆世界盃上,十號位又屢屢成為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幫助球隊決定勝負,而支點中鋒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他們關係著球隊陣地戰和攻防轉換每一要素。

世界盃戰術講:J羅VS萊萬?世界盃經典站位之爭!

前腰不“死”,固然可喜,但終究在足壇變得太稀缺。中鋒不“死”,則是永恆的定律,但支點中鋒之稀缺,已是轉會市場老大難的問題了。

本場比賽,正是當今足壇最好的側證。萊萬多夫斯基過去數年被譽為足壇第一中鋒,已經到了瓶頸年齡。J羅在上屆世界盃也被譽為“前腰復興”式的里程碑人物,在海因克斯的調教下,J羅再次成為了世界第一前腰的有力爭奪者。

組織核心VS支點中鋒,讓這場拜仁內戰成為了比賽的主要看點。而J羅先後精彩助攻米納和誇德拉多,萊萬多夫斯基卻幾乎沒有得到很好機會,事實證明,拜仁應該立刻買斷J羅,拜仁也應該考慮放走萊萬。

雖然哥倫比亞獲勝了,但組織核心與支點中鋒究竟誰更重要?還需要後面更多的比賽去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