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战术讲:J罗VS莱万?世界杯经典站位之争!

​​​

世界杯战术讲:J罗VS莱万?世界杯经典站位之争!

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终于也结束了。在第二轮最后一场比赛上,波兰遭遇哥伦比亚,首轮输球的双方,展开背水一战。

本场比赛,也是拜仁主力前腰J罗和主力中锋莱万的“拜仁内战”。但对于本届世界杯而言,本场比赛有着战术层面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十号位核心VS支点中锋的较量。

伴随着战术潮流的大发展,很多传统位置受到了冲击,其中影响最大、最让为之叹惋的便是足坛史上最近的十号位——前腰。当组织核心位置普遍后移时,当代足球半场攻防速度越来越快,经典十号核心开始越来越少……就连莫德里奇加盟皇马之后,也经历了整整一年适应后移。

相比之下,支点中锋成为了足坛最大的受益者。从4-2-3-1成为足坛最大的主流阵型后,单前锋阵型开始彻底的取代双前锋阵型。

世界杯战术讲:J罗VS莱万?世界杯经典站位之争!

所以不少人认为,当今足坛的前锋个人能力表现并不如群星璀璨的八九十年代,但前锋进球数却普遍高于从前,然而前锋的身价也越来越高。支点中锋即使完美战术阵型体系的“受益者”,也是“牺牲者”。

之所以说是“受益者”,是因为他们享受了从“双”到“单”的火力集中,成为了全队的主要得分输出。那么为什么说是“牺牲者”呢?那是因为支点中锋必须具备牵扯对方主力中卫的能力,要能在禁区内站得住!唯有在禁区内站住,本方队友才能在对方半场获得更多空间,从而节约更多体能,让阵容更好的“流动”,让球队有更持久的强大寿命。

在一些前提的支撑下,我们看到的是高中锋,无论是何种级别的巨星,都会在30岁的年龄便急速下滑,这都是长久为球队牺牲的结果。所以既能得分,又能起到战术作用的支点中锋越来越少,身价自然是无限度的水涨船高。

但在世界杯,这种高密度四年一次的比赛,所有球队都会努力拼到筋疲力竭。因此攻入一球后集体“龟缩”防守成为了为主流战术。我们并无权指责他们,任何人面对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义务为“美丽足球”埋单,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生的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

因此,当中路人满为患,边路被限制的水泄不通时,球队的梳理位置必须提前,球队的中路必须找到缺口。所以我们便看到了,在本届世界杯上,十号位又屡屡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帮助球队决定胜负,而支点中锋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他们关系着球队阵地战和攻防转换每一要素。

世界杯战术讲:J罗VS莱万?世界杯经典站位之争!

前腰不“死”,固然可喜,但终究在足坛变得太稀缺。中锋不“死”,则是永恒的定律,但支点中锋之稀缺,已是转会市场老大难的问题了。

本场比赛,正是当今足坛最好的侧证。莱万多夫斯基过去数年被誉为足坛第一中锋,已经到了瓶颈年龄。J罗在上届世界杯也被誉为“前腰复兴”式的里程碑人物,在海因克斯的调教下,J罗再次成为了世界第一前腰的有力争夺者。

组织核心VS支点中锋,让这场拜仁内战成为了比赛的主要看点。而J罗先后精彩助攻米纳和夸德拉多,莱万多夫斯基却几乎没有得到很好机会,事实证明,拜仁应该立刻买断J罗,拜仁也应该考虑放走莱万。

虽然哥伦比亚获胜了,但组织核心与支点中锋究竟谁更重要?还需要后面更多的比赛去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