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在這世界,不過是被理念化的隱喻

我沒去過美國,理由說來不怕你笑話,美國的槍支合法化讓我覺得特別不靠譜。

雖然里根有句反禁槍的名言:槍不殺人,是人殺人。

但我還是害怕,走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的大街上,突然被人像玩生化危機一樣爆頭。


生死,在這世界,不過是被理念化的隱喻

伐木累……了

記得不久前去偏僻的山村遠足,在空氣清新的山野間行走時,我突然發現身後面跟了一個赤膊壯漢,肩上居然扛著一把斧頭,是那種開了刃的斧柄足有半人高的大斧頭。

當時我的心中一震,菊花一緊,迅速故作鎮定地跑到小路的另一邊,還乜斜著觀察那壯漢的舉動。

我們就這樣平行對角站位同步走了大概五分鐘,壯漢突然從路基跳了下去,呃……下面好像有一片樹林,他是伐木累……了嗎?


還記得前幾年,具體年份記不清了,也懶得百度,但肯定是真事,而且新聞也報道了,說某日午後,有一輛小轎車在工人體育場裡突然瘋狂撞人,導致多人死傷。

我為什麼對這事印象如此深刻?因為當時我在工體附近上班,每天中午都有習慣去工體外場跑步。而且事發當天我也去跑了。

只不過,那天感覺不是很好,跑了幾圈就草草收場了。

後來看新聞時,我看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按照我正常的跑步時間,我很可能是在事發現場的。


上中學時有一個體育項目叫擲鉛球,還有一個和體育項目叫跳遠。這兩個項目都是需要一塊沙坑當做項目終結點的。也就是把鉛球擲到沙坑裡,跳遠的人也要在助跑後一躍而起跳入沙坑的。

我們學校的操場不大,所以鉛球和跳遠是共享一片沙坑的。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原始模式。

呃,歪樓了。

生死,在這世界,不過是被理念化的隱喻

死神來了……嗎

回到本題,大概某一個午後……為什麼死神總是喜歡在這個時間段出鏡呢?反正就是那天下午我們班上體育課,同學分為兩組,一組練鉛球,一組練跳遠。

我至今也想不明白那個奇葩體育老師是怎麼想出來這麼天才的一個死亡課程表來的?

當時傻傻的我們也沒有意識到,鉛球組的同學,就是跳遠組同學的死神……

具體上課的時間安排好像是說上半堂課讓鉛球組的練,下半堂課讓跳遠組的練。

我,是跳遠組第一個出鏡的,我至今記得,當我發揮出平生最佳水平一躍而起後被地心引心拽回到地面上時,另一股力量同時在向另一個方向推動我,我的腳踝突然感受到一陣錘擊的快感……

嗯,就是這樣,鉛球組最後一個出鏡的同學慢了半分鐘出場,還好,我比規定出場時間晚了半分鐘,所以那顆鉛球只砸到了我的腳踝。

如果時間合適、機緣巧合的話,我在中學時代就已經被爆頭了。

如是。


最近幾天,新聞也是不太平,先是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空姐,再是成都一個司機開車在鬧市橫衝直闖。這些事,都是不可控的。

生死,在這世界,不過是被理念化的隱喻

就這樣吧

所謂不可控,即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

生死這兩件事,是人生中最大的事,再沒有比這兩件事更大的事了。

人在出生時,似乎沒有死亡的概念,以為這生生不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活得久了,就愈加忘記了世界上還有死亡這回事,以為生命這個詞的意思就在於生。

誠然,我們所有的思想與表達,都是要在生的時間裡完成,死人不會說話,又或者,哪怕他會說話,也一定不可能是說給生者聽的。

因此,生死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平等的,所有關於死亡的定義與闡述,還有那些所謂的包括本文在內的思考,都是由並不處於死亡狀態的生者們完成的。

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

那,又能怎樣呢?這所有的事,不都是理念加持過後的一種隱喻嗎?

村上春樹說,

人間界是由時間、空間、蓋然性三種要素規定的。理念之為理念,必須獨立於三種要素中的任何一種。

這種解釋簡直太殘酷,但又是那麼貼切而無可辯駁,生死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謂蓋然性,就是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的性質。世界是由時間和空間共同搭建而成的,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死,都是蓋然性的產物。

如果你看到這裡了,應該可以理解吧。


死亡的痛苦,一定是留給生者的,而不是留給死者的。

活著的每一種愉悅,也可能寄存在身體裡帶給死者。

生死,在這個世界,不過是一種被理念化的隱喻。

每一次死亡,都緣於生命的蓋然性,其區別無非是蓋然性的大或小,而已。

每一次死亡,都是隱喻在這世界上的顯性表達。

生死,在這世界,不過是被理念化的隱喻

你會怕嗎?

就像,你在黑夜裡最害怕的那些敲窗惡魔,不期而至。

一樣。

謝謝觀賞,再見


有時,我們可以理解遙遠空間中的另一種死亡給生者帶來的痛苦,比如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的女孩,她父親的淚水。

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沒辦法理解那種痛苦將如何糾纏著生者度過每一個想念與煎熬的日與夜。

於是,只好用隱喻這樣的思辨,來拯救生命,拯救那些痛苦的靈魂,也為了拯救自己這條几十年來與死亡擦肩而過數次的

生命

活著的每一天

都不負生命的意義

哪怕

下一秒已經開始辜負

至少

這一秒

我是用心在活著的

你還記得自己和死神擦肩而過的那些瞬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