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钱来股市里玩的,是傻逼还是装逼?

炒股很难,但很多人认为很容易。

每次碰到有人说,炒股是玩一玩的时候,我心里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在市场里玩?”,不知道究竟是脑残还是装逼。

有意思的是,无论在现实的生活中如何严谨,在自己事业上如何专业,一旦到了股票市场里,就完全变成了非理性的人。

有次,和一个大姐聊天,问她,你炒股的依据是什么?了解这个公司吗?有没有去公司看过?有没有用过公司的产品?有仔细研究和阅读过公司的定期报告吗?

她说,没有。

那你买卖股票的依据是什么?

她说,听电话里的老师推荐。

那现在的盈亏情况如何?

她说,400多万,剩下40万,家里人都不怎么搭理她。

........

原本我以为这样的投资者应该不会太多,但我还是错得离谱。

去运动健身遇到一个医生,同样也都是把股票当成消遣,说是感觉好就买了,只知道股票叫什么,其余对相应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不仅如此,一个在建筑设计上颇有成绩的同学,同样也是这样,拿自己的钱在股票里折腾当做娱乐。

说实在的,拿钱去澳门赌博的,赌输了,可能还明明白白知道自己为什么输了,而且还不浪费时间。但是在股票市场里,怕就怕在偶尔对了几次,然后不断自己给自己洗脑自己很牛逼,然后不断的加注,一直到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股票市场是风险转移的场所”,这是《投资分析》的课程里面打开书就可以看到的内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个是开户的时候,中登公司的账户上会提示的内容。但99.99%的股民,应该都不会太把这这些有关风险提示当回事。有的人甚至会回应到”去理发店的人,还需要提示要不要理发吗?“

一百块钱开户容易,但进入股市之后,人常常直面的是人天性里”一夜暴富“的劣根性。

看盘软件里上上下下的K线,其实和上市公司的质量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从上市融资(或者说圈钱)开始,上市公司很多经营上的风险已经转移到二级市场了。

好的上市公司,会好好利用融资到的钱,好好的扩大生意的规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赚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分红回报股东。A股这样的公司也有不少,万科A、格力、苏宁易购都是这种类型,但需要时间和耐心。

然而,历来被诟病是“圈钱市场”的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坏的榜样。就像刚刚退市的*ST昆机、*ST吉恩一样,因为国资是控股股东的原因,以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保壳,反反复复的折腾,套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

退市,其实是圈钱融资骗人的上市公司最好的归宿。对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如果明明是烂的股票,你还要去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

股票里赚钱的,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持有原始股的人,这部分人很少,创业毕竟是很辛苦的,能熬到上市其实并不容易(排除那些靠关系和指标上市的);第二张,很了解公司质量,长期跟踪,并且耐心持有的投资者;第三种,专门买一些高分红的便宜货,吃分红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人希望亏钱,但却没有多少人认真的反思自己,和系统性的学习、然后买入及等待。在股票市场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唯一可以追究的只是自己的责任。

毕竟,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又有谁能够左右大盘走势?又谁能够左右公司走势(除非作奸犯科之类的,如前段时间曝光出来的大连电瓷董事长儿子操纵股价的)又有谁能够左右行业变迁呢?

二级市场的投资,说白了就是捡便宜货,但至于能不能捡到,这个事情却是只能看个人的修为了。如果股票做的很痛苦的投资者,还是希望早点离开这个市场吧!毕竟股市只是这个市场的一个小小部分,很多人不炒股也能活得很开心。

更何况,如果有商业头脑和企业家精神的人,又何必辛苦炒股。自己做点事业,在现在的情况下,把自己公司做大,把股票卖给别人那样不是更好?

股票市场就好像战场一样,奉劝所有抱着“玩一玩”心态入场的投资者,还是早点醒悟过来,尽早离去吧!

拿自己的钱来股市里玩的,是傻逼还是装逼?

(我常常问我自己,你究竟是傻逼还是装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