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帶來的思考 現在買房會虧嗎?

說起近段時間最受大家關注的一部電影,無疑就是《我不是藥神》。朋友圈的刷屏,豆瓣的最高評分,一路高歌的票房,都讓這部電影成為今年以來最值得去看的國產片。受關注自然會帶流量,跟電影有關的種種都成了大家追逐的熱點。

是的,我承認,今天我蹭熱點了。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對電影裡面一句話,甚是感慨:“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藥神帶來的思考 現在買房會虧嗎?

對於這句話,相信不同職業背景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思考,做保險、賣養生產品的,會跟你說健康第一,不過我相信,更多人討論的是國家的醫療制度,政治層面的種種,其中不乏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

作為大眾中普通的一員,我們不去探討醫療領域的各種常識,因為絕大多數的我們是不擅長的,對於疾病的預防,各種科普數不勝數,卻未曾見過某個疾病因此而減少的,畢竟“誰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

也許某一天房子能救你一命

受制於環境、生活的影響,以後我們聽到的疾病只會越來越多,治好了一種,會有另一新病種出現,在和疾病的對抗中,總是會遇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窘境。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承認一個事實:中國的醫療資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北京、上海的醫療水平總是會領先全國,並且重病的醫療資源本身就是稀缺的,而這種稀缺的資源往往也是有錢人最先享有的。

所以,在你還健康,家庭可承擔價格槓桿之時,還是建議為自己或家人買套房。剛需首套,解決生存問題,投資保值,也許,某一天房子能救人一命,在你生病吃藥的那些年,可以提供給你續命的成本。

你該吃藥了!不排除有人不認同我的這個觀點。是的,中國的房地產也該吃藥了!一直以來我都是多軍,因為在中國,房地產是政治經濟學,地方上直接、間接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一句以“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全民都為之努力奮鬥。

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而投資主要靠“地方政府+國企”帶動,“大基建+房地產”是主要模式。說白了,房地產(還有金融)有較強的政治屬性,哪裡能任憑常規的經濟週期來左右?

藥神帶來的思考 現在買房會虧嗎?

所以,自從商品房出現以來,國家各種調控,各種加碼,到頭來房價還是一路高歌。那些篤信房價會降的人錯失了一次又一次買房的機會,最終淪落為永遠買不起的那個階層。

早前不看好房地產的都被打臉了,沒人能想到國家會通過“PSL+貨幣棚改”的方式,間接印鈔給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讓那些不看好的三四五線房價破萬,甚至直逼一二線房價。

這麼多年的經驗過來,現在連大媽都知道買房能掙錢!別的還需要我多說嗎?

中國房產的本質其實是這樣的

其實不管是我國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經濟命脈、人民衣食住行大都實行國家管控、滿足基本保障需求。我們國家缺就缺在對“住”這一最大生活保障上,市場化、商品化了,反而沒有實施任何有效管控。

房子不能自己蓋、蓋哪都違法,不能去農村買、不能買小產權,買了不受保護,說拆就拆;那怎麼辦,唯一的路子就是在市場買。買不起呢,可以貸款讓你買;還買不起呢,只有租,但是房東想趕你走就趕你走。怎麼辦,結果就是拼死拼活也要買!!!

藥神帶來的思考 現在買房會虧嗎?

這帶來的問題很嚴重,最低生活底線的物品,要去市場化的商品去獲取,而且房地產市場又屬於賣家市場!

然而,最可悲的是,國家還不承認住房的商品屬性,一定要去商品化,總認為市場是錯的,需要調控才能來糾正市場的自我修復功能。於是平準工具沒有了,市場大起大落就成為了必然。可一旦調控後房價下降了,各省、市就開始“救市”。

不過,我還是願意相信,國家的初心是好的,要讓住房迴歸到它的本質屬性,就是用來住的,要不也不會搞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共有產權房了。

至於有人想著房價會回到前幾年的水平,我覺得有點痴人說夢,拋去以上的觀點不說,大家不要忘了還有通脹,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各國央行追求的通脹目標至少是2%起。也就是說,即便是美元日元歐元,每年也致力於貶值2%。達不到,央行就為之而奮鬥。所以,不是房價上漲,而是貨幣貶值。

置業投資,政策解讀,區域分析,添加主編微信交流:meifangz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