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2014年,長沙縣舉辦“民廚爭霸”活動,經過海選、複賽和決賽三輪角逐,最終產生了開慧烤全羊、雙江紅燒黑豬肉等十二道長沙縣地域特色菜。這十二道菜,用的都是長沙縣特色食材,具有地域特色的味道。品嚐這十二道地方名菜,能從多角度瞭解長沙縣風土人情、飲食文化。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開慧鎮:開慧烤全羊

原料:黑山羊

特色:優質黑山羊、口感外焦內嫩、滋補養身

做法:精選上等羊肉,逾四十種香料醃製;用炭火烤制四小時;待表皮微焦,肉質有嚼勁,放秘製佐料;趁熱食用,肉香撲鼻,口感甚佳。

開慧鄉,又名板倉,是開國領袖毛澤席夫人楊開慧的家鄉。現在,許多人來到板倉,除了一睹開慧故里的風采,緬懷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蹟,還會來到飄峰山下,品嚐農家山莊的 “天下第一美食——烤全羊”。

烤全羊,是從元代宮廷宴饗繼承下來的一種整羊宴,又稱“詐馬宴”。“詐馬”即蒙古語“珠馬”或“招木”的異譯,指的是用蒙古族傳統的屠宰法殺之後,熱水煺毛,去掉內臟,收拾乾淨的白條綿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講究烹調技藝的上乘大菜。烤全羊在清代頗受宮廷青睞,常用來招待蒙古王公,乾隆皇帝曾寫詩讚美。

開慧烤全羊之所以受歡迎,主要因為羊的品質好以及燒烤的專業手法。所選山羊都是天然放養、日食百草的黑山羊,現場宰殺,用逾四十種香料醃製。然後炭火烤制,等羊的水分烤乾後,塗上一層菜籽油繼續烤,待羊熟透後,再放入秘製的佐料。整個過程要4小時以上。

烤熟的黑山羊金黃油亮,表皮微焦發脆,內部綿軟鮮嫩,羊肉清香撲鼻,放秘製佐料,輔以香菜點綴,羶味極小。除了口感更勝一籌外,更是滋補養身的佳品。趁熱食用,肉香撲鼻,口感甚佳。

走進烤全羊的燒烤廳,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廳內食客如雲,歡笑聲此起彼伏。十幾個燒烤臺上,炭火正旺,鐵絲肉上架著烤好的整隻山羊,有的桌上還擺著不少本地農家菜。大家各自圍在燒烤臺邊,或坐或立,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用手撕下一塊熱乎乎、香噴噴的羊肉,邊吃邊贊:果然名不虛傳,外焦內嫩,口感很韻味。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春華鎮:大魚塘水煮活魚

原料:水庫活魚、青椒

特色:原生態,純天然的雄魚;營養豐富,口感細膩。

做法:熱鍋,燒熱菜籽油,魚入鍋,中火煎至兩面金黃,表皮微焦;待散發焦香後,再倒入山泉水;大火燒開,轉中火熬湯;待魚湯呈乳白色澤,香氣撲鼻,適量青椒點綴,出鍋即可。

《大清食話》記載:光緒年間,清朝宮廷興起食魚熱潮,一位來自長沙府的李姓御廚製作的“酸菜魚”因“器具絕、工藝絕、配方絕”和“魚絕、味絕、營養絕”受到了皇宮貴族的傾愛,被聖旨御封。自此300多年間,李姓家族代代為廚,並將此道菜餚傳承下來。現在,大魚塘水煮活魚為李姓烹魚世家的十二代傳承人烹飪製作。

 大魚塘水煮活魚這道菜,離不開產自長沙縣春華鎮大魚塘村水庫的魚,由於水庫中水質清澈,不給魚餵養飼料,採取放養方式,從大魚塘村水庫中捕撈的魚不僅沒有腥味,而且魚肉Q彈有韌勁。

 有了好的食材,烹飪口感鮮美的水煮活魚也就相對容易了。配料只需姜、紫蘇、青椒和鹽就行。先將魚兩面煎一下,同時放上姜,然後放水煮,待水變成乳白色的湯時,加上青椒、紫蘇和鹽即可。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先用猛火將水煮開,然後文火慢熬,這樣保留魚的原汁原味,做到魚湯清香、魚肉鮮美無腥味,魚湯的清香和魚肉的鮮美久久留於唇齒之間,令食客難以忘懷。

春華鎮: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原料:土雞、薑片、料酒

特色:鮮辣老薑、農家放養土雞,溫和滋補

做法:取適量豬油,熱鍋,老薑切片爆炒;待薑片香味四溢,放雞肉煽炒;入少量料酒,提香;加入沒過雞肉的泉水,大火燒開,小火熬製;待雞湯黏稠,出鍋即可。

在長沙縣,每到盛夏三伏,民間就有吃雞的習俗,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因此,老薑煨雞、路邊荊煨雞等菜品也就成為市民必選的美食。長沙人起伏吃雞也挺有講究,一是要吃叫雞(即公雞),而且還要是正兒八經當天買當天殺當天吃;二是要用路邊荊熬水,炒雞時與酒同下,再加生薑,有的一隻雞加半斤姜,所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初伏吃雞即這個道理。另外,燒雞時加入生薑等,還可起去溼強身的作用。

春華鎮的老薑煨雞,食材和做法與別處不同。選用的雞都是農家餵養的土雞。烹雞的配料:姜、谷酒等都在本地採購,保證了食材的安全和天然味道。

老薑煨雞的做法很簡單,只需雞、豬油、酒、鹽、姜等食材。先用豬油爆炒生薑,然後放入雞肉爆炒至出油;放酒,炒至待酒味揮發後,放入淹沒過雞肉的泉水;待雞湯變黏稠後即可。這樣做出來的老薑煨雞肉質更鮮、湯汁更濃更黃。

古代神話中,流傳著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這就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

現在的長沙縣春華鎮,將甘甜醇淨的泉水和農家放養的老雞,用文火慢慢燉到酥爛,不僅溫和滋補,更有散寒去毒的功效。最好三個伏日都吃上一碗老薑燉雞,如果條件不允許,一般也要吃一個伏日。。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高橋鎮:香菇肉絲

原料:香菇、白蘑菇、土雞

特色:口感順滑,營養均衡,雞湯滋補,多汁Q彈

做法:新鮮香菇與白蘑菇,去蒂,清水洗淨;雞肉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煨湯,待湯計濃郁;香菇與白蘑菇,翻炒,即可出鍋。

香菇,又稱香蕈,素有“蘑菇皇后”之稱。栽培歷史要追溯到南宋時期何澹所編《龍泉縣誌》:古人取橄欖木,砍倒仆地,用斧斑駁木皮上,候淹溼,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擊,其蕈間出,名曰驚蕈。或清明向日處出小蕈,就木上自幹,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曬幹,同謂之日蕈,香味亦佳。

2007年,長沙縣高橋鎮,被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的美稱。食用菌產品暢銷27個省市,並出口日韓。在高橋的食用菌農耕園,田間有不少白色大棚,棚裡種的都是食用菌,汁鮮肉嫩,味美價廉。到高橋,可以親自體驗在大棚採摘中國最美味食用菌的快樂,吃到最新鮮最營養的食用菌。

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原是明代宮廷名菜,後流傳於民間。相傳明代建都金陵(南京)時,正遇天下大旱,災情嚴重。明太祖朱元璋祈神求雨,帶頭吃素數月,胃口不佳。軍師從家鄉帶來香菇,製成一道“燒香菇”給朱元璋品嚐。朱元璋未及下筷,就聞到一陣陣香味,吃後感到此菜香味濃郁,軟熟適口,滋味異常鮮美,連連這是一道少見的好菜。從此朱元璋在宮中經常食用此菜,故香菇又稱“長壽菜”。

要想吃到高橋鎮這道“香菇肉絲”,可去食用菌農耕園內摘取新鮮香菇與白蘑菇,去蒂,淘清水洗淨;文火熬製濃郁雞湯,將香菇與白蘑菇放入高湯,稍煮,瀝乾後,入鍋翻炒,美味即成。這不尋常的美味,口感順滑,多汁彈牙,每一口,都是諸般鮮味的蓬勃而出,完美的呈現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長沙縣的十二道名菜(一)

黃花鎮:水魚燉牛鞭

原料:水魚、牛鞭、老母雞、豬頭肉

特色:色澤濃郁,香氣瀰漫,入口爽滑,湯汁粘稠

做法:將老母雞和豬頭肉煨制三小時,熬濃湯;把牛鞭和水魚,冷水入鍋焯燙過涼兩次;開大火,將牛鞭用豬腸油和薑片煸制八分鐘,將水魚加入高湯中,煮二十分鐘即可出鍋。

水魚,又名鱉,《逸周書》載,所謂“長沙鱉”躋西周成王貢物之列,距今三千餘年。及至晉代,亦有文記“長沙黃鱉特大而美,故貢”。水魚具有雞、鹿、牛、羊、豬五種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稱。好水出好魚,山青水秀的黃花鎮水魚,更是味道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牛鞭又叫牛衝,清宮滿漢全席中,牛鞭被列為第十二道菜餚。富含雄激素、蛋白質、脂肪,膠原蛋白含量高達98%,乃珍貴進補之食,也是女性美容駐顏首選之佳品。據《本草綱目》記載:牛鞭補腎壯陽,固本培元。水魚燉牛鞭,陰陽調和,味美滋補。

水魚燉牛鞭,實在頗為講究。水魚,為野生水魚,吃的是不喂飼料的小魚仔,這樣喂5-8年後才可上桌。而牛鞭選用的是老黃牛牛鞭。由於食材可靠,

用正宗黃牛鞭和老水魚搭配成一鍋,加入高湯,與老母雞和豬頭肉煨制一起3小時,再煮個20分鐘即可出鍋。單個水魚湯非常鮮嫩,而牛鞭湯會比較濃、稠,都是滋補珍品,兩者“強強聯合”,不僅口感肉軟爽滑,湯汁濃郁,而且營養價值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