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牌戲

麻將:分“清麻將”“王麻將”兩種。王麻將比清麻將多,有八個王牌“升、合、元、喜、它、總、索、萬”。王牌可以替代相關的任一張牌。當今玩麻將戲稱“築城牆”,為常見賭博工具之一。

跑符:古稱“頁子戲”,唐代中期即盛行。20世紀50年代後長沙縣極少見。

骨牌:俗稱“木腦殼”。骨牌作為賭具俗稱“推牌九”,有“大牌九”“小牌九”兩種。賭友與莊家共四方,每方發兩張牌或四張牌,與莊家比大小,大者為勝。骨牌還可作為家庭卜算工具或閨閣遊戲。骨牌中有 “天長”“地久”“荷”“梅”等富有詩意的名稱。民國時期出版有關骨牌的書刊和推算的讖語,內容深奧而富情趣,統稱“牙牌神算”,曾盛行長沙城鄉。

撲克:源出於歐洲國家,清末時傳入。首先是作為橋牌工具,後來逐漸衍化成多種玩法,民間盛行“打百分”“雙百分”“三打哈”等牌戲。兒童玩撲克常見的有“爭上游”“十點半”“推板車”和“5、10、K”等。:用牛骨或塑料做成小方塊坨,六方分別上刻1—6點,為民間常見的賭具。其方式:⑴抓骰子,用骰子四粒擲於碗中以決勝負。⑵搖單雙。系將骰子兩粒置於平底碗內。上覆一小碗,由莊家雙手捧碗,上下搖動三下,其他參與者押單或雙,俗稱“骰子寶”,又稱“賭寶”。

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弈棋

象棋:象棋是中國高品位的民間娛樂工具之一,歷史悠久,約於宋代時定型,在長沙城區很流行。城區下象棋的人不分年齡、職業和性別,都熱衷對弈,一般無賭注,但輸贏的刺激性很大。有時看棋的人參謀一句,常令輸家大為惱火,甚至發生口角,故俗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長沙街頭巷尾僻靜處常有無業人員擺“棋勢”,並以此謀生。“棋勢”即一盤象棋的殘局,局勢奇詭深邃,如雙方按書本的指引動子,結果是平局,如一方不熟悉棋路則必敗。擺“棋勢”的人常有同夥扮演陌生人在一旁指手劃腳,勾引棋迷受騙,俗稱“帶籠子”。

圍棋:系中國最古老的棋種,棋盤縱橫各19道,共361個交叉點。黑白兩方棋子互相包圍,消滅敵子,以所佔棋位多少定勝負。

長沙民間娛樂

養鳥

長沙縣養鳥習慣以城區居多,其中以離退休老年人為主,青少年愛養信鴿。老年人養鳥可以陶冶情操,特別是清晨持鳥籠到公園或林叢“溜鳥”,可呼吸新鮮空氣,對健康大有裨益。

常見的籠養鳥有相思鳥、白燕、竹雞、畫眉和虎皮鸚鵡虎皮鸚鵡成活率高,且能產蛋自孵,故價格便宜。外地引進的鸚鵡成活率不高,均不能學人講話。

長沙民間娛樂

鬥蟋蟀

民國時期,長沙縣盛行養蟋蟀、鬥蟋蟀,大人、小孩都玩。蟋蟀缸做工講究,不上釉,蓋上有陽刻燒字曰“白露將軍出,人人愛色青”字樣。蟋蟀缸子以歷史悠久為上品,新鍛燒缸子“有火氣”,蟋蟀不易成活。

蟋蟀俗名蛐蛐,只有雄蟲善鬥,俗稱“二尾子”。鬥蟋蟀盛於明、清,民國初期仍有此俗。鬥蟋蟀時用四張方桌拼合,上面再擺一張方桌作為“戰地”。方桌上站四人,即賭家二人,評判員二人,觀眾只能站在地面靜聽評判員宣佈戰果。鬥蟋蟀的人所下賭注並不公開,只有臺上4人知道。觀眾也可互相下賭注,即“你賭甲方勝,我賭乙方勝”,彼此達成默契。獲勝的蟋蟀由主家捧缸,坐青衣小轎,轎上披紅掛綵,鳴放鞭炮揚長而去。

飼養蟋蟀一般用紅棗、桂元、荔枝等。蟋蟀名目繁多,一般以體形顏色而命名,如:象牙嘴、棺材頭、梅花翅、三段錦等。白露前後捕捉的蟋蟀常稱“白露將軍”。

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鬥雞

清末民初,長沙縣鬥雞較為流行,並以金錢作為賭注。往往雞鬥一次,須休養幾個月以後才可角鬥,甚至因此致殘而不能再鬥。鬥雞一般鬥3個回合,三打二勝:如一方失利,主人抱敗雞休息5分鐘,令雞飲水,去掉嘴中涎水再鬥;敗兩局者為輸。

傳說鬥雞始於戰國時期,《史記》有詳細記載。長沙鬥雞由廣東傳人,廣東公雞體大身高,善鬥。鬥雞之前要互相衡量公雞體重,以體重大致相當才互下賭注。

20世紀40年代以後,長沙已無鬥雞風俗,偶有青少年抱雞互鬥,不過是一種娛樂、無賭注。

長沙民間娛樂

長沙民間娛樂

養蠶

20世紀50年代,長沙縣不少細伢子都養過蠶,但都是為了“好玩”。買來不到一釐米長的幼蠶,或自已用去年留下的蠶卵孵化。街上有專賣桑葉的地攤,幾分錢可買一大堆。一時買不到桑葉,小孩們也會相約到郊外,找桑葉樹,爬樹摘桑葉。採一次可以維持一週。桑葉放在水缸下,但喂蠶時葉子不能帶水。蠶子經過5次蛻皮,渾身透明,便要吐絲了。在紙盒內,蠶可利用盒角結絲成繭,如果在碗口上蒙扎一張紙,它便把絲吐成一個絲餅,而蠶蛹則裸露在外面,過十多天,蛹變成蛾,交尾後雌蛾產卵在紙上。第二年,又把上面的程序重複一遍,只是蠶的數量大增,便將它們分贈給小夥伴。

有的把蠶絲餅放在墨盒內儲墨,比棉花好多了。

與養蠶相似的還有養蝌蚪。每到春暖花開季節,兒童們結伴到郊外溪流或池塘邊,用事先自制的紗網打撈小蝌蚪,盛到有水的瓶內。回家養著,直到變成小青蛙,再放生水塘,小孩們高興得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