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清朝到底有没有昏君?有的话是谁?

颍州小史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给昏君下个定义。什么是昏君?关于昏君,我比较赞同网友@自说自话的掌柜 的观点。

按@自说自话的掌柜 说,自古昏君有三大事业:1.祸乱国家。2.给士大夫扬名。3.把自己逼上绝路。这其实也是给昏君提出了三个衡量标准,即:1.必须是给国家造成较大祸乱的。2.必须是遭到朝野强烈不满的,尤其是引起士人普遍批评的。2.必须是自己把自己弄死或走投无路的。

最典型的如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死后,胡亥在李斯和赵高的操弄下当了皇帝,他们逼死了有德望的公子扶苏,把能打仗的大将蒙恬治罪下狱。再任由赵高整死李斯,最后赵高指鹿为马,独掌大权,胡亥却甘之如饴,直至被赵高弄死。

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是另一个昏君的典型。他的父亲朱常洛就是一个昏君。他本来全程目睹了他父亲的昏聩致死,在荒唐的红丸案中即位,但却没有避免把自己也变成一个昏君的悲剧。他的母亲李选侍在他刚即位时就制造了与满朝士大夫为敌的移宫案,即位后他又常年不理朝政,埋首于木匠事业中,致使权力落入太监魏忠贤和乳母客氏手里,最后在方士进献的不明药物里送了命,与他的父亲的死法一样。

凭心而论,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皇帝要好得太多了,即便算上被后人非议的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特重祖宗家法,这很管用,历代皇帝都不得不恪守祖训,恪尽职守,朝乾夕惕。

在清朝入关以后的皇帝里,最优秀的皇帝是康、雍、乾三朝。其中,康熙皇帝堪称英明睿智。他六岁登基,除鳌拜,平三藩,战沙俄,征噶尔丹,收复台湾,会盟蒙古,倡永不加赋。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古一帝。所以他被尊为圣祖仁皇帝。按中国古代礼法成例,只有创业皇帝才能被尊为祖。清廷把他尊为创业皇帝,地位极高。

雍正皇帝则是最优秀的守成之君。他最大的功劳其实是对前朝的整顿、修正和弥补。没有他的励精图治,就没有后来的乾隆盛世。乾隆皇帝后来的大肆挥霍,其财用的基础,是雍正皇帝辛苦积攒下的。

乾隆皇帝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他对个人身后的名利看得很重。他追求的十大武功、十全老人虽然大多都是出于利国利民的目的,但确实有不顾民力国力,挥霍国帑之嫌。光是修圆明园和三下江南,就要耗尽好几代的积累。而且,由于他的过度消耗,后世的财用基础几乎被掏空。他对儿子的教育也不足,生了十几个儿子却连选拔储君都困难。

嘉庆和道光皇帝是两个庸君。与他们的父祖相比,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而晚清的不利局面,他们要负很大的责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他们不算昏君,属于庸碌之辈。尽管如此,他们的表现与明朝最好的皇帝相比,也不能算太差。

即便柔弱如咸丰皇帝,与明朝最好的皇帝相比也是有守有为。不仅如此,他与同时代的对手洪秀全相比,也明显高出许多个段位。他的治下涌现出骆秉章、胡林翼、曾国藩和肃顺等满汉杰出人物绝不是偶然。

同治和光绪是两个儿皇帝。光绪皇帝的处境不好,也谈不上英明,屈服于慈禧的淫威,是个失败的君王。但从个人表现来看,他有教养、了解世界大势、忧国忧民,是个比明崇祯朱由检强的太多的好皇帝。

如果硬要从清朝的皇帝里挑出一个昏君来,同治皇帝勉强算一个。

说勉强是因为他与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有几分类似。他的个人表现虽然像昏君,但对朝政没有太大影响。相反,他当政时期被称之为同治中兴,是晚清慈禧垂帘时最好的时期。当然,那也是因为内有慈禧垂帘听政、外有恭亲王奕䜣辅弼维持,而他的年龄太小,亲政时间不长,对朝政影响很有限。

同治皇帝载淳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他六岁登基,在19岁亲政之前一直在生母慈禧太后和嫡母慈安太后的庇佑下生活。

慈禧太后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往往使载淳不愿意亲近她。慈禧母亲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被慈安太后替代了。而慈安太后对于载淳又失之于溺爱。

载淳的启蒙老师是后来的清流领袖李鸿藻。李鸿藻不光是个名士,也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载淳一生中,心里最亲近的人,除了慈安太后之外就是李鸿藻了。后来李鸿藻进军机,翁同龢接替了他。他的另一个老师是那个时代的大儒、理学名家倭仁。倭仁这个人,学问很大,尤其是《尚书》、《大学》等,但深入不能浅出,属于不会教书之类的。

后宫的母亲和上书房的师傅,对于他来说,宽严绝不相济,张弛也没有什么度。载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载淳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也是个极淘气的孩子。慈禧和慈安太后最后对他实际上是疏于管教。他与他的堂弟、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贝勒载澄感情极好,两个人常以巡视园工为名偷偷出宫,乔装成富家公子,流连于勾栏瓦舍和市井酒肆,最后染上天花(一说为花柳)而死。

载淳亲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死的时候还只有19岁。他亲政期间最大的“政绩”是下诏修颐和园,并为此罢黜过恭亲王奕䜣。恭亲王奕䜣犯颜直谏,载淳不顾他六叔的情面发飙罢黜恭亲王奕䜣。只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他的荒唐之举在第一时间就被两宫皇太后叫停。载淳一生中还做过一件大事就是杀安德海,只不过那时他还只有14岁,是他亲政之前好几年的事。

他死后,他的皇后阿鲁特氏殉情,随他一同而去。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至此,文宗皇帝一脉断绝。这一点也像极了明武宗朱厚照。


国史馆


从满清入关开始算起,清朝共有十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跟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清朝的皇帝算是好的,大多都很勤政,但要说清朝无昏君那也太夸张了。

顺治皇帝,早期有多尔衮当权,死得又太早,没啥存在感。顺治皇帝到底是死了还是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至今仍是个谜。虽然清朝的江山主要是顺治的父辈们打下来的,但毕竟是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因此庙号清世祖。在古代庙号称祖的皇帝都是不得了的皇帝,要么是开国之君,要么有丰功伟业。虽然顺治都不是,但是能称祖的不会是个昏君。

康熙皇帝厉害。康熙8岁登基,小小年纪就除掉了鳌拜,在位61年,平三藩,收台湾,站沙俄,三征噶尔丹……清朝鼎盛自康熙开始,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雍正牛逼。我个人认为清朝最厉害的两个皇帝,一个康熙,一个雍正,我佩服康熙,但是欣赏雍正。康熙做的事情大多是用兵,那是因为国家政治环境严峻,强敌环肆,不得已而为之,同时也是容易歌功颂德的事情,康熙的功绩在于结束战乱,维护国家统一,为国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晚年怠政,吏治腐败。雍正上台后大力整顿吏治,所以雍正做的事情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也是对老百姓最有利的事情,这是我欣赏雍正的原因,雍正也是清朝最勤奋的皇帝没有之一,只可惜在位13年就死了。

乾隆还凑合,遇上雍正这么一位好爹,乾隆果然没有辜负雍正13年的辛苦,把国家败得一干二净。所谓的康乾盛世,康熙打下基础,雍正才是中流砥柱,乾隆命好,坐享其成。但是乾隆不是昏君,十全老人,文治武功,他吸取他爹的教训,不得罪人。乾隆的功绩是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正式将西藏纳入版图,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国库进一步充实。不足的是后期好大喜功,挥霍无度,没有继承雍正整顿吏治的决心,以致吏治败坏,出了和珅这么个大蛀虫,清朝衰败自乾隆嘉庆开始。

嘉庆皇帝,算不上昏君,也不是明君,平平庸庸的一个人。乾隆以为国家被他治理得好得很,后继之君好好守成就行了,因此传位于才能并不出色的嘉庆。嘉庆皇帝上台就大刀阔斧地除掉了和珅,他也很勤政,希望肃清腐败,只可惜能力有限,腐败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在位期间镇压白莲教起义耗费大量白银(2亿两),史学家对他的定义是:嘉庆中衰。

道光皇帝,伪君子一个,跟他老子一样不算昏君也不是明君,还算勤政但是能力有限。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吃饭四菜一汤,衣服有补丁,但是道光的补丁三十量一个,道光的陵寝也是十分奢华,本来清东陵道光的陵寝就快建好了,但是道光对工程质量不满意,在清西陵重建了一个,这种人也敢说节俭?道光在位期间签订了中国近代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不思进取,没有采取富国强军的措施,清朝进一步衰败。

咸丰皇帝,还行。咸丰20岁即位,当时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西方列强,咸丰是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即位后勤于政事,大力改革,重用汉人曾国藩,提拔肃顺,可以说是用人得当。清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中,咸丰算是优秀的,只可惜倒霉事全让他摊上了,身体也不太好,在位11年就英年早逝。不足的是后事处理得很糟糕,后来慈禧垂帘听政的局面皆因咸丰安排后事时给两宫太后的权力太大。

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是傀儡,没有实权,也就无所谓昏庸不昏庸了。宣统皇帝三岁登基,还没长大清朝就灭亡了,也没什么可说的。


考古班二愣子


很多人提到清朝,就会联想到明朝。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清朝无昏君,明朝无明君”,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观点,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体制,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可以不用亲自处理朝政,即便荒废政务,国家机器依旧可以运转,所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其他特殊爱好的奇葩皇帝,像正德,嘉靖,万历,天启。而清朝内阁制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了,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封建专制制度达到历史顶峰,内阁也就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所有国家大事全靠皇帝一人决断,这就使得清朝的皇帝不敢懈怠朝政,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因而给人一种“清朝皇帝很勤勉”的印象,我想这也是“清朝无昏君,明朝无明君”这种观点的主要来源。

但是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的皇帝就一定是明君吗?如果是的话,那清朝为何灭亡了?为何还没有明朝存在的时间久?既然清朝灭亡了,而且清朝是皇帝一人专断,那么清朝灭亡的锅就必须清朝的皇帝来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清朝的皇帝大多都很勤政,所以算不得是昏君,什么样的君主称得上是“昏君”?昏君要具备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残害忠良,生活奢侈等几大特点,显然清朝的这些皇帝并不能同时具备,所以在我看来,清朝有的的皇帝并不是特别的昏,但是特别的庸!那么我就来说一说清朝有哪些庸君。

首先是乾隆。乾隆当政的中前期很好,这也是事实,但瑕不掩瑜,后期的乾隆重用贪官和珅,君臣一道穷奢极欲,开启朝堂腐败之风,乾隆还多次大规模下江南,其奢华场面不亚于当年的杨广,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导致国内起义不断。他还大兴文字狱,进一步加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百姓思想愚昧,清朝国力由此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衰落。乾隆后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在他的回忆录里便详细介绍了那时期国内百姓生活的贫苦,官员的腐败,乾隆的傲慢自大以及整个中国科技思想的极大落后!可见当时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有多低,而这些发生都是发生在乾隆朝。



其次是道光。道光生活很简朴,但是他性格很软弱,本来禁烟是一件好事,结果打了几场败仗便不敢再反抗,又是赔款又是割地,清朝由此开启丧权辱国的“新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道光和他的臣子们不仅没有做出任何改革的措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反而更加的遵循祖制,因循守旧。从上到下都奉行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宗旨,曾国藩就批评道光时期:“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这种“缄默”就是退缩,就是懦弱,就是无能,皇帝带头投降,即便你再节俭,再仁慈那也是历史的罪人。

再就是咸丰。道光的儿子,如果咸丰不是道光的嫡子,如果不是杜受田教他装仁孝,咸丰估计也当不了皇帝,论才智,治国能力,他比奕訢差的太远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于是平庸的咸丰坐上了皇帝宝座,然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江南半壁江山落入洪秀全之手,接着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自己跑到承德避暑山庄。然后跟英,法,美,俄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果说咸丰逃亡承德是国力衰弱,自己先天能力不足不得已而为之,那他在承德的生活就实在不是一个明君甚至守成之君该有的了。英法联军撤退后,咸丰迟迟不回北京,因为他喜欢上了避暑山庄的生活,并沉迷于戏剧和酒色之中,还吸食鸦片!要知道从他爷爷开始就禁烟,他爹也是因为禁烟而抱憾终生,结果他自己成了一个瘾君子,最后因为生活上的糜烂导致身体逐渐变坏,咸丰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还有同治,因为他死的太早,而且亲政时间太短,没法儿评价他的功与过,但是他也留下了为人诟病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风流成性,是当时北京八大胡同的常客,据说最后也是死于性病。还有光绪,就是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人,不懂得缓解和慈禧的矛盾,不懂得如何利用官员,一味的听信康有为这种只会说大话,关键时刻就逃跑的人,沉不住气,做事太偏激,如此能不失败吗?溥仪更不用说了,投降日本人,彻头彻尾的汉奸,一生的污点,幸亏是赶上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时代,要不然死一万次也不够。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昏君这个词用在清朝的皇帝身上总感觉有些牵强,因为清朝每一位皇帝的态度都比较端正,人们不都说“做不做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做好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可以提高,态度问题就没治了。”

既然他们的态度都挺端正为何清朝的江山到了后期如此不堪呢?这就是能力问题,治理偌大的一个国家光有态度是不行的,更需要铁血的政治手腕。


清朝从开创基业到江河日下他的分界点就是在乾隆时期,都说“康乾盛世”,其实从乾隆开始清朝就已经逐渐走向了败落,他只是享受了他爹和他爷爷的丰收果实,自诩天朝上邦,泱泱大国。此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但是清朝统治者还不予理睬。

清朝就这样步履蹒跚的挪到了1842年道光皇帝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要说道光皇帝是个昏君吗?我说他不是,因为他身为帝王带头节俭,对朝廷政务也是一刻也不放松简直就是劳模的范例。我又想说他是,因为他思想僵化、不知变通、一味守旧,其实这应该也是能力问题。

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命运更是悲惨他们始终笼罩在慈禧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光绪帝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就这样慈禧掌握了清朝最后的一线生机,只是她只顾自己享受,并没有把精力用在治国理政上面,清朝的江山就这样葬送了。

所以说清朝皇帝的自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他们的后来人没有能力把这个江山牢牢把握住,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适合做皇帝却硬是扛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把自己变成了“昏君”。


一门土炮


清朝没有昏君,这是肯定的。什么是昏君?我觉得必须有一点,就是不管国事。典范就是周幽王、商纣王、秦二世、汉灵帝、宋徽宗、明熹宗之流。那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奋啊,所以就没有昏君了。在当中我觉得有庸君,典型的就是嘉庆和道光,此二人是无能之君。后面的咸丰虽然也没有太大贡献,但在位时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英法入侵,仍然作出一番贡献,起用了曾国藩、肃顺等能臣。再后面的同光宣都是幼主,自然不是昏君。虽然嘉庆和道光是庸君,但是对清朝要求不能太高了,毕竟连着五六位明君的概率很小。总的来说,除去宣统来排名的话,我觉得第一康熙,第二雍正,第三乾隆,第四顺治咸丰,第五同治光绪,第六嘉庆道光。其中最爱康熙雍正,雍正像汉宣帝,乾隆像唐玄宗。


天臺


昏君多的是。

乾隆就是第一个。

明知必须治理贪污,结果放纵了一群。

嘉庆也是一样。

处置和珅,是多好的机会,可惜收入内库的钱财都被奴才们贪污去了。和珅的财产竟然只卖了2000万两。

道光更是愚昧。

喜欢简朴,结果大臣都在外套上打满补丁。里面全是华贵服装。

吃一个腕果(鸡蛋),太监要一两银子。还嫌贵,不吃。可是要知道,一两银子可以在大街上买一筐鸡蛋回来。

知道鸦片之害还犹豫不决。英国人打来,尽派些酒囊饭袋去。

咸丰就更蠢了。

英国人坚船利炮,不知如何应对,最开始还想吃掉人家,结果只能干脆逃跑。他如此,他的老婆慈禧也是有样学样,跑得还更远,都到西安了,再跑估计就要学唐玄宗躲到四川去。


四川達州




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早就给出答案:清朝十帝,(外加努尔哈赤,多尔衮,慈禧,)无一昏君暴君。(清末帝是个婴儿,应该不计入比较。)

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得令人发指,对比明朝多位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同样都是皇帝,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明粉不服气,我大明内阁制度好,大臣就把国事处理了,不需要皇帝操心。那同样的,清朝也有上书房军机处,名臣更多,怎不见清朝皇帝当撒手掌柜?

明朝就是毁在了皇帝不问国事,导致朋党阉党乱权,国家混乱,弊端丛生,积重难返。

如果明朝皇帝好好管事,会有女真崛起,满清入关,统一天下吗?

所以不要只搞满汉意识形态,不问是非了,好坏历史已有定论。


(明嘉靖帝)


滴水载舟


清朝平心而论没有过于昏庸的皇帝比如:宋徽宗之流。但清朝皇帝的问题在于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意识顽固不化,其执政理念已经跟不上历史的车轮,螳臂当车,不思改革进取,一味的维护封建贵族利益,故步不前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从乾隆后期清朝逐渐落后于同期资本主义兴起的欧洲各国,以至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割地赔款。所以不能说清朝皇帝昏庸,因为他们的行为上也是极力想搞好国家不同于宋徽宗之流,只不过他们的思维意识太保守和顽固不化,属于思维意识昏庸。其实责任不能归过于清朝皇帝一人,当时的整个中国国民其实都是这种保守和顽固不化的意识形态,所以不是皇帝一人意识昏庸,而是当时的整个中国都意识昏庸。直到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才真真的打醒了我们。


手机用户14177847723


站在统治者的位置上,清朝没有昏君,因为所有清朝皇帝都不敢“昏庸”,他们知道以一个少数群体去统治比自己民族多很多倍的异族是多么的如履薄冰。

但如果作为后来人看待问题的话,几乎所有清朝皇帝都有昏庸的一面,即便是被夸成“千古一帝”的康熙也一样有不少的无脑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