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什么没有与周边省区大城市相当的城市?

行者爱徒


山西地处华北,北界内蒙古,东邻河北京津,西与陕西隔黄河相望,南接河南。


在与山西交界的省份当中,有不少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辐射区域的巨型城市,比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而山西的11个地级市却没有一个这样的城市呢?


封闭的地理环境

每个省区与其它省的交界都会是以比较明显的地理事物为界限,而山西与其他各省的交界的地理事物显得特别明显,以至于使山西的地理环境很封闭。

我们知道山西北靠恒山,洪涛山,管涔山,东依太行山,西有吕梁山,黄河,南立中条山,使得山西与其他省份分开,从而使交通运输业比较难发展,贸易相对难以进行,这对形成大型城市来说是很大的限制。


内部独立的地理单元

山西省境内山川广部,把山西的各省市分割城了许多独立的小的地理单元,而山西的地级市或一个或两三个分布于这些地理单元当中。大同和朔州分布于大同盆地,忻州分布于忻定盆地,太原和晋中分布于太原盆地,阳泉分布于沱河支流的谷地,吕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的晋陕黄河谷地,长治分布于长治盆地,临汾分布于临汾盆地,运城分布于运城盆地,晋城分布于黄河支流的谷地。


各个盆地,谷地之间,有山脉的阻隔,使得山西的城市不能像内蒙古那样有广阔的河套平原可以发展呼包鄂榆经济区,不像京津冀地区,中原地区是华北平原可以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中原城市群,同样也没有陕西那样沃野千里的关中,可以发展关中城市群,而是各个城市之间相对独立,难以联动发展。

人口规模比较小

2017年,山西省人口仅有3600万人,面积16万平方公里。而临近的河北,面积18万平方公里,和山西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人口规模却达到了7500万人,京津冀地区更是破亿,南部的河南不足17万平方公里,比山西相多无几,而人口为毛却有9500万之巨,西部陕西虽然人口规模和面积都比山西略多,但是这些人口主要聚集在平坦广阔的关中平原有利于西安发展,北部的内蒙1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仅有2500多万,所以内蒙也和山西一样,没有巨型城市。



人口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发展壮大的基石,要发展成为巨型城市,必须要有庞大的人口作为支撑,而山西拥有11个地级市,人口相对也就会分散于11个地级市,而人口的总量却很少,对于行程的巨型城市很不利。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山西难以形成巨型城市的原因还有以资源和工业为支撑的单调的经济结构,没有足够的产业人口外流,难以培养高层次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人才,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等。


锵锵三人行


关于地域的问题不好回答,一不留神就容易被扣上地域攻击的帽子。

山西形胜,东枕太行,西临黄河,南靠吕梁,北接代地,四周皆有雄关,比较有名的有雁门关、娘子关、井陉关、壶口关等,域内山川谷地可资农业,因此在古代,山西经常会成为一个地域比较独立的单元,很多王朝兴盛于此。皇子被封为晋王,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因为除了太子,晋、秦两个封号的王是离皇位最近的,因此也是非一般人物能够驾驭的了的。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晋王,有司马昭、杨广、李治等。

太原一度也被称为“龙城”,说的就是太原的王气很足,经常会出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费了好大力气灭掉了北汉后,忌惮太原的王气太旺,竟然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干净净。有一些太原人不愿意走,也被烧死了。宋朝君臣的短视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不良的后果,北伐辽国失败,太原成为北方三镇之一,战略地位很重要,于是就重建了太原城,但是新建的太原城已经不及唐时太原的十分之一了。

现在说说大同,从战国时期,就是代地的重镇,后来成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反复交战的地方,汉朝、唐朝对匈奴、突厥的反击作战,经常说从定襄、云中出代北,直捣草原腹地。其中的定襄是现在的忻州,云中就是现在的大同。

北魏拓跋宏迁都洛阳前,大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是北魏六镇的后方基地,当时叫做平城。北魏从王室到平民都信佛,除了在洛阳大修佛寺之外,在大同也一直雕刻佛像,而且一直雕了60多年,就是现在的云冈石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周杰伦的歌《烟花易冷》歌词的背景中的伽蓝寺就是北魏时佛事的兴盛的写照。

太原和大同两个城市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很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在近代以来发展的浪潮中,逐渐被周边各大城市甩在了身后,是有着很多原因的。

第一、西风东渐。近代以来,以欧美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了际标准,因此中国沿海的地区,率先经受了这样冲击(打仗),也接受西方的文化和发展理念,比起太原来有先发优势。比如近代以来留学日本,中国各个省份中,广东、湖南、福建、浙江、江苏为多,山西就比较少。山西作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晋商),在对外的交往中,会显得比较保守。如阎锡山在同学里就得了一个“土老帽”的名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民国诸侯中的一员。

第二、错失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穷二白,国家急需发展,给各个省份都布置了任务,比如河南、安徽、黑龙江主要负责粮食生产,辽宁主要输出重工业,上海是经济龙头等,在这些任务的分派中,因为山西多煤,所以就给定位成能源供应的任务,山西从此在挖煤的道路上走了好远,其他省份在发展新兴产业时,山西在挖煤。

第三、重商主义。《史记.货殖列传》上说,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山西在明清以来,重商主义盛行。商人重利,为了追逐利润,无所不用其极,像煤窑的黑工就是如此。商人也愿意到处跑,哪儿有生意就往哪儿做,山西商人走西口,在外蒙、北京、东北都做生意,看似挣了很多钱,可是山西本地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有个记录片说,19世纪中国的金融命脉在山西中部的几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太谷、平遥县、祁县,可是表里山河的山西,并没有引入先进的现代工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票号上的“汇通天下”。这样,虽然山西人掌握着中国大量的财富,甚至连皇帝给外国人赔款都要跟山西人借银子,但是山西也一直没有像上海、苏南那样建立起来工业基础。

第四、自然环境。山西多山地,平原不多,物产不丰,仅够自给,而且山西形胜在古代是好事,,到了近代,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了,山西要打通所有的交通要道,也只是在近年国家交通大发展的东风才勉强实现。土地、人口都不能为工业提供很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上海能够提供金融、市场、工业加工;河南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河北靠近政治中心等。山西与陕西一样,在工业时代,自然环境限制了发展潜力。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创新科技和信息工业革命对土地要求不高,对工业配套和智力资源要求高。

第五、经济中心的持续南移。宋朝南渡后,南方的经济产出第一次完全超出了北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大事件,自此以后,北方的经济再也没有超过南方。南宋的杭州、泉州、广州等港口常年有1000多艘船只往返,做远洋贸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接近海洋文明的朝代。经济中心南移后,包括山西所在的北方各省,相对来说都黯然失色了。到明清两朝,实际上是靠着大运河运来的南方的粮食来维持的北方的政治中心。

第六、水土流失。这个就不必说了,北方被开发了几千年,树木被砍光,草原都被开垦城良田了,造成肆虐很久的沙尘暴。国家花了大力气去整治,搞了三北防护林,最近已经不常听到沙尘暴的新闻了,倒是雾霾挺严重的,这个跟化工能源的使用有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明原因,我能想到的就是以上几点了。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管是个人还是省份,都需要因势利导,在中国逐渐向上走的国运的大势中,山西依然大有可为。在新能源、创新、国企转型等各个方面可以做的工作很多。筑巢引凤,把环境,基建都做好,不怕借贷,金融嘛,就是蛋生鸡,鸡生蛋嘛!

一旦形成了工业基础,随之而来的大城市,也会应运而生,因为所谓的大城市,就是为工业基地形成的商业、金融、人力等服务的配套存在。


而知而行


我同意有些网友的观点,太原从全国格局来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单元,东有太行屏障,西有黄河大峡谷,北有长城关隘,南有中条锁钥,山西自古自成一体。既不融于京津唐,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圈,又离长三角,珠三角较远,也与胶东半岛,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不搭。基于这一特性,所以他,处于乱世不太乱,处于盛世又不太火,一直悠然而得地舒展他自己的魅力。所以,不论哪朝哪代,太原都是江山必保之地。国家城市群规划中,就把太原单列出来,称为晋中城市群。我可爱可敬的朋友,不要小看太原,太原不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肯定还是山西的中心,山西的省会地位,一点无可捍动!哥们,不要担心,太原的繁荣鼎盛是长久的。不像有些省,省会变来变去的,今天是一线,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三四线了,这才叫悲剧,而大太原不会!


诚实140793466


这题目就是瞎侃,山西省会太原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城市,光说城区面积和人口,不包括农村人口,太原和西安相当,大于石家庄、呼市、济南。而且太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0%以上的城市,有些城市看起来大,它们的农村地区人口就占全市人口的60%以上,都是为了所谓的扩大全市,把很多的县改成了区,山西东面一个省会号称1000万人口,其实城区人口不到40%,光是县改区的就有十个,太原市呢?五个区连成一片,剩下的只有俩县,一县级市。太原真想扩大全市,把榆次、太谷、文水、交城都扩进来,(榆次已经和太原连在一起)没几年太原市也就是近千万的大城市了,所以要玩虚的谁不会啊!


大地滋润


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在山西建大城市的计划。市场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太多,创造财富效率不高,资本积累不足;建设大城市需要成本和政策,山西有吗?

山西北边是内蒙,那个GDP增速、那个人均GDP,山西没法比。山西东边是河北,环抱京津,承接淘汰产能起码增加GDP,这会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山西没法比。西边山西,八百里秦川,要煤不少,石油全国产量第四,丝绸之路起点,高校林立,水果飘香,革命老区阳光雨露,比啥嘛!南边河南,人口大省,陇海线京广线交汇点,河南人皮实能干,南阳市人口一千万、周口市九百万、驻马店七百万,咱山西呢?太原四百五十万、运城五百万、临汾四百五十万,比人家少一半。

山西晋商名声悠久,读书人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众多,俱往矣!

山西人出了山西就是人中龙凤,陈永贵都能当副总理、贾跃亭呼风唤雨、走遍全国各地不见山西民工、只提供白领,人才流失严重。


透视线


我就是山西人,山西人穷,穷在思想上!!!思想上还是没有解放,山西人外出打工的也不是很多,作小生意的多!!!但是都作不大,作几年挣钱了就回家,挣不了钱也是回家,都说山西人恋家,这不怪山西人,这是因为以前走西口的山西人回不了家的太多了!!!再说没有大城市,地理文化造成的,,山西的地级市,说是城市,其实是由小县城组成的,而这县城相互之间离的也不近!!!唯一能算的就是太原了,但是太原三面环山,发展面积不足,如果要发展,只能并入晋中市,,现在连一块只是榆次,未来应该把晋中南面的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都并入太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城市!!!!


福雷斯2


太原和周边省会比论城区面积和人口。太原比呼和浩特大,比呼市人口多比石家庄市区面积大,市区人口差不多!市区和人口均比不上郑州西安!经济来说,总量最少,但太原市城镇化水平最高,太原地区总人口四百多万。市区接近四百万!按人均GDP.来说,比石家庄,西安高。和郑州差不多,比呼市低!我不明白怎么太原就不是大城市?


给一点爱129013960


山西的地形地貌的格局就限制了有大城市的可能。太行山,吕梁山纵贯山西,山西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依山滂水的不太大的小平原上建造,仅有的一块河东平原还有中条山盤垣。地形上是这样,政策上,自从建国后,山西就一直是北京的后方基地,水,电,煤等都是优先输送北京。改革前山西是重工业能源基地,有煤炭,钢铁还有各大军工企业,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饿不死也撑不着,交通相对闭塞。改革后,东部开发没有山西,西部开发也没有,中部开发我们又特么的属于西部。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落后省份,这样的结果,山西怎么可能有大的城市呢?


心往鑫来


在我认为山西发展不好也有一些政策的原因,改革大开放海边城市富了起来,之后开发西部也没有带上山西,处于中间很是尴尬,而且山西除了煤也就没什么可拿出手的了,醋的利润又不大,而且现在国家的政策又处在去产能减少产能过剩,一夜之间关闭数十个大型煤矿,矿上的工人开资都成问题,现在又在极力加速的转型,如果转型成功的话,不比西安和石家庄差。人口少的问题其实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最前线又是敌后区,人口少的原因也就是日本反复扫荡造成!


哎呦我去56396426


100多年以前的山西还行,晋商走出去了。自从山西煤矿开挖之后,山西人就不愿出去了,对煤矿有了依赖性,这一挖就是100多年了,地底下全部采空了,资源也逐渐枯竭了!最近几年为了跟上大城市的步调,开始卖地造城搞房产,我不知太原地下啥情况,在一些城镇附近盖的安居小区有地基下沉的现象。所以由于各种因素,在外地毕业的山西学子,都不愿回山西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