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另眼看待?I《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要不是文豪鲁迅名满天下,在日本出版《鲁迅选集》,蜗居乡里的藤野严九郎可能至死都不会想起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


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另眼看待?I《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藤野先生一生默默无闻,生活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上初中的儿子藤野恒弥带回一本日译《鲁迅选集》,告诉他,国语老师说了,里面有篇文章就是写你的。那已是鲁迅辞世前一年了。鲁迅病故后,记者文人不辞辛劳,来到乡下藤野家,向他了解鲁迅轶事。藤野先生几乎什么细节都想不起来。他只说,幼时曾跟随一位名叫野坂的先生研习汉文,对“支那”先贤很是尊崇。周树人君其时又是唯一来自彼邦的留学生,对他确实多有照顾,此不过人之常情。藤野先生甚至不记得鲁迅来过自己家,也不记得曾赠他照片,并在照片背面写上“惜别”二字。他说,如果老伴还在,或许还记得,也许是老伴送给周君照片也不可知。但藤野先生照片上的“谨呈周君 惜别 藤野“ ,确为先生所书无疑。
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另眼看待?I《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有人据此质疑《藤野先生》虚构成分多,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并不深厚。其实,若了解中日两国人的基本性格,就知道两人说的皆是实情。日本人即便关系亲密,也会保持距离感,对“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着日本式的理解。如今,十多年的好友,彼此从未迈过对方家的门槛也不稀奇。而且,日本人向来公私分明,对于将私人情感带入公共关系,多有忸怩与矜持。性格耿直,不苟言笑的藤野先生更是如此。他和鲁迅的关系更多属于师生之间的“公谊”,而非私谊。
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另眼看待?I《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藤野先生也说了,他之所以照顾鲁迅,一来因他是唯一的留学生,人生地不熟;二来因他来自中国,自己个人和日本都曾蒙受中国的文化之恩。藤野先生关心鲁迅寄宿生活,为他修订笔记,也是不求回报的举手之劳。而且,日本人重视送别之仪,临别互赠照片,写上汉文“惜别”,不过当时惯常客套,并不代表有多深的私人情谊。

藤野先生为何对鲁迅另眼看待?I《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鲁迅说藤野先生这么做,小则为了中国,大则为了学术,也是大实话,点出了藤野对他的关爱有加,更多出于“公谊”。而这种基于师道常情的“公谊”,或曰基本的人道与人文精神,才是弥足珍贵的。鲁迅病故翌年,中日全面交战。藤野先生自始至终反对这场不义之战,说中国对日本有文化之恩,只可怀着敬意和耐心引导邻邦,不可妄用蛮力。在日本战时,公然表达这样的常识之见,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也是藤野先生作为一个东亚知识人所秉持的“公谊”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