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

原创丨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

1926年10月10日晚上,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的居所里。他回想着几个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加之刚才听到一些学者对国家前途的失望和唾骂,心生迷惘。突然想起藤野先生来,“作为一个日本的教授,对中国从来没有表现出失望,相反他对中国非常看好,认为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古国,遇到些困难是暂时的。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却怀疑起自己了呢?”

鲁迅先生想起了北京寓所的东墙上挂着的藤野先生照片,“是的,该为藤野先生写点东西了,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或许能够激发有颓废思想的中国人振作起来,继续为解救中国做事。”

鲁迅先生觉得,“藤野先生之所以喜欢我这一个中国学生,是因为他了解中国文化,尊重历史上的中国,毕竟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差,相反,中国文化比其它文化更加优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本人身上继承了许多中国文化精神,他从我身上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上进、德馨和敏捷的思维。正是这两个原因,让藤野先生青睐。”

鲁迅先生点着一枝烟,走向书桌。他拉开椅子,坐下来。倒了些水在砚台内,拿起石墨,一边磨着墨,一边想着往事,直接开头,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吸了一口烟,将烟放在了桌边,拿起毛笔,醮了醮墨汁,落下了笔。他沉浸在回忆中,很快就写完了。他看了看结尾,也许别人并不理解藤野先生的用心,还是要有所交待,他写了一个结尾,“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又想,“这已经说得太明白了。一个异族的先生打算将学术传播到中国,不就是他看到了中国是有希望的明证吗?中国人自己凭什么没有自信呢?”鲁迅先生很习惯地将稿子放到了抽屉里。

第二天晚餐后,急回居所,从抽屉内取出原稿,“应该将日本人枪毙中国人的事写进去,才能使国人渐渐清醒。”他把原稿通读了一遍,加上一些字,“…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鲁迅先生写完,又放在了抽屉内。夜深了,但他睡不着,妻子进来,“怎么不睡,坐着这里发呆?”鲁迅先生说,“国家如此,民族有难,如何睡得着?”妻子说:“是的,是中国人,这个时候都应该是睡不着的。”

10月12日夜深,鲁迅先生反复地改动,“…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几句。“必须这样写,中国人留学,不是为了看日本的樱花,不是旅游,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应该像周恩来先生一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又想了想樱花中的几个自己反感的留学生,将几个字改成讽刺意味更浓的文字。鲁迅先生搁下笔,踱步出了居所,虽是寒露,外面并不似北京有寒意。

刚才是初六,现在已经是初七,没有月亮,但校园内并不全黑,房子里还有些灯光,与自己居所的灯光呼应,“还有师生在用功,”鲁迅先生满足地笑了,“到底睡不着的不止我一个。这些灯光就是国家的希望。”他欣赏着那点点灯光,但忽然又想到,“如果某一天,中国真的崛起来了,会不会还是有人诋毁中国?会不会指责、辱骂中国,看不起中国人呢?”鲁迅先生的笑容凝滞在茫茫的夜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