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住在回忆里的那个人永远温暖

人人都知道那一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却怎么也翻不开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俄国作家,那厚厚的砖头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是他自传的三部曲,中间藏着距离我们近两百年的时光,可你倘若翻开评论,入目却皆是眼泪。很多人都是在长大后,才重新翻读《童年》,就像孩童时代,我们只想读成人的故事。如今,人们读着高尔基的童年,记忆却回溯到自己的过往,或许是如铅重,或许是如云轻。

《童年》住在回忆里的那个人永远温暖

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童年,这是我们作为人最初的旅程体验,就像一张白纸被涂上底色,我们很难再真实的还原过去,所幸还有文字做最真诚的记录者,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童年,请一定慢慢读。

童年回忆里住着的那个人

几年前的秋天,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挤进了公交车,车上的人不太多,可是也没有多余的座位。怀孕的我站在了车厢的中间,一位满头银发的婆婆下车时,看了我一下说:“诶呀,姑娘,不好意思,我都没看到你现在不方便,前面有位置,你肯定很累,赶快去坐吧”。

我很意外,连声感谢,目送她颤颤巍巍地下车,坐下的那瞬间,奔波一天办事不顺的我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一声关心触动了我,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外婆,如果她还在,一定也这样善良体贴。这个在我童年里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多年后的日子里,深刻地感动着我的心,在孤独无助的时刻里,时时给我力量。

《童年》住在回忆里的那个人永远温暖

《童年》里小主人公阿廖沙的外祖母何尝不是如此?

自私瘦小、粗暴急躁的外祖父,贪婪懒散却垂涎家产的两个舅舅,是这个小康家庭的男性成员,这样的顶梁柱注定了一个不幸福家庭的结局。

阿廖沙在失去父亲后,和落魄的母亲被外祖母接到家里,染坏桌布遭到外祖父暴打后,母亲也离家出走。在无数个寒冷又不平静的夜里,在油腻腻的灯光里,孤苦的阿廖沙依偎着弯腰驼背的外祖母,听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正是童年里的这个人,用宽厚的手掌牵住了这个无依无靠,孤独瘦弱的小男孩,在伏尔加河畔茫茫黑夜里,给了他希望,给他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即使再卑微

也要热爱生活

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辛劳的代名词。她们常常就像一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而生活就是那条皮鞭,直让她们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辈子。

或许我们今天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已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至少我们可以靠自己能力养活自己,在不高兴的时候坦然的说不。而在《童年》里,外祖母足足生了十八个儿女,可以想象,她这半生就在床褥上不断地怀孕、生产,全无自己的生活。但上帝仅仅给她留下三个:为爱私奔、再嫁、再育、离世的女儿,为争夺家产大打出手的两个儿子。

外祖母要照顾阿廖沙,还有女儿再婚的孩子,为壮年丧妻贪婪无耻的儿子们操劳,照顾有了后母的孙子萨沙,依顺于对她拳脚相向、脾气暴躁的丈夫。一次又一次迎来灾难,自己被逼得无处可逃,她却用果敢冲进失火的染坊拿出易爆的矾油,用善良养育了被遗弃的茨冈尼克,用真诚抚慰了瞎眼的格里戈里,在放松的时候尽情扭动舞蹈,高声歌唱,把好听的故事讲给无数人。

这些被阿廖沙看在眼里,直到最后外祖父被儿子逼迫破产,孤僻的外祖父把她和外祖母赶出去,他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混饭吃。日子穷苦,和朋友们在一起的阿廖沙却也充满快乐。

活得这么辛苦卑微,却这么热爱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童年》住在回忆里的那个人永远温暖

一个朋友的发小大年初一在众筹求助:幼年被亲生父母抛弃,一对拾荒老人捡回了他,看他可怜,全心全意抚养。可就在他五岁时,不幸降临了,他是血友病,体内缺少凝血八因子。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活着已经不易,何况重病,被他称为爷爷的拾荒老人早已去世,奶奶去世时枕头底下给他压了积攒很久的400块钱,怕他饿死,叮嘱他要活下去。因为要输凝血因子止血,已经走投无路的他过年时不得不求助。他今年32岁,初中没毕业就结束了求学生活,多年来四处打零工,因为有病,每个工作都干不长。朋友不多,谈女友之类的从不奢想,只想活着,只为曾经救他生命的爷爷奶奶。朋友描述,这么多年来能坚持,他那种乐观和爽朗是骨子里带来的,

对他来说,生活是爷爷奶奶给予他的财富,即使再卑微,也要努力地活着,这就是对两个老人最大的报答。

正如史铁生的母亲告诉他的,我们娘俩一起,好好活着。母亲去世了,可是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最好的回应。

拯救命运的天使总会在你身边

但凡看过《童年》的人,都不会忘记其中外祖母的形象。这个宽厚的女性,岁月不曾在她脸上镌刻疲倦和愤怒,道道沟壑是深情和热忱,红鼻头里浸过的鼻烟和油,却成了最芳香的回忆。外祖母博大的爱,拯救了无数的灵魂,她从来不和命运做斗争,做自己该做的事,无问西东。她享受着好像和她无关又有关的苦难。她宁静地活着:织自己的花边,信奉善的上帝,讲有趣的故事,爱所有的人,她就是把自己活在了无数人的心里。

这就是“外祖母们”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爱。

《童年》住在回忆里的那个人永远温暖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柱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这首歌唱出了歌手潘安邦童年时期和外婆一起的美好时光,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正是因为有和外婆深厚的情感,这首歌才唱响了大江南北。多少孩子是在外婆的臂弯上长大的,外婆包的饺子、外婆做的糍粑、外婆炒的辣子鸡、外婆煲的汤,都成为了最美的回忆。

永恒的爱可以延续很久,即使生命不在了,爱时常会在脑海里重现,让你明白,这种爱是传承,是人世间温暖的所在。

对阿廖沙来说,童年是不幸,是孤独,可也是温暖。

带着这份温暖,去阅读《童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