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元的核能合作项目大单袭来 中国核电工业未来可期!

近期,中俄签署合同总额超200亿元的核能合作项目大单。与此同时,发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核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在推动着我国核工业建设以及核能应用发展,由此可见,核电工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迹象。

200亿元的核能合作项目大单袭来 中国核电工业未来可期!

核电与火电、水电并称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具有环境影响小、资源消耗少、发电功率高、供应能力强、运行功率稳定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核能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各类电源总发电量的比例仅为3.94%。与此同时,核电建设周期延长,装机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全国核电装机达3582万千瓦,完成规划目标28.5%。核电投产规模明显减小,2017年仅投产2台共218万千瓦。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随着电力工业进入新常态,电力消纳“症结”逐渐凸显,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遇到现实阻力,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弃能源”问题。“与风、光、水以及局部地区煤电相比,核电的利用小时数相对较高。但从核电本身发展的角度看,消纳问题确实是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而且范围有可能持续扩大。”

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核电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有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核电的特殊性,所以,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技术与安全应用也应该摆在首位。“核电的建设周期4年到5年,其中设备采购周期为3年-4年。如果政策性支持到位,加之企业的配合,根据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核电站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出现核电竣工高峰期,核电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该专家称。

根据此前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核电“十三五”规划,有研究机构预判到2022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6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平均每年开工6台-8台,每年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左右,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核电的核心产业,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是核电设备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在核电设备部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对内构件控制杆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国产化,国内厂商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22家核电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中报预告,其中有17家实现盈利,占比超77%。从公布中报预告的核电上市公司来看,位居榜首的核电公司,预计净利润达5亿元至6亿元,最高涨幅超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