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并购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无任何股份年薪仅22万

在中国商业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件是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药公司先正达,其间历经7个月的艰苦谈判,最后得以成功。此次收购的主导人是任建新,中国化工集团的董事长。

中国商业并购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无任何股份年薪仅22万

任建新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执掌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以及超过100家子公司。而他本人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媒体称其年薪仅为22万。《财富》评选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上,马化腾,任正非,张士平,马云这些人赫赫有名,排在第五位的任建新恐怕了解的人不多,但任建新可以看作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1984年,任建新放弃了机关工作,以抵押个人财产的形式,向政府借款1万块,在防空洞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清洗公司——中国蓝星集团。1986年后,蓝星因为成功完成了几套大型设备的清洗而名声大噪,之前这些都被国外公司所垄断,由于价格更低,加上体制内创业的优势,蓝星迅速崛起,规模资产竟达到了数亿元。把外国公司都赶了回去,为中国的技术正了名。

中国商业并购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无任何股份年薪仅22万

2004年,在蓝星公司和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的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担任总经理。当时许多人劝任建新走私有化道路,任建新说: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总有一种兴业报国的情结。我的原则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2016年收购先正达的事件轰动了世界,先正达拥有259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大农药公司,世界第三大种子科技公司,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119个研发基地,研发人员超过5000多名,全球专利数13000多件。这样的公司可谓技术含量非常高,也是许多国际巨头的目标,由于2011年后先正达利润下滑,引发裁员事件,其对手巴斯夫和孟山都想趁火打劫,在这管理层动荡之际,中国化工才得以成功抄底,历经艰辛过程成功将其收购。

中国企业如何赶超西方的技术是一个难题,收购将其技术转化为己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任建新所执掌的化工集团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06年开始收购多家国外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中国商业并购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无任何股份年薪仅22万

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的thinkpad,这都是成功案例。今年年初吉利入股奔驰名动业界,收购固然也是一个好的策略,但同时也要重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双管齐下,才会在竞争中取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