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大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料比较生,那个料比较熟。这生熟怎么理解呢?

其实很多名词,我们从字面上还是能窥知一二的。就说这个生和熟。

大米饭咱都吃过,从淘米到煮熟的过程,基本上大家都了解哈。

1、刚淘好,还没煮的大米。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2、煮到一半还没熟的米饭。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3、煮熟的大米饭。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生:就像图1,刚淘好的米还没开始煮,清汤寡水。

熟:就像图3,米饭煮熟了,软糯的很,有油脂感。

生和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比较级,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达到什么程度标准就是熟,达不到就是不熟。就像上面的图一样,2肯定比1熟吧?但是没3熟。当然,这是米饭,咱们是有个标准来衡量生熟的,但是和田玉不能用这种米饭的标准来衡量哈。

怎么来判断东西的生熟呢?

简单理解的话,如果你看一件东西,都没啥脂粉,像上图1一样,清汤寡水,你就可以判断这料生了;如果有脂粉,比较足,同时还有糯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比较熟,可以叫熟料。

说的复杂一点,如果一件东西,没什么玉性,就是生;玉性比较充分,就是熟。

很多朋友说看实物比较容易理解,那我就放三张照片来做个对比吧。

图a:且末糖白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图b:且末糖白。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图c:且末糖白。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上面这三件都是且末料的糖白,a相对b来说比较生,反过来说,b相对a就比较熟,而c相对前两者更加显熟,这么对比,大伙儿应该能明白哈。

如果我们撇开bc不谈,光看a,其实也可以说a比较生,为啥?因为它的脂粉比较欠。

说到熟,经常也会有人提到熟糯两个字。拆字理解吧,又熟又糯,才能叫熟糯,就像图c。

光熟没有糯感,只能叫熟料,不能叫熟糯。

图c抛的是亮光,也许有人会觉得抛亮光的都不是啥好东西,我只能说,不要被误导了,抛光环节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点,我以后会说到。

如果大家觉得没有说服力,那就看看镯心吧,毛料,未抛光。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切面很平整,镯心底部明显可见套筒钻过后留下的毛边。

这个镯心的给你的感觉,熟糯么?假如抛了柔光呢?感觉赞不赞?所以抛光方式对人眼的影响是极大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有人会问,那么啥叫老熟?你依然看图c和镯心,这种就可以叫老熟了,请注意,能称的上老熟的,细度结构一定要好。而老熟到一定程度,就是下面的感觉。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粘稠的粥(不过这图还不够感觉,暂时先这么着吧,大家明白意思就行),这米汤也有叫米油子的,整个大米粥的精华全在这米油子里面,感觉满满的油感往外冒,这就有点传说中的羊脂玉的感觉了:细、熟、糯、油!这油是从内往外冒的感觉,不是抛光后浮于外表的油光闪现,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别。

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的生和熟?这3张图就能明白

就像上面这个原籽,细、熟、糯、油,这油是由内往外冒的感觉。当然,这还不是羊脂玉哈。这种是年糕料。

真正的羊脂玉,就是老熟到一定程度,老熟到让你两眼发亮,口水哈喇子流一地,连擦都顾不上,只想把它攥在手里,好好爱抚的感觉。我没有,所以就没法给大家展示了。

今后大家听到熟糯、老熟,你得有概念,明眼一看就没啥脂粉的,跟熟就没多大关系了。

新老。

很多时候大家听到新(坑)料、老(坑)料会蒙圈儿。其实这也好理解。

新料、新坑料。不是指最近挖的料子,也不是指新开挖的矿坑的料子。

老料、××料。不是指以前挖的料子,也不是指以前的矿坑出来的料子。

它就是指料子的生熟度。简单来说,新料就是比较生的料子,老料就是老熟料,它不仅仅要求细度、结构要好(起码不能明眼一看就是老大的结构吧...),连同脂粉、糯感,一样不能缺。所以,但凡看到有缺一样的,或某一样不算好的,都不能叫老料。有些事情,咱得讲究,不能瞎喊。

新坑,××,跟上面的是一个意思。多说一个字罢了。

总想缩短篇幅,可写着写着又补充了起来,生怕哪个地方说的不够详细,大家看的云里雾里,那还不如不写。文字功底水平较低,大家见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