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簡述我編著《遊隴右張氏聯譜》的一些由衷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這兩個月以來,一直都在精心的準備著。對於編著家譜,我很期待,也很猶豫,它確實是一件及其艱難的事情。不,應該說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大的比修一座樓房還讓人操心。儘管我早有心理準備,但其艱難程度還是遠遠超越我自己的想象。

在對舊房屋拍照,對已經逝去的祖先主的文字進行抄錄,在對村裡老人進行了解情況時,經常是顧不上肚子咕咕叫,好幾次都忘了吃飯。還遭遇一些人的抵制,非議,不解,疑惑,其中各種滋味,唯我自知,在此就不細述了。

但重要的事這件事情不能就此放棄,因為我內心不服,我不是一個那麼容易放棄的人。於是,歷盡千難萬險,各種曲折,還是憑著自己特有的堅韌,一個退伍軍人的不到黃河心不甘的意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當前,張家廟村大祖爺的後代十幾戶人所有的祖先姓名,出生和逝世情況,在當時所擔任的職務都已經瞭解清楚,並一一用文字進行了記錄。

對陽屲村的二祖爺,三祖爺,各位太爺,爺爺,叔伯輩等已經去世的老人情況也基本登記完畢,但依然有個別族人在對撰寫家譜這一工程的價值,意義不太明確,也不理解。

這些,我也深深地理解,畢竟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環境不同,尤其是一些老人,他們在那個已經逝去的但記憶猶新的歲月裡,那個只要一提起來就戳到其痛處的時代,那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族人的生活感觸也是刻骨銘心的。

當時,新舊社會的更替中很多人被這個社會無辜的誤會了,也傷害了!這也是從古到今每個朝代更替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一些常態化的問題,誰也無法改變。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這些人的思想觀念一會半會無法改變,也不容易調整,我希望能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讓他們靜下來好好的想想,搞清楚這樣做到底是為了歌功頌德,還是為了緬懷先祖,繼往開來?我不想解釋了,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吧!

在這裡,我感謝張家廟村大祖爺的全體後人以及陽屲村二祖爺,三祖爺的全體後人,謝謝大家對志剛的支持和理解,大家辛苦了!同時,也深深地期待這部敘述張氏大家族從山西洪洞大槐樹搬遷至甘谷土橋下,然後移居到張家廟村,再分支到陽屲的家譜能早日完成!

甘谷傳統文化,真名:張志剛,甘肅甘谷人,退伍軍人,農民,自考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專科),行政管理學本科學歷;甘谷縣作家協會會員,理事;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熱愛文學,並自辦多家自媒體平臺,寫了很多文學作品,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喜歡。

整理,挖掘,梳理陽屲村歷史,彙編張氏家譜已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