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从哪迁过来?

DIY设计kolma私人订制


古为百越之地的广东早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于此,1700多年前晋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就有中原客家先民陆续迁居于此,而大批客家人进入广东是从10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开始的,当时由于战乱以及受到人多地少的影响,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开始从江西赣州,福建宁化石壁等地迁入广东大埔,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埔客家,


更新7.16

梅州:千年客都龙脉传承。

西晋南北朝时期陆陆续续有中原人迁来到梅州。北宋时梅州城逐渐形成。

平远:客家先贤故里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为了远离战乱程旼50岁时带领200多名族人从南京向南迁徙一路走到了梅州市平远县。看到这里人烟稀少,山清水秀就决定定居下来。

五华:古城长乐 源远流长

最早生活在五华的客家人可以追溯到西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一带到了现在的广东地区。明清时期开始有大批客家人从江西,福建等地迁入到现代的五华县生活。

丰顺:风调雨顺 火龙兴旺

最早生活在丰顺的客家人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一带迁居到了梅州地区,到了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梅州地区带领客家人反抗元朝最终抵抗失败,这一带的客家人开始逃亡。到了明清时代大量江西福建的客家人开始迁居到了大埔丰顺一带生活

河源:客家古邑 源远流长

秦王嬴政派赵佗率50万大军平定岭南,赵佗平定岭南后在广东建立南越国。赵佗上书朝廷拨能洗衣服的北方妇女南下。秦始皇看后乐了,拨了15000名浣衣女给他。于是南下的士兵与浣衣女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故土,他们在东江和新丰江两岸开荒扩土,繁衍生息

紫金:戏韵飘香

紫金客家人大多是从闽,赣,惠州迁居过来,在这里繁衍生息

海陆丰

最初的中原先民经江夏到江西,跨兴梅山区而来;后来长江流域的移民从湘赣进入粤北,沿北江南下惠阳入海邑。元末明初,社会动荡,天灾不断,为求生计。嘉应客家人又开始举家迁徙,来到海陆丰

南雄:枕楚跨粤 粤北咽喉

明朝取代元朝之际,陈友谅曾经在南方称帝,传说朱元璋在粤北地区攻打陈友谅时,不慎中了一支冷箭,一怒之下便下令把韶关荡平杀光,历此浩劫,整个韶关只剩下百十号人丁,许多客家人在这之后,才由闽西赣南等地填补进粤北,如今居住在珠玑巷,便是明清两朝迁来的客家人后裔

惠州:岭南古郡 崇德尚武

从晋朝开始就有中原人陆续从赣南闽西等地迁到惠州地区,而惠州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客家人大迁徙,出现在明朝成化年间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他们从现今的梅州,五华,潮州等地,迁入今天惠东县的北部东部,龙门县北部等地,并向西进入今惠阳区,博罗县东部以及惠城区东部等地,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东江两岸逐渐成为客家人的繁衍生息之地,形成了惠州客家东江文化

东莞:探寻麒麟文化之乡

从明朝开始,梅县客家人由于人多地少,开始逐步外迁,有些客家人从梅县直接南迁到东莞还有客家人先从梅县南迁到惠州然后再来到东莞

深圳:都市寻围屋 客女话收藏

据史料记载为了打击郑成功的海上武装力量,清政府从顺治年间开始迁界禁海,清庭收复台湾后,大批客家人从今天的梅州惠州等客家区迁入深圳,形成深圳最早的客家人

赤溪:粤语包围的纯客家岛

台山市的赤溪客家人多来自梅州,惠州,韶关等地,是在清朝初年的复垦政策号召下迁来此地居住的

廉江:客家百味 傩舞意韵

宋朝时福建西部汀州旧府和粤东旧嘉应府地区迁居到湛江,明清之际又有客家人迁入

香港:香江之畔 客家乐土

最早客家人是通过陆路和海路两种方式进入香港,而维多利亚港是通过海陆进入香港的客家人的港口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香港的新界和部分离岛,最早到达香港的客家人是在宋代为了躲避元朝的追杀,迁徙过来的,成为了香港围头人,但是真正的客家人大规模迁居香港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为了阻止沿海居民支持台湾的郑成功反清复明实施迁界令,在香港居住的人被赶离了家园。到了1668年,清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又开始招徕移民,鼓励他们开垦香港,深圳等地,客家人就是这一时期从闽、粤、赣等地陆续迁入香港的。约1700年,香港开始有客家人落户,之后大批人移民到香港,令客家移民人数在18世纪后期大致与围头人人数相等,香港亦恢复繁荣。直至19世纪,英国人占据香港,并于1898年登记户籍,当时有祠堂者,就被视为“原居民”。

澳门:开疆拓土 融会贯通

最早一批来到澳门的客家人是清朝咸丰年间从广东鹤山开平一带迁徙过来的,澳门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九澳村,位于路环岛东北部大约有1000多名村民。


宇文度鹏


谢邀:《辞源.客家》条说:“汉末建安至西晋永嘉间,中原战乱频繁,居民南徙,宋末又大批南移,定居于粤、湘、赣、闽等省交界地区,尤以粤省为多,本地居民称之为客家″。一一罗香林客家迁徙五次说:一.(公元317一879年),自东晋,受五胡乱华影响,由中原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从至赣江上下游,为迁移之第一时期,约560年。二.(公元880一1126年),自唐末受黄巢事变影响,由皖豫赣第一时期旧居,再迁至皖南,乃赣之东南,闽之西南,以至粤东北边界,为迁移之第二时期,约250年。三.(公元1127一1644年),自宋高宗南度,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之影响,客家先民之一部分,为第二期旧居分迁至粤之东北部,为迁移之第三时期,约520年。四.(公元1645一1867年),自明末清初,受满洲人南下及入主之影响,客家先民之一部分,由第二.三期旧居分迁至粤之中部及海滨地区,与川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更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为迁移第四期,约220年。五.(公元1867年以后),自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事件之影响,客家一部分人民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等,为迁移之第五时期。还有迁徙之六说(略)。潮州人说客家事,啊冒犯了。


陈相潮人


客家发源地河源、梅州、和平、赣州、韶关!对于客家家族来说!客家之大!并非客家就是同宗同祖,即使现在的广东人,都很难形成一个祖宗!有些客家人承认是中原而来,并不代表全部客家人都是从中原而来!文化、风俗、习俗、语言都不同的时候,认同感自然就不会高!我们和平县客家人热衷过7月14日的粽子节,却不过端午节!如果从风俗来讲!我们已经是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河南人喜欢过端午节,却不知道客家人是过7月14日的粽子节!语言上河南方言说吃饭叫斜(qia)饭,而客家人却叫食饭!所以语言上都不同!但是在广东珠海确实存在有中原而来的广东人,他们精通广州话,却始终不会讲潮州话与客家话,他们说吃饭也叫斜(qia)饭,这让我更坚信不疑客家中原而来纯属部分!客家本来就是广泛,即使同是客家,也不会有同宗同祖的!客家就是如今的和平县发源地!


上善若水229913901


客家人历来都注重宗族根源,每个客家人的姓氏渊源发展,都详细记载自家的族谱中,但是,同一个姓氏也有不同的发祥地,因此,想知道某个地方某个姓氏的来源去向,只要在其族谱记载中认真地查阅,就可以一目了然!谢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