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改雄心以及西方的軍工科技優勢

據BBC報道:多家英美媒體近日報道了中國軍方一個文件,其中顯示解放軍軍改的目標是要“打贏戰爭”,超過美國。還有評論說,西方軍隊正失去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高科技優勢。不確定性加大了衝突的風險。

中國的軍改雄心以及西方的軍工科技優勢

這份文件顯示了中國軍改的意圖,顯示北京希望增加境外軍事影響力,使解放軍有能力“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軍力超越美國。文件說“隨著我國開放,國家利益延伸出國界,我們迫切需要做全球維護自身安全。”

中國軍方的文件還預計,如果軍改繼續,中國同包括日本在內的鄰國的關係在東海和南海會更加緊張,同美國的緊張關係也會增強。報告還說,軍力增強將讓中國“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全方位保衛中國擴大的戰略利益,實現確立的目標。

軍力威懾保和平?

《新聞週刊》的相關報道說,解放軍文件還指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對一個大國轉變為強國至關重要”,還說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的發展都證明這點。

文件特別強調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這是個古代希臘思想家修昔底德提出的概念,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中央軍委的報告說,一個強大的軍隊也是擺脫那種認為崛起大國和守成霸權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思維的最有效途徑。

當前,正值解放軍海軍兩艘先進的水面戰艦下水。這兩艘軍艦都有遠距防空和反潛能力。有中國媒體報道認為,這種055型萬噸導彈驅逐艦的戰力超過美國海軍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

在中國海軍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現代化的時候,中國在南海擴建了許多島礁並且在島上修建了許多設施,包括飛機跑道,雷達系統和防務系統。美國5月對中國就南海最近軍事化表達了擔憂,並且說南海軍事化會有短期和長期的後果。

澳洲《時代》報道,北京2015年訪問華盛頓時說中國在南海島礁上"沒有軍事化的意圖",但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賓斯金(Mark Binskin)指北京違反了自己在南海的承諾,在那裡搞軍事化,辜負了鄰國的信任,也不利於中國發揮地區領導作用。(小編注:我們只是部署了必要的“防衛設施”。)

英國《每日快報》報道還提到中國在測試新型噴氣戰鬥機的雷達反射截面。雷達散射截面指數標誌著目標物體被雷達偵測的方式,可應用在彈道導彈技術中。

據料中國在飛機,驅逐艦,坦克和潛水艇上都在測試類似的技術性能。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幾個歐洲國家在進行此類測試。

六月底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中國時,北京同馬蒂斯談到中國領土問題時強調:“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別人的東西我們一分一毫也不要”。

美軍喪失技術優勢?

路透社全球事務專欄作者彼得·阿普斯(Peter Apps)週四(7月6日)評論說,西方軍隊正在失去高科技優勢。他認為,美軍作戰時,美軍士兵,水手,飛行員都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支持,但是這種日子所剩無多。

從南海到東歐,甚至朝鮮半島,美軍指揮官現在正考慮如何面對掌握壓倒性火力和複雜的新的先進技術的敵人。阿普斯說,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他們的軍事技術升級速度超過了預料,中國或俄羅斯如果在其周邊國家同美軍發生衝突,他們的軍隊有可能在衝突初期壓制美軍。

路透社作者說,中國和俄羅斯的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迅速向其他國家擴散越來越令美軍擔憂。美軍上一次在沒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作戰,是在1943年在北非同德軍那次較量。

就在俄羅斯和中國軍力迅速發展,逐步縮小同美軍的技術差距的時候,2014年,美國國防部宣佈推行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旨在保持美國技術優勢,繼續維持美國的軍事優勢。(小編注:奧巴馬時代的戰略,特朗普上臺後,這個戰略就不怎麼提了。)

但路透社的專欄作者認為,越來越多的軍官和防務分析人對美國技術優勢抵消潛在對手軍力缺乏信心,諸如在網絡戰爭,無人機,人工智能方面,許多技術進步也美國的敵手獲益。

不確定程度很高本身也是令衝突成為可能的因素,因為有關國家在不能確定敵方的能力和想法的情況下,更有可能採取先發制人手段取得戰術優勢。因此阿普斯認為,美國和潛在敵手都不能忽視這個不斷增強的(關於不確定性)趨勢,他們至少應該彼此溝通和討論,以避免對各方都是災難性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