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資金需求那麼大,惠州該如何持續「輸血」?

近日,惠陽區公佈了治水計劃——未來3年,該區計劃投資71億元,推進汙水處理廠擴建新建、提標升級、配套管網、汙泥處理中心等7大項47項工程。

惠州大手筆投入治水,只是惠州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惠州力推系統治水“三個100億工程”,即投入100億元整治市區河涌和城市黑臭水體,投入100億元整治淡水河、潼湖流域汙染,投入100億元整治縣、鎮、村河涌汙染。

不過,對於惠州來說,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僅任務繁重,而且投資需求也巨大。但光靠政府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在資金上為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支持。

綠色信貸為兩項目提供保障

位於博羅縣城的江東河,上起稿樹下公路,下至江東水閘,天然河長9.84km,是線農業生產灌溉的主要水源。

數年前,由於河道寬窄不一,渠道過水斷面嚴重不足,淤積嚴重,汛期經常澇洪,加上沿河一帶違章建築眾多、汙水亂排放等問題,河流兩岸居民生活受到顯著影響。

2014年,博羅縣政府開始計劃綜合整治縣城江東排渠(博羅縣城江東河水清岸綠一期工程)。該工程總投資約1.65億元,重點整治2.3公里江東河段的防洪排澇工程,新建截汙管道2.114公里;改造道路2公里,新增道路2.5公里,增加50米車行橋一座等。

不過,當時除了財政撥款外,仍有較大的資金缺口。為解決資金問題,該縣與農業發展銀行博羅支行合作,充分利用其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優勢,獲得後者的綠色信貸支持,以推進當地水清岸綠工程(一期)水利的建設。

據瞭解,該項目1.35億元水利貸款順利通過了農發行廣東省分行審批,項目自商業東街跨江東渠橋經江東水閘到東江口河段,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防洪排澇、治汙截汙工程、道路工程和景觀(一期)工程,圍繞截汙、排澇、防洪、生態、交通、景觀、文化、惠民8方面,深化江東河生態治理。

同樣獲得資金的,還有惠州市梅湖水質淨化中心。該水質淨化中心是惠州市乃至粵東片區最大的汙水處理項目,服務面積達18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達81萬人,規劃總處理量為30萬噸/日。

要完成一個如此龐大的水利建設項目,資金是關鍵一環。對此,該項目從農行惠州分行獲得了一筆“綠色信貸”,目前已經向惠州市梅湖水質淨化中心一、二、三期工程發放共計6.1億元固定資產貸款。

綠色信貸,為這些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環保+金融”的為綠色發展注入後勁

當前,堅守綠色發展理念的惠州,正在持續推進治水攻堅。

在市中心15條河涌中,金山河、青年河完成了整治,望江瀝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洛塘渠小流域和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進度的81.43%,大湖溪瀝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進度的72%,陳塘河、河橋水、冷水坑水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待市政府進一步明確實施主體和編制實施方案。

目前,惠州正在以河長制湖長製為抓手,繼續推進“兩河”流域和沙河、公莊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爭取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整治,繼續深化鎮級79條河涌整治;完成東江、西枝江沿岸151個自然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新建截汙管網521公里。

這意味著接下來在治水方面還需要繼續大手筆的資金投入。

惠陽區在近日就公佈了治水計劃——未來3年,該區計劃投資71億元,按照EPC、PPP、BOT等模式,推進汙水處理廠擴建新建、提標升級、配套管網、汙泥處理中心,以及欖子壠環境園二期項目、農村汙水設施、河涌整治等7大項47項工程。

大量的資金投入需求,從長遠看,要打好治水攻堅戰進一步實現綠色發展,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

惠州市金融業“十三五”規劃專門提到“打造綠色金融體系,服務低碳生態經濟”。在北京中博聯智庫創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梁剛看來,要引入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環保治理特別是水環境治理,還需要更細化的政策。

梁剛建議,惠州應該加快建立完善全面高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金融對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的引導、約束和槓桿功能,為環境保護提供支撐。“比如可以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來募集資金,以環保+金融的方式給綠色發展注入強大後勁。”他說。

記者獲悉,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等企業設立了綠色發展基金,將資金業務投向綠色債券,將節能減排降碳、環保和其他綠色項目與高收益的項目捆綁運作,以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能否利用好這樣的資金,對惠州來說值得考慮。

【記者】葉石界

【作者】 葉石界

【來源】 惠州河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