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爲什麼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賓趙


楊堅的諡號是隋文帝,廟號是隋高祖,隋太祖是他的父親楊忠!那麼問題來了!

楊堅的廟號為什麼叫隋高祖而不叫隋太祖呢?

太祖、高祖不分,說起來都怪司馬遷!您說劉邦的廟號到底是漢太祖還是漢高祖呢?福垊的答案是漢太祖!那為什麼劉邦又叫漢高祖呢?因為漢高帝功勞最高,廟號全稱是漢太祖高皇帝,被司馬遷訛稱為漢高祖。那高祖和太祖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廟號高祖的開國皇帝有魏國曹丕、漢國劉淵、趙國石勒、陳國陳霸先、隋國楊堅、唐國李淵,發現個規律了嗎?福垊總結如下:

①承襲發展父業。福垊一句話總結由官N代或王二代升級為帝一代。

②偏安未能一統。不能以及沒有統一雄心的開國者其廟號多為高祖。

只要兩者佔其一,其廟號也多為高祖。然而並不絕對像前秦姚萇。他既未統一,又是承襲父業,但他的兒子姚興認為他是太祖一樣的爸爸,我們也沒辦法。

廟號為太祖的開國皇帝有商朝商湯、漢朝劉邦、後梁朝朱溫、宋朝趙匡胤、明朝朱元璋、清朝努爾哈赤,發現規律了嗎?福垊總結如下:

①不靠祖宗,自強成龍。福垊一句話總結,民二代或官二(N)代(但非高官)升級為帝一代。

②力挫群雄,天下一統。

有其中之一的多被追尊為太祖。依然並不絕對,一些沒有統一的開國者也被尊為太祖如孫權,但孫堅不是高官。最該追尊為宋太祖的是劉裕卻被追尊為高祖,反而是他的兒子劉義隆被追尊為宋太祖,劉義隆最早的廟號是宋中宗。此外還有開國皇帝石勒是高祖,而第三任石虎(石勒侄子)卻是太祖。因為有的皇帝很看重這個“祖”字,甚至提前就給自己定了廟號。比如曹睿,生前就給自己定了個烈祖和劉備的廟號一樣。

那為什麼隋朝之前稱呼諡號,隋之後稱呼廟號呢?

這都怪皇帝太好名了給先皇使勁貼金。唐朝前皇帝諡號大多一個字,唐朝之後皇帝諡號越來越長,到努爾哈赤時已經有25個字。【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極立紀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史學家為了稱呼的方便一律稱呼唐朝以後的皇帝為廟號,到了明清則稱呼年號。因為年號大多就倆字。

那為何不稱呼隋朝之前的皇帝的年號和廟號呢?廟號起源於商朝,漢朝再次啟用,含金量很高,非有大功大德不立廟號,就連漢景帝都沒廟號,但諡號每個皇帝都有,故而稱諡號。至於明清之前為什麼不以年號稱呼皇帝?明之前大多皇帝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多個,故而只能稱呼諡號。

這就是為什麼楊堅被稱為隋文帝而不被稱為隋太祖的原因,福垊的答案,您滿意嗎?謝謝大家,還請評論區裡指教。


福垊


這是諡號與廟號的問題。具體的情況可以看我的回答中關於廟號與諡號、年號的回答。

先說一下楊堅的諡號與廟號,再簡介一下諡號與廟號

1、楊堅的諡號與廟號

楊堅諡號“文”,廟號“高祖”。太祖另有其人

隋文帝是楊堅的諡號稱呼,因為此時諡號字數還比較少,所以後代人為了方便紀年與稱呼,依然延續傳統稱呼諡號。

那楊堅廟號為什麼不是太祖而是高祖呢?

通常開國皇帝廟號多為太祖或者高祖,但是這兩者有區別。

開國皇帝諡號為太祖者多為祖上沒什麼基業,白手起家的第一位開創者。比如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稱呼他漢高祖,並不是因為他的廟號是高祖。)朱元璋(明太祖)

開國皇帝諡號為高祖者,通常將太祖追封到自己祖上某一位開創者或者中興者。

對於楊堅來說,並不是其家族事業的第一位開創者,楊堅是貴族二代,其父親楊忠為北周十二將軍之一。所以其篡位之後,將太祖的廟號追封給他的父親楊忠,自己的廟號的為高祖。同樣情況的還有李淵其追封自己的祖父李虎為太祖,自己廟號高祖。

所以楊堅無論從哪個傳統上講都不可能稱呼為“隋太祖”

2、唐之前稱諡號,唐之後稱廟號,明清稱年號。XX帝,XX王多為諡號,廟號稱“祖”與“宗”,祖有功宗有德

唐之前多稱呼諡號,用諡號來評價一生功過。而且並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廟號,對於廟號的給予非常嚴格,非有大功德不能擁有,比如西漢11位皇帝,只有四位擁有廟號,元、平、成三帝死後配享太廟,結果最後又被廢除,可見嚴格程度。

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動亂,廟號也開始氾濫,到了隋唐基本上除了亡國之君,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於是隋唐之後對廟號放寬限制。

唐朝之前,諡號多為一兩個字,稱呼上比較方便,但是從唐朝之後,皇帝的諡號開始增加,稱呼起來變的麻煩。就改稱廟號。

比如:

李隆基:廟號唐玄宗,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哪個方便一目瞭然

綜上所述,對於楊堅的稱呼隋文帝,是因為他的諡號是文帝,延續歷史傳統對於皇帝的稱呼。而楊堅廟號是高祖,因為其不是家族興盛開創者或者中興者。


妖鬼雜談錄


這是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古代帝王的廟號、諡號和年號的區別。

楊堅的諡號是文,所以後世尊稱為隋文帝。

楊堅的廟號為高祖,又稱為大隋高祖皇帝。

楊堅的年號有開皇(20年)、仁壽(4年)兩個。

人們稱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說的都是兩位帝王的廟號,他們是王朝的締造者,在太廟享有祭祀幾百年,天下人盡皆知,也就是叫習慣了。

而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立國後不久國家就敗給了兒子楊廣,楊堅是個好皇帝,文這個諡號也是美譽,後世可能為了表示對他的尊稱和惋惜,通常稱他為隋文帝。

諡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死去之後,官方(當朝或者後朝的官方)根據他生前事蹟、道德修養等情況,給予其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有褒貶之分,通常有“美諡”、“平諡”、“惡諡”三種。

廟號是指君主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起源於商朝,除了秦始皇時期,廟號被廢止過,歷朝歷代都沿用,和諡號最顯著的區別是廟號只屬於君主。

劉邦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劉徹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

年號是漢武帝時候創建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叫做建元,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是“宣統”。如“貞觀之治”、“康乾盛世”取得都是帝王的年號。


歷史小跟班


中國歷史上對皇帝的稱呼都是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的,絕對不能亂叫,叫錯可是要殺頭的。


我們說的某某宗某某祖,這些都是廟號,隋文帝,漢武帝都是諡號,一般我們現代人怎麼稱呼皇帝是約定俗成的,沒有什麼一定的規則。

叫什麼只不過是一個習慣而已,清朝的皇帝一般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我們都一般以年號稱呼皇帝,比如我們說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年號,這在清朝之前一般是不行的,因為那個時候經常換年號,換來換去大家也記不住。

稱呼這個東西只要能區分就行,要真按照古代皇權的規矩來稱呼,估計現代人一半會被砍頭,不過帝王都成黃土了,怎麼叫我們開心就好。



昭烈名臣


隋朝有隋太祖,是楊堅的父親楊忠

楊忠是西魏時期的驃騎大將軍、北周時期的隨國公,楊忠才是楊家發家之始祖,楊忠去世後,楊堅繼承父親爵位為隨國公,所以楊堅即位後將父親楊忠追封為太祖。

隋太祖楊忠

楊忠在北魏時期跟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此後得到西魏丞相宇文泰重用,在對南梁、東魏、北齊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因功升徵西將軍、都督諸軍事、驃騎大將軍等,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後,楊忠歷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國大將軍等,進封隋國公。


楊堅開國後,追諡父親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所以楊忠就是隋太祖。

隋文帝楊堅,同時也是隋高祖。


此外,還應該注意區分諡號和廟號:楊堅的諡號是隋文帝,廟號是隋高祖。

楊廣為人熟知的的諡號是隋煬帝,這個稱號是隋恭帝和唐朝承認的,如果按照揚州擁立的皇泰帝楊侗來算,楊廣廟號是隋世祖、諡號是隋明帝(根據網友@海東之孤臣孽子建議修改)。


象眼觀天下


不請自來,我是【今古縱橫】的槐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還是對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號和紀年不瞭解,楊堅的“隋文帝”是“諡號”,類似太祖的說法是“廟號”,而楊堅的“廟號”是隋高祖。

(隋高祖、隋文帝、大業 楊堅)

槐叔感覺還是有很多人不熟悉“廟號”、“諡號”、“年號”的區別,簡單科普一下。

1、廟號:“廟號”起源於商朝,是君王死後入祖廟的一種尊稱。唐朝以前定“廟號”是非常嚴格的,不是哪兒個君王都能入祖廟的,一般都是開國君王或者有特殊貢獻的君王才能“入祖廟、得廟號”。而一般的稱呼就是“某某祖”、“某某宗”。

而唐朝以後基本上是皇帝都能進祖廟、得“廟號”,所以唐朝以後的歷代皇帝多以“某某宗”為稱,而唐朝之前的都不是以“廟號”稱皇帝,而是以下面要說的“諡號”來稱呼。

(唐太宗 唐文帝 貞觀 李世民)

2、諡號:“諡號”起源於周朝,但並不是君王專用的,很多當朝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後都會追“諡號”。起初都是對皇帝褒揚,後分為褒揚類的“上諡號”,例如“某文帝”、“某景帝”;批評類的是“下諡號”,例如“某廢帝”、“某煬帝”等。

以上2個稱號都是君王死後的追封稱呼,當朝是沒有的。

3、年號:年號是漢武帝發明的,純粹用以紀年,其實用年號稱皇帝在位時期是最好的。但是在明代以前,很多皇帝濫用年號,漢武帝自己就用過10幾個年號,武則天更是用了17個年號,所以歷史上這段時期沒有用年號來稱呼。

(明太祖 明高帝 洪武 朱元璋)

到了明、清,好像除了朱祁鎮有2個外,其他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明、清就以年號來紀年。而如今臺灣、日本還是用此方式,比如今年2018年是民國107年,日本現在是平成27年。

最後我們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舉例

年號:洪武

廟號:明太祖

諡號:高皇帝(簡稱)


今古縱橫


首先是楊堅為什麼不能叫隋太祖。那是因為隋太祖已經確有其人,有人叫了,那就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楊堅建立隋朝以後,追諡其父楊忠諡號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即隋太祖。因此楊堅不能叫隋太祖!

另外,楊堅的廟號是高祖,即隋高祖;諡號文皇帝,即隋文帝。

其次是楊堅為什麼叫隋文帝。那因為其父親楊忠諡號為武元皇帝,含有'武'字,雖然楊堅武功也值得稱道,但還是有所忌諱,不能稱為'武'。

更為重要的是,在楊堅建朝統治期間,文治更勝武功。其子楊廣稱“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區夏,拯群飛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獄緩刑,生靈皆遂其性,輕徭薄賦,比屋各安其業。恢夷宇宙,混壹車書”。經天緯地謂之文,因此被稱為文皇帝,即被後世習慣稱為隋文帝。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請關注我哈!


戴眼鏡的蝸牛先生


首先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歷史的小白。廟號,溢號,年號,這是不一樣的。

簡單的來說廟號是皇帝專享,而且只有王朝出創著跟前幾位才有,一般為太祖,高祖,世祖……

溢號是皇帝或者王侯大臣死後,,後人根據貢獻功績跟道德修養給的一個總結!

年號是皇帝繼位以後設立的一個計年單位的稱呼,比如建元,大業,……

隋文帝是有廟號的,廟號是高祖,文帝是溢號,歷史給了溢號文帝的帝王並不多,如,漢文帝,魏文帝,隋文帝!文帝是非常高的評價,但凡給了,文帝,武帝,明帝,景帝,這些帝王都是給國家有很大貢獻!


無常的小跟班


這種問題很弱智。每個朝代並非第一個皇帝就是太祖,太祖是指對該王朝的建立具有立根、奠基貢獻的人,這類人可能奮鬥一輩子都沒機會稱帝,但後世子孫建立王朝後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立他為太祖,例如:北周太祖宇文泰、隨太祖楊忠、唐太祖李虎等。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先輩沒有給他留下成就帝王的家業,基本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成就帝業的,他們便是該王朝當之無愧的太祖,例如:劉邦、趙匡胤、朱元璋、努爾哈赤等,還有鐵木真雖然爺爺、父親都曾建立過獨霸一方的基業,但隨著父親也速該的去世家業盡毀,以後全靠鐵木真自己從零開始、逐漸建立起蒙古帝國,所以鐵木真也是當之無愧的元太祖。

楊堅就屬於前一類人,楊堅之所以建立隋王朝,是因為其父楊忠就是北魏的大將軍,後來輔佐宇文泰父子建立北周政權,死後被封為隨國公,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後接受外孫周靜帝禪讓登上帝位,將國號改為“隋”(據說是嫌“隨”字不吉利,有隨意、隨便之蘊義,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那想到隋王朝卻毀在兒子楊廣手上,加上楊侑的兩年傀儡生涯,總共也就38年),但楊堅只能是隋高祖文皇帝,畢竟太祖之榮譽只能是其父楊忠。同理,楊堅之後的李淵也只是唐高祖,在他之前則是祖父唐太祖李虎、父親唐世祖李昞!


晨曦的曙光2000


文帝是諡號,楊堅的廟號是隋高祖!而隋太祖也確有其人,楊堅稱帝后就追封自己的父親楊忠為隋太祖!


至於楊堅為什麼會是文帝而不是其他諡號,這應該跟他的皇帝歷程有關。

楊堅統一天下的過程並沒有什麼難度,幾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滅掉了陳國。在楊堅在位期間,很長的時間不是創業打天下,而是治天下!經過楊堅的勵精圖治,把隋朝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開皇之治!


或許正是因為楊堅的治世之功遠遠高於開創天下吧,所以楊堅是文帝,而不是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