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注|四川閬中教育局原局長湯勇:造就「四有」教師隊伍,建立爲教師減負的機制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本文約5000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湯勇

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原局長、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實驗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陶研會副會長。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可以說,站在講臺上的教師,決定著學生快樂而幸福地成長,決定著教育的境界和品質。基於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教師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要想更好地貫徹和落實《意見》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一、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

《意見》已經明確提出,要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而教師要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必須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

教師職業之所以神聖、崇高,就在於它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偉大工作,就在於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強大和輝煌的智慧與動力源泉。

只有明確教師的重要地位,凸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才能不斷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業,留住現有教師隊伍裡的優秀人才。

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建立教師工資水平與公務員基本工資、津補貼、獎金同步調整的聯動機制,確保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這是落實教師公共屬性、提高教師待遇的重要前提條件。

陳寶生部長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明確提出,對於廣大教師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並指出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最好的就是使用他們,壓擔子、指路子、出點子、給位子、發票子。這無疑給全國廣大教師吃了“定心丸”,帶去強大的希望和信心。

教育的瓶頸在鄉村,教師的短板也在鄉村。而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希望,鄉村教育的發展更關乎“三農”問題的解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精準扶貧的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等。

因此,要以貫徹《意見》為契機,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培訓學習、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的傾斜,落實鄉村教師生活津補貼,頒發鄉村任教30年榮譽證書,多措並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1.讓教師編制管理“活”起來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和人口大量流動,學生的正常流轉已成為常態和必然。有的中小學學生人數減少,教師可能出現富餘;有的學校學生人數在增加,教師出現明顯不足。在很多地方和學校,教師編制管理成為影響教育發展的一塊“絆腳石”,編制富餘的學校教師調不出,編制緊缺的學校教師調不進,難以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

而且,現在不少學校存在“大班額”的問題,原因並非校舍緊張,主要是因為編制緊張導致師資短缺,多出的班級數沒有教師擔任,只好把學生弄在一起“一鍋煮”。

還有,學校學期中途常常會遇到教師生病住院、外出培訓、扎堆生二胎等情況,而又沒有富餘教師,要麼讓課時已滿的教師代課,要麼請代課教師。但是相關政策規定,學校不能使用代課教師,於是出現了教師帶病堅持工作、生二胎要排隊的一些非人性現象。

再加上,對教師編制的核定標準只採用“生師比”單一指標,對小規模學校、村小和教學點來說,教師編制就顯然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因此,要讓教師編制管理“活”起來。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一是為教師編制管理鬆綁。鑑於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書育人行業,地方編制主管部門在對教師編制管理上可以“外緊內松”。也就是說,對編制的規劃必須充分論證,廣泛聽取意見,以制定更加合情合理的編制使用規劃,牢牢管住區域教育編制。對於區域內各學校的具體編制數,可以在堅持大原則的前提下,實行鬆散管理,適度靈活一些、人性化一些,由教育部門根據學校工作需要具體把握,具體落實到相關學校。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差別看待。學校間不僅存在地域、條件、辦學規模上的差異,還存在教師量與質的差異,當然還包括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的編制管理上,要因地制宜,因校而異,視情況而定,以公正、平衡和弱勢彌補為基本價值取向,保障根本的教育教學需求,滿足不同學校發展對編制的合理需要,絕對不能搞“一刀切”,“一把尺”量到底。例如,核算教師編制時,應在重點考慮學生數量的基礎上,統籌學科課程種別、學校類型特色、班級數量等因素。在以“生師比”為主的基礎上,應該考慮引入“班師比”和“科師比”,這有助於緩解小規模學校師資總量短缺和鄉村學校師資構造性短缺問題。

三是加快完善區域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如果有的地方一時難以突破編制鬆綁瓶頸,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建立區域內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教育要主動會同編制、人事、財政等部門,定期核定學校教職工編制數,及時動態調整。

四是創新教師流動渠道。根據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為把有效的教師編制用實、用好,可以在教師流動上做一些創新。比如,除了落實教師支教政策外,還可以在城鄉之間實行教師“上掛下派”制度。也就是農村教師到城區上掛任教,城區教師下派到農村學校工作,編制不動教師動。這既能讓校際間教師的富餘與緊缺得到及時調整,又對個別學校特別緊缺學科的教師得以緩解,同時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對開闊教育視野、更新教育理念大有裨益。對同一片區,還可以實行“教師走校制”“一師多校使用制”等多種方式,逐步化解教師因編制管理過死而出現教師不能及時正常流動的矛盾。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2.把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列上議事日程

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建設寄宿制學校,使寄宿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家長放心滿意,讓學校不僅成為學生的學園、樂園,還真正成為他們的家園。比如四川閬中市,農村每所學校都建成為寄宿制學校,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學生上學難、上學遠、上學不安全以及留守兒童平常無人照管等問題。

但是,當下最大的問題是寄宿制學校的生活教師和相關服務人員不在國家定編之列,學校無法配備專職生活教師,寄宿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兼任,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又不利於學校的管理。由於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員,學校無暇全面顧及學生的飲食起居、衛生、安全、防疫等工作,容易造成不安全和不穩定事件。因此,切實解決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和相關服務人員的問題,應該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3.提升教師的能力素養

(1)改進教師培養模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初培養的師範生,現在差不多要麼是骨幹教師、要麼是優秀教育管理者,要麼成了各級黨政部門的精英。但是試觀現在師範類大學,普遍過於注重學科專業,學哪個學科就只學哪個科,畢業後就教哪個學科,使得學理科的學生往往缺乏人文素養,學文科的往往缺少一些邏輯推理以及理性思維。

因此,建議現在師範類大學可以借鑑中師培養教師模式,積極探索專業學科與教育學科全程融合的全程教師培養模式,強調“三字一話”,強調教師的基本功,回到初心,回到基礎,為國家培養基礎紮實、能教善管、敬業樂教、紮根基層、吃苦耐勞的合格的全科教師。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2)加強教師職後培訓

好教師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講臺、生活和學習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就表示,比嚴把“入口關”更重要的是教師入職之後的培養。

加強職後培訓,一是開展好新教師崗前規範化培訓,讓廣大新入職教師能夠扣好職業的第一粒釦子;二是構建教學、教研、科研、培訓四位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使教師在課堂實戰中提高教學素養,在教研活動中提高學科素養,在科研過程中形成個性特點,在多樣的培訓課程中開闊視野;三是改進教師培訓方式,注重針對性、科學性和適用性。對廣大教師要開展分層培訓,對骨幹教師要開展個性化培訓,對一些卓越的校長要搭建更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在歷練中不斷成長。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3)鼓勵一線有更多的教育家型教師和校長脫穎而出

提倡教育家辦學,並不是讓人人都成為孔子、孟子、陶行知,個個都成為瑪利亞·蒙臺梭利、杜威、斯賓塞。其實,它是一種理念、一種常識、一種主張、一種教育發展方向,就是要把教育還給教育,尊重教育規律,捍衛教育常識和本真,要讓懂教育、有教育情懷、有教育思想、有教育理想的人來辦學校、管教育。

即便是在短時期內不能實現教育家辦學,但至少也要把教育家精神植根於每一個教育人的骨髓和心田。當然,這裡所理解的教育家,絕不是專指那些教育名人名家,一個教育人只要有一定的教育專業背景,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養,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有腳踏實地的教育實踐與思考,有立足自身的教育行動和改變,有相應的教育成果和成效,就算一個教育家。

基於這一點,每一位教師、每一個校長、每一個教育人,都可能成為教育家,至少可以成為一個教育專家。

對在教書育人、管理服務、奉獻崇高事業的崗位上有思想、有理想、有作為、有成績,得到廣泛認可,桃李滿天下的教師、校長,我們應該進行遴選、推舉和認定。教師行進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這種認定,來源於對細微教育成就的肯定。這既是一種示範,也是一種標杆,更是一種激勵。

三、健全和完善相應教師管理制度

1.完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

現在的職稱按崗位設置,對高級中學來說,小學、初中教師高級、中級崗位數量的設置比例過低,尤其是小學教師,不少省份小學高級設置比例僅為3.5%,僧多粥少。為了評上職稱,不顧親情、友情、同事情,互相嫉妒,互相拆臺,惡性競爭,一到職稱評審季,便硝煙四起,你爭我奪,有的竟大動干戈,不惜你死我活,扭曲教師的人格,敗壞教育風氣。現行職稱評定方式,極大地挫傷了那些腳踏實地、教書育人的教師的積極性。

因此,建議取消不合理的職稱評審制度,改“評”職稱為正常“升”職稱。一線教師只要學歷、教齡、能力達標,能夠勝任教育教學,沒有師德問題,每年考核合格,達到規定年限就應自動晉職,讓職稱晉升常態化。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2.改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

分數至上,以分數論英雄,一考定終身,不僅分數成了對學生丈量的唯一的一把尺子,在很多地方也成為對教師、校長評價的唯一標準。“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教師、校長其他方面如何,其他工作好壞,也不管用什麼招,只要分數高,學校就是優秀學校,校長就是優秀校長,教師就是優秀教師。這既助推了應試教育,讓處於熾熱般的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又讓當下教育亂象叢生。比如,出現學生有分無德、高分低能,教師書教得好卻缺失師德、不會做人等情況。

因此,應著眼於對教師進行全面考核評價,特別是構建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修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3.建立為教師減負的機制

教師每天看似只上幾節課,其實備課、批改作業、課件製作、撰寫論文、教研進修、管理學生、突發事件處置等會耗去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讓教師心力交瘁、疲於應付的是,校內外形形色色的各種考核、達標、檢查、驗收、評比等的糾纏和捆綁。

教師負擔過重,除了會將這種壓力最終轉嫁到學生身上,讓學生不堪重負之外,還可能會讓教師在逐漸失去職業認同感的同時,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情緒,繼而發展到懈怠職業、厭惡憎恨教師職業,以致紛紛逃離。曾經令人嚮往的教師職業,會在日益增加的負擔中漸漸失去吸引力。“外面世界真大,我想去看看”,已經成為不少教師的願望和心聲。據相關報道,僅杭州市近三年,辭職教師便增長了三倍。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為教師徹底減負,作為為學生減負的一個治本之策,此乃當務之急。一是必須減少流於形式、重複性和其他不必要的評估檢查,減少無關的會議、無實質意義的考核達標,改變目前教師管理行政化、教學管理文本化現狀,不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非教育教學活動,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地關注教育本身。二是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讓教師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素質不高,管理能力不強,管理水平有限,在對學校和教師管理上缺乏整體意識和統籌思維,更失去系統性、科學化,無形中給教師增加很多負擔。

因此,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要對來自外界對學校和教師的諸多莫名其妙的負擔,有說“不”的勇氣,有拒之於校門外的底氣,有為教師和教育擔當的霸氣,巧妙周旋,在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中產生消解干擾的智慧,關愛和合呵護教師,捍衛教育形象與教育尊嚴。

日本教育社會學者永井道雄說:“辦好教育的關鍵,第一在教師,第二還在教師。”只有教師的負擔和權益得到充分關注,他們才能收穫職業幸福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教師行業,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才更能全面實現。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大家关注|四川阆中教育局原局长汤勇:造就“四有”教师队伍,建立为教师减负的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