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我只能感叹他们是有多能装?

女人生下孩子以后,“坐月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古代的中国却曾有女人生下孩子后,丈夫在家中“坐月子”,产妇到田间劳动的奇特风俗习惯,《异物志》中曾记载:“獠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妇乳妇,不谨其妻则病,谨乃无苦。”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男人“坐月子”的习俗呢?

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我只能感叹他们是有多能装?

产翁制的影响

男人“坐月子”的习俗在历史学上被称为产翁制。这种制度在如今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原始部落中依然存在:如我国高山族自古就有丈夫在家待哺,妻子下田耕作的习俗;南美洲俄利诺河流域的印第安人,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母系制,当妻子生下孩子后,丈夫要躲在家里,躺在床上,装成产妇痛苦的样子,接受家人的特殊照顾;在亚马逊河西北部的威陀陀部落,妻子要到森林中去生孩子,孩子出生后,就交给丈夫,自己却要到田间去劳动,只有在晚上才能回家哺乳。生活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一带的巴斯克人,妻子生孩子时,丈夫要躺在床上,佯作欲产的样子,家人也去照顾他,邻居们也去向他道贺,而他的妻子生完孩子后却仍要忙于家务。

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我只能感叹他们是有多能装?

母系氏族的产物

据人类学家研究,产翁制度是原始社会父权制与母系制斗争的产物。

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我只能感叹他们是有多能装?

人类最初的婚姻制度是母系制和氏族群婚制。那时,没有父亲与母亲组成的独立个体家庭,人们实行着走访婚,出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都是由母亲及氏族哺育,父亲不介入妇女生育后的哺养工作,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产翁制。到了母系制晚期,才出现了双亲家庭,产生了父子关系。但是,由于当时的男人仍对女方氏族有很强的依附,也很难出现丈夫与妻子抗争的风俗。当单偶婚和父权制出现后,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妻子变成了他的附庸,子女是他的财产继承人。此时,刚刚建立的单偶婚和父权制并不牢固,妇女们用逃婚、哭嫁、不落夫家的方式对抗父权制。因此,父权制也要采取许多压制母系制复辟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力。男人“装产”则是这些措施中的一种。男人之所以要“装产”,就是要让世人相信,他才是生孩子的人,借此突出自己在生儿育女中的决定作用。

现如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产翁制”也因失去合理的存在早已销声匿迹了。

小编觉得这种奇特风俗习惯简直是对妇女身心健康的摧残,绝对的不人道,不知大家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