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話題策劃/劉冷絲 圖片/網絡

不要利用各類套餐去暗設套路,也不需要埋怨互聯網服務太豐富多彩費流量,直接做好加減法即可,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覺到流量資費在下降、服務質量在提升。

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流量資費一直是關注焦點

自2018年7月1日起,將取消國內手機用戶的“流量漫遊費”,新老用戶的省內流量將自動升級為國內通用流量。所謂“漫遊”費,指的是本省或者本地和全國流量的資費差異。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完成資費套餐的梳理,明確調整規則,正在開展系統聯調測試、客服培訓和應急預案准備。

人們對這次所謂的“降費”有期待,也有很大的擔憂。

流量資費降價未落到實處。前幾次,在國家高層親自敦促之下,三大運營商確實有“降費”的作為,比如流量不清零,推出更多的流量優惠套餐,甚至推出了所謂的“不限制流量”等等。實際效果如何?用戶普遍認為所謂“降費”之後自己並沒有獲得真正實惠,每月的流量資費不降反升。很多用戶開始就質疑運營商偷流量,其實用戶感覺流量越來越不夠用的現象由來已久。不過,所謂“偷流量”在理論上似乎可行,現實中卻是行不通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究其原因,還是流量資費本身確實太貴。國內三大通訊行業巨頭運營商,其盈利全球第一,僅僅中國移動2017年,淨利潤就有1143億,平均每天要賺3億多;員工的福利也是異常誘人,平均年薪能拿到14.5萬元。在這種背景之下,加之通訊的運營、更新和擴建——又需要鉅額費用,流量資費的降價確實面臨諸多難題。

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三大運營商日進幾個億

運營商推出的各種流量包也是“套路”多多,處處設門檻。打開手機,我們經常看見:“1元1個G,5元10個G。”諸如此類的誘人廣告,看起來也確實讓人眼花繚亂,價格便宜到令人咋舌,但不要高興太早,這些所謂的便宜都有嚴格的門檻限制,比如有效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或者只能在深夜到凌晨的特殊時段使用;有的設置24小時時效,好的也只是在本月有效,下個月自動失效。這種流量包根本不是大多數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他們通常只能選擇價格高得多的標準流量包。

不少用戶還發現,運營商推出的定向流量套餐中也存在類似種種套路。比如,某視頻網站與某運營商合作推出定向流量套餐,在廣告中號稱用戶使用該視頻APP時,不會產生任何流量費用。不過不要高興太早,仔細閱讀套餐合同條款,你會發現“陷阱”,免費的只是觀看視頻所產生的流量,卻不包括APP中圖片、文字、彈幕、第三方廣告加載過程中產生的流量。在沒有任何提示之下,用戶的流量費存在不降反升的可能。

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三大運營商貓膩多

那麼,三大運營商該如何做?

降價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雲!這些國有的運營商就是必須做到:不要利用各類套餐去暗設套路,也不需要埋怨互聯網服務太豐富多彩費流量,直接做好加減法即可,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覺到流量資費在下降、服務質量在提升。

對於運營商而言,在流量降費這一環節不幹不脆,似乎保住了一時之利,犧牲的卻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空間。因為,只有資費進一步下降,服務進一步提升,那樣才會成倍地釋放社會潛能,形成新的增長點,這才是所有人的紅利,自然也是運營商的紅利。

移動互聯最大的優勢在於——它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上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橫亙在移動互聯網面前的就是費用和質量問題構成的兩座大山,真正實現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以及流量社會的最終形成,將這個無形壁壘打破至關重要。

取消漫遊並不重要,流量總支出下降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