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贏在哪?人、貨、場三要素全面勝出

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提交了招股說明書。回想僅僅3年前的這個時候,拼多多這個名字還默默無聞。誰能想到今天的它已經是擁有近3億用戶、月GMV在30億以上的龐然大物。作為一個電商平臺,從創立到擁有3億用戶,淘寶用了5年,京東走過了整整10年,而拼多多隻用了3年不到!如此迅猛的增長,難免引來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拼多多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到底是依靠真正的創新取得領先,還是憑著遊走灰色地帶獲取暴利?我們真的有必要深究一下。

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贏在哪?人、貨、場三要素全面勝出

對於拼多多這個新型的電商平臺,社會上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一方面,幾億人群每天都在樂此不彼地用拼多多拼團購物,把自己所需要、所喜歡的好物買回家。但另一方面,也有各種聲音在大聲對拼多多展示著質疑和責難。輿論對於拼多多的質疑,主要集中於以下幾點上:

1. 將拼多多平臺上產品的“低價”,等同於“假冒偽劣”。

2. 在拼多多平臺上銷售的貨品,都是上不了其他電商平臺的“次品”。

3. 拼多多上不少爆款產品動輒七八十萬的銷量顯得“不正常”。認為平臺上的砍價以及“一分錢抽奔馳”之類的活動很有欺騙性。

在互聯網世界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的今天,特定條件下任何一個聲音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各種難辨真假的消息,以及某些用戶確實在購物中遇到的不理想體驗,互相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負面效應,一時間對拼多多進行指責幾乎成了政治正確。可是網上的這些質疑,到底有多少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又有多少是猜測乃至於臆想成份居多?

讓我們迴歸事實,從電商最基本的“人、貨、場”三要素來仔細觀察,看看拼多多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以及為什麼幾億人會如此熱衷於使用拼多多的服務。

人的因素:低客單價,是數億用戶的選擇

眾所周知,拼多多與傳統的電商平臺都不一樣,有“社交電商”的屬性。拼多多的起步和發展,與微信平臺密不可分。從兩年多前開始,我們頻頻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見到各種拼多多購物鏈接,這都是朋友們在體驗過購物的快樂後分享過來的。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社交推廣方式,讓拼多多這個APP迅速獲得口碑和用戶群。從名不見經傳的新創平臺,迅速躍升為3億人都在使用的超級電商巨頭。

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贏在哪?人、貨、場三要素全面勝出

這種紮根於社交的特點,讓拼多多平臺上的貨品逐漸形成了客單價較低的狀況。部分輿論質疑的“低價”,實際上是用戶的選擇。與淘寶等傳統電商相比較,拼多多的用戶是真正的大眾群體----淘寶的買家來自於手淘的大約1.9億日活用戶,而拼多多的消費者,卻來自於微信高達8億的日活用戶。

大眾消費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價格敏感。拼多多給消費者們帶來的好處,就是能夠通過與朋友、家人、鄰居等發起拼團,以較大的採購量換取商家給予的較低價格。實惠與樂趣,是拼多多如此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這種由拼團集中採購帶來的低價,在一些人習慣性的思維中,卻與“假貨”聯繫在一起。低客單價一定意味著假冒偽劣嗎?

實際上,拼多多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上,與其他電商平臺並無二致。平臺不但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打擊假冒偽劣產業鏈,而且已經能夠在推動全電商行業採用AI人工智能、圖片識別等技術來打假。

拼多多在打假方面的力度與誠意,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商家的認可。拼多多並非部分輿論所描述的那種“假貨橫行”,而是諸多知名品牌正式入駐的購物平臺。像網易考拉、豐趣海淘等電商平臺以及國際大牌德運旗艦店、好奇官方旗艦店、BLACKMORES官方旗艦店、Nestle雀巢官方海外艦店、惠氏官方旗艦店、百事食品官方旗艦店、高潔絲官方旗艦店等知名品牌方早就入駐拼多多。最近網民們更是欣喜地獲悉,雷軍已經高調宣佈小米正式入駐。

平臺的低客單價也絕非依靠假冒偽劣產品,而是以團購模式的大采購量來支撐的。

貨的因素:拼多多與淘寶的商品,實際是同一盤貨

拼多多平臺上的商品,因為客單價較低,近段時間來被部分媒體質疑其為“假貨”,或是“上不了其他電商平臺的貨”。但我們要明白,平臺對於是否允許商家開店,是以其合法合規材料和資質為依據的。真正認定一款商品是否“假貨”,必須、也只能由品牌方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來予以認定,這一點不會因為媒體的質疑就能成為判定依據。

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贏在哪?人、貨、場三要素全面勝出

至於拼多多上的商品是不是 “上不了其他電商平臺”的貨?普通消費者們沒必要盲從部分媒體的偏向性報道,只需一個簡單步驟即可判斷真偽:----直接上淘寶等電商平臺搜索一下,是否有同一款產品即可。

有人認為,現在電商平臺正在呈現出對商家進行“二選一”要求的趨勢,所以能在這個平臺銷售的商品肯定不能上另一個。實際上這是個誤解。這種“二選一”的格局,主要針對的是頭部商家。而最符合大眾消費需求的普通商家是沒有這個“待遇”的,由於阿里2013年封殺微信造成的“流量牆”效應,這些普通商家只能兩邊開店。現在的事實是:拼多多與淘寶上的大量商家,實際上供應的是同一盤貨。

場的因素:拼多多爆款低價的原因,以及動輒幾十萬銷量的由來

在令人羨慕的快速成長過程中,拼多多還有一個極為引人矚目的現象,就是平臺上的爆款產品往往會出現高達幾十萬的銷量。這讓傳統電商平臺的經營者極為震撼。部分媒體在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也據此做出了種種猜測式的報道,質疑拼多多這種超高銷量“不正常”。

實際上,這是對傳統電商平臺內情的不夠了解、以及對新型社交電商模式根深蒂固的偏見造成的。

拼多多CEO黃崢在一次訪談中,對這種偏見做了精闢的描述。黃崢認為,傳統電商已經習慣於將消費者劃分為“一線、二線、三線”這樣的等級,他們的平臺銷售越來越注重所謂的“一線”消費者。

就像部分城市人喜歡用“北京五環”這樣的地域劃分來區別人的尊卑一樣,有些傳統電商只把眼光定在“五環以內”的“一線客戶”,卻對更廣大的消費者群體視而不見。這就是他們平臺的商品銷量始終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比如,阿里系的最大流量來源手淘,近年來就已經被人為地切入了“五環內”。在傳統電商的經營模式下,手淘的商品展示採取的是“搜索邏輯”。也就是說,如果不進行大量的廣告宣傳就無法被用戶知曉,缺乏營銷經費的普通商家只能被層層“深埋”起來。反之,願意大量投入廣告宣傳從而讓消費者知曉的商家,又會因為費用高昂而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客單價。這就造成了手淘平臺上的商品,客單價缺乏競爭力、銷量很難提升的現象。

而拼多多的做法卻與之形成鮮明對照。在新型社交電商的模式下,商品的曝光都是採用社交分享方式來進行。較低的營銷成本加上大量接觸潛在買家的機會,在拼多多上很容易形成“新爆款露出”鏈路。這這樣的模式下,拼多多上爆款商品動輒七八十萬件的銷量就成了常見現象。

安居於“五環內”的傳統電商平臺以及部分相關媒體們,面對拼多多常見的爆發式爆款銷量,更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的經營模式並採取措施改進,而不是用“友邦驚詫”般的言論進行無端指責和攻擊。

可見,從人、貨、場這電商基本三要素出發去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到拼多多發展如此迅猛的真正原因:與傳統電商相比,拼多多的流量成本遠遠低於他們。有了低流量成本的優勢,拼多多平臺的客單價自然就能做得比傳統電商更優惠。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拼多多作為帶有顛覆性的社交電商平臺,異軍突起、迅猛發展,在為電商領域帶來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對必然面對的非議、責難、乃至於打擊做好了準備。天道酬勤,世間自有公斷----這是古訓,也是拼多多的態度。

來日方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