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分,首天上映狂收3億票房,《我不是藥神》你看哭了嗎?

豆瓣9分,首天上映狂收3億票房,《我不是藥神》你看哭了嗎?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大家去看了嗎?

真心推薦你們去看啊,可能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了

本來是懷著看喜劇的心情去看的 到後面倒把自己弄得哭了

是今年唯一一部讓我在電影院4次掉眼淚的電影

而且不是簡單的紅眼眶,哭的稀裡糊塗

裡面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是不錯、都在線

這部影片不枉我對山爭大哥的期待

是一部難得的良心電影

(下文會有劇透,慎看)

片中的一位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繼續追捕走私仿製藥的人時

所說的話實在感人

“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

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

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生病,這個話題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

是啊,誰家還沒個病人呢

但在面對四萬一盒的續命藥

又有多少家庭可以輕鬆地面對

剛看完後我一直陷入一種對生病的恐懼之中

我害怕我,害怕我愛的人會陷入這樣的僵局

但是我們什麼也做不了

01

早幾年,一個朋友的父親得了肝癌

每個月光吃藥就得2-3萬

用的大部分藥都是進口藥,包括抗生素和靶向藥物

別以為社保能能報銷多少

同時80%以上進口特效藥不在社保醫療報銷範圍

有許多自費藥、高價藥社保是不報銷的

為了治病,朋友賣了房子,把家底都掏空了

竟然超過二百萬人民幣

我聽到了覺得難以置信

別說普通家庭,就是比較好的家庭拿出二百萬也不是容易的事

雖然花了這麼多錢,但朋友的父親最終還是走了

他本來家庭條件不錯

現在光欠債都有幾十萬

為了治家人的病給他留下了巨大的負擔

但他很樂觀,他說人比房子重要多了

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真的沒了

就是治不好,治的好砸鍋賣鐵的讓他治

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但這樣的因病返貧,讓人唏噓不已

02

生命是無價的,但救命的方式總是有價的,而且還常常很貴

藥企研發一種新藥的背後

都需要投入無數的人力物力、時間、資金

一個簡化的藥物上市流程包括臨床前試驗

動物實驗,一、二、三期臨床實驗,上市審批等步驟

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無法得到預期結果

導致時間延長甚至項目咬著

常見的說法是一種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

也有專家說需要30年甚至更久

很多小醫藥公司燒錢研發後一無所獲

默默的消失了

即使是投入了幾十億美金,有國家政府財政的支撐

也不見得一定成功

《我不是藥神》裡面,研製格列寧藥的瑞士公司諾瓦,它的真實原型是瑞士諾華公司

投入40億美元,用了50年

如果成功研發藥品的藥企能獲得利益

他們就有更大的動力去投入到新藥研發中

拯救更多尚未被攻克的疾病患者

看起來,製藥公司為自己研發的產品定製高價有足夠的理由

只是這個價格有多高,壟斷時間有多長,值得去推敲

03

年前有一篇叫“流感下的背景中年”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章的作者是以為事業有成的背景中產人士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流感襲擊花費巨大而顯得捉襟見肘

重大疾病就像隨機搖號

誰也不知道哪天會搖到誰的頭上

而它帶來的災難,不僅是肉體、精神上的,還有金錢上的

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

2016年因病返貧的人數多達七百多萬人

國家癌症中心於2012~2014年調查了14594名癌症患者

其中77.6%的人表示患病給家庭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

對於那些需要移植器官、併發感染的病人來說

費用冬季可以超過100萬

面對如此高昂的費用,當災難降臨到頭上

我們該怎麼辦?

人類在面臨生死的時候真的弱小且無力

卻因為錢而只能眼睜睜等著自己的生命消逝……

《我不是藥神》中的江湖大騙子的一句話

道盡了中國人病不能醫的辛酸和痛苦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既然存在著“製藥公司巨大的研發成本”和“多數病人用不起藥的矛盾”

國家政府的介入就是必要的手段

期望中國醫療保障體系越來越健全

讓更多有效的腫瘤藥物納入醫保

幫助低收入患者解決這筆錢

這也許不是一蹴而就

只有更多人有所作為

一點點的變好,讓患病者看到希望

我相信我們的將來會更好的

我不是藥神上映第一天

影片上映第一天就有3.58億的票房,據說已經收回製作成本

這給了更多良心拍片的電影人信心!

真希望中國能多排出這樣的良心電影

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真實的社會

豆瓣9分,首天上映狂收3億票房,《我不是藥神》你看哭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