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集體炸雷,出來混遲早要還

網貸行業集體炸雷,出來混遲早要還

在網上看到一篇一個月前發佈的文章,其中寫到,“聯璧金融炸雷的概率非常非常高,四大金剛已死其三,沒道理他能一枝獨秀。”看到這個結論,社長真是忍俊不禁,多麼樸素的邏輯啊,好像在說“你看,他賭博輸了,你沒道理就能贏啊”。

不得不服,這位作者神預言,不到半個月,聯璧金融就無法提現了,還鬧出一處投資者前往京東總部維權的戲碼。

網貸行業迎來新一輪炸雷期,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5個月,每個月倒掉的平臺在20家左右;6月份,暴增至63家;7月份,僅在過去的一週時間,出現危機和關閉的平臺數量更是高達47家。

民間投融資市場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塌方式陷落。這邊網貸一邊炸雷,那邊幣圈醜聞不斷。如果投資者現在同時踏上這倆雷,真是欲哭無淚。一個沒有被規範的民間資本市場,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風險,但依然抵擋不住內心的貪慾,技術是中立的,但人永遠無法中立。

這個週末,社長講講自己身邊的網貸故事。

1

三年前的春節,回老家過年,一位事業小有成就的表哥在酒桌上問我,“P2P能不能投?”

當時我就想裝一下,連珠炮式的發問:“投資的產品介紹研究了嗎?”、“收益率怎麼樣?”、“期限多久?”、“銷售人員有暗示保本嗎?”、“借款方信息確定嗎?”、“投的是什麼項目?”……

表哥喝了杯酒:“以前一個認識的理財產品銷售倒是簡單說了一下,也給了幾個文件資料,不過也沒看懂,所以才問你啊。”

他接著說,“我身邊好多同事都在投,確實可以達到那個收益率。”

奔著我從一開始就不相信網貸平臺的立場,在一番專業名詞拽完後,直接說,“別投了,有錢買套房子算了。”

“我已經投進去40完了。”聽到這句話,一口老酒差點噴出來,你都投了還問我?你是想給我一個表現的機會,還是證明你有錢?

當年年底,接到這位表哥電話:“出了點事兒,商量一下怎麼處理。”原來,他投資的那家平臺出事兒了,錢要不回來了。大概瞭解了一下,期間表哥確實也獲得了一些收益,所以一直在該平臺投資,直到最後一次錢收不回來。

那家平臺叫“E租寶”。

2

兩年前去深圳,約了一位好久不見的同學喝酒,沒想到他這幾年進入了網貸行業,公司還是一家比較知名的P2P平臺(別等了,我不會透露是哪家平臺)。酒過三巡開啟吹牛模式。

同學:有沒有好項目介紹?

社長:你想要什麼項目?

同學:缺錢的那種,我們可以提供資金?

社長:看來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啊?

同學:我們老闆快愁死了,現在個月上億的資金進來,但是資產荒啊,找不到資產,賬戶上趴著錢沒地方投,前幾天剛跑到外地去找項目,但是光靠我們遠遠不夠。

社長:不是聽說不讓搞資金池嗎?你們這個是不是資金池?先有資金,然後再去找項目?

同學:別扯淡了,什麼都按照規定來,還賺不賺錢了!資金池、錯配,包括暗示保本,全行業都一樣。

社長:那你們不怕到時候還不了投資者錢?

同學:我們還好,一般選那些有硬通貨做抵押的項目,比如房子、汽車等等,沒有抵押物,我們不做。

之後,在朋友圈看到,這位金融界金領同學,經常出現在各個地方,找項目,看項目。還好的是,截至目前,這家平臺還未爆出什麼雷人的消息。

3

這個就比較厲害了,現在那位P2P老闆還在局子裡。

如何接觸到這家公司,社長不便細說,但是絕對真實。這位老闆初中畢業,剛開始開大車、搞礦石、開工廠,據說後來攀上了”高枝兒“,就開啟開掛的人生。

房地產是標配,本省和臨省到處拿地,平時也做做慈善,前幾年,還搞出一個轟動全國的新聞。這還不夠刺激,有一天,社長得知這位老闆在北京成了一家新公司,進軍金融。不錯,就是緊跟潮流,搞了一家P2P平臺。

短短几個月,號稱公司員工數千人,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銷售人員,負責拉客戶,給員工高佣金。後來,還有人忽悠到我這裡來了。看起來剛開始效益還不錯,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兼職銷售,自己也投了很多錢進去,那段時間,各個都像傳銷似的。

我曾好心相勸某位朋友,別玩了,小心被老闆騙了。然後,我就被當成一個不懂互聯網金融的OUT分子了。

再後來,隨著那件轟動全國的事件出現,P2P的騙局也露餡了,自融成為第一道被撕開的口子,後面什麼資金池、借新還舊這些都被挖了個底兒朝天。部分投資者舉著橫幅到公司討要“血汗錢”。從一開始,社長就知道,這些錢很大部分都投進了其房地產和那個新聞中的項目中。

隨後,該老闆被捕了。集團旗下的資產也相繼被查封,包括房地產業務也被牽連,供應商們討債無門。還記得老闆在被抓的前幾天,一聲嘆息:以前走到哪裡,大小官員各種合作伙伴都是夾道歡迎,現在,見了我都跟躲瘟疫似的。

不知,他現在在裡面還好嗎!

4

2014年之後,國家相關部門其實進行了一系列整頓,定位網貸平臺就是中介信息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禁止錯配、自融,不得擔保託底。如果這一些列法律法規被遵守了,還會出現今日的慘狀嗎?

如果按照規定的中介定位,即使平臺倒閉,投資人可以根據當時的合同,直接向借款人追討,何苦咬住平臺不放?如果真的是一對一的投資借款,只有可能出現局部逾期或壞賬,何至於整個平臺的投資人出現擠兌風潮。在經濟高速發展時,高效率的資金流通將違規行為都暫時掩蓋,而一旦出現“錢荒”,整個龐氏騙局就難以為繼。

投資人的貪婪,平臺的違規,監管的缺位,讓整個行業陷入了大面積死亡的境地。P2P以互聯網的名義,再一次洗劫了一部分人的財富;而這類遊戲今天依然在繼續,不信,你可以關注一下最近幣圈的新聞。

“出來行,遲早要還的。”《無間道》裡吳鎮宇這句臺詞送給當下的網貸行業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