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行业集体炸雷,出来混迟早要还

网贷行业集体炸雷,出来混迟早要还

在网上看到一篇一个月前发布的文章,其中写到,“联璧金融炸雷的概率非常非常高,四大金刚已死其三,没道理他能一枝独秀。”看到这个结论,社长真是忍俊不禁,多么朴素的逻辑啊,好像在说“你看,他赌博输了,你没道理就能赢啊”。

不得不服,这位作者神预言,不到半个月,联璧金融就无法提现了,还闹出一处投资者前往京东总部维权的戏码。

网贷行业迎来新一轮炸雷期,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5个月,每个月倒掉的平台在20家左右;6月份,暴增至63家;7月份,仅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出现危机和关闭的平台数量更是高达47家。

民间投融资市场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塌方式陷落。这边网贷一边炸雷,那边币圈丑闻不断。如果投资者现在同时踏上这俩雷,真是欲哭无泪。一个没有被规范的民间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风险,但依然抵挡不住内心的贪欲,技术是中立的,但人永远无法中立。

这个周末,社长讲讲自己身边的网贷故事。

1

三年前的春节,回老家过年,一位事业小有成就的表哥在酒桌上问我,“P2P能不能投?”

当时我就想装一下,连珠炮式的发问:“投资的产品介绍研究了吗?”、“收益率怎么样?”、“期限多久?”、“销售人员有暗示保本吗?”、“借款方信息确定吗?”、“投的是什么项目?”……

表哥喝了杯酒:“以前一个认识的理财产品销售倒是简单说了一下,也给了几个文件资料,不过也没看懂,所以才问你啊。”

他接着说,“我身边好多同事都在投,确实可以达到那个收益率。”

奔着我从一开始就不相信网贷平台的立场,在一番专业名词拽完后,直接说,“别投了,有钱买套房子算了。”

“我已经投进去40完了。”听到这句话,一口老酒差点喷出来,你都投了还问我?你是想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还是证明你有钱?

当年年底,接到这位表哥电话:“出了点事儿,商量一下怎么处理。”原来,他投资的那家平台出事儿了,钱要不回来了。大概了解了一下,期间表哥确实也获得了一些收益,所以一直在该平台投资,直到最后一次钱收不回来。

那家平台叫“E租宝”。

2

两年前去深圳,约了一位好久不见的同学喝酒,没想到他这几年进入了网贷行业,公司还是一家比较知名的P2P平台(别等了,我不会透露是哪家平台)。酒过三巡开启吹牛模式。

同学:有没有好项目介绍?

社长:你想要什么项目?

同学:缺钱的那种,我们可以提供资金?

社长:看来你们是有钱没地方花啊?

同学:我们老板快愁死了,现在个月上亿的资金进来,但是资产荒啊,找不到资产,账户上趴着钱没地方投,前几天刚跑到外地去找项目,但是光靠我们远远不够。

社长:不是听说不让搞资金池吗?你们这个是不是资金池?先有资金,然后再去找项目?

同学:别扯淡了,什么都按照规定来,还赚不赚钱了!资金池、错配,包括暗示保本,全行业都一样。

社长:那你们不怕到时候还不了投资者钱?

同学:我们还好,一般选那些有硬通货做抵押的项目,比如房子、汽车等等,没有抵押物,我们不做。

之后,在朋友圈看到,这位金融界金领同学,经常出现在各个地方,找项目,看项目。还好的是,截至目前,这家平台还未爆出什么雷人的消息。

3

这个就比较厉害了,现在那位P2P老板还在局子里。

如何接触到这家公司,社长不便细说,但是绝对真实。这位老板初中毕业,刚开始开大车、搞矿石、开工厂,据说后来攀上了”高枝儿“,就开启开挂的人生。

房地产是标配,本省和临省到处拿地,平时也做做慈善,前几年,还搞出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这还不够刺激,有一天,社长得知这位老板在北京成了一家新公司,进军金融。不错,就是紧跟潮流,搞了一家P2P平台。

短短几个月,号称公司员工数千人,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销售人员,负责拉客户,给员工高佣金。后来,还有人忽悠到我这里来了。看起来刚开始效益还不错,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兼职销售,自己也投了很多钱进去,那段时间,各个都像传销似的。

我曾好心相劝某位朋友,别玩了,小心被老板骗了。然后,我就被当成一个不懂互联网金融的OUT分子了。

再后来,随着那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出现,P2P的骗局也露馅了,自融成为第一道被撕开的口子,后面什么资金池、借新还旧这些都被挖了个底儿朝天。部分投资者举着横幅到公司讨要“血汗钱”。从一开始,社长就知道,这些钱很大部分都投进了其房地产和那个新闻中的项目中。

随后,该老板被捕了。集团旗下的资产也相继被查封,包括房地产业务也被牵连,供应商们讨债无门。还记得老板在被抓的前几天,一声叹息:以前走到哪里,大小官员各种合作伙伴都是夹道欢迎,现在,见了我都跟躲瘟疫似的。

不知,他现在在里面还好吗!

4

2014年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其实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定位网贷平台就是中介信息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禁止错配、自融,不得担保托底。如果这一些列法律法规被遵守了,还会出现今日的惨状吗?

如果按照规定的中介定位,即使平台倒闭,投资人可以根据当时的合同,直接向借款人追讨,何苦咬住平台不放?如果真的是一对一的投资借款,只有可能出现局部逾期或坏账,何至于整个平台的投资人出现挤兑风潮。在经济高速发展时,高效率的资金流通将违规行为都暂时掩盖,而一旦出现“钱荒”,整个庞氏骗局就难以为继。

投资人的贪婪,平台的违规,监管的缺位,让整个行业陷入了大面积死亡的境地。P2P以互联网的名义,再一次洗劫了一部分人的财富;而这类游戏今天依然在继续,不信,你可以关注一下最近币圈的新闻。

“出来行,迟早要还的。”《无间道》里吴镇宇这句台词送给当下的网贷行业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