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開展“雙聯雙促”,單位聯村,幹部聯戶,收集群眾訴求,解決實際難題,密切幹群關係,聚焦精準扶貧;出臺109條重點幫扶舉措,以新定位、新突破和新機制全力推動脫貧攻堅;115個貧困村光伏電站項目併網發電,原本集體經濟空殼村“家底”變殷實……一項項紮實有效的舉措,為全縣脫貧攻堅增添了最生動的註腳。2017年,商河縣把脫貧攻堅作為“363”體系首要一環,全縣上下堅持“繡花”功夫抓扶貧,“算賬”思維促脫貧,發展主導產業,加速政策銜接,補齊短板,鞏固脫貧成效,實現了精準扶貧的“多點開花”。


“七大板塊”助威產業升級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玉皇廟鎮瓦東村利用3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建設了8個冬暖式大棚,種植櫻桃西紅柿,每個棚實現年收入8至9萬元。第一書記和包村幹部為村裡建設了農家書屋,並引入種植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銀行部門為村民辦理扶貧貸款解決資金難題,一年時間瓦東村建起了40多個高標準大棚,有能力種植的貧困群眾通過勞動脫貧致富,沒有能力種植的貧困群眾也通過分紅和務工實現了脫貧。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商河縣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積極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佈局,全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髮展動力。2016年以來,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15個,完成投資5204.66萬元,實施瓜果蔬菜大棚項目27個,新建大棚(拱棚)566座;實施林果套種、間作項目15個,發展成片果園2000畝;實施扶貧車間、加工點項目10個;實施光伏發電項目22個,建設家庭光伏電站87個,村級地面光伏電站8座。全縣大棚蔬菜、林果、大蒜、養殖、鄉村旅遊、光伏、群眾性加工業七大產業板塊初步形成,有效帶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十種模式”帶動產業收效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沙河鎮張鐵匠村是個僅有140人的村莊,41戶中有貧困戶30戶,貧困率高達73%,全村有300多畝鹽鹼地,耕地產出低,全村無特色種養殖產業。但該村有門製作錫壺的手藝,隨著鐵藝花架、錫壺等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銷售,過去一年,村集體增收五六萬元,這讓張鐵匠村有了十足底氣。拓展“互聯網+扶貧”思維,藉助農村淘寶村級服務中心、“趕街網”、聯荷電商產業園、京東商河館等電商平臺,與特色種養加有機結合,是我縣結合“七大板塊”,有效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科學推進的一個縮影。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各鎮(街道)堅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充分徵求貧困村、貧困戶意見的基礎上,規劃好產業扶貧項目,保障脫貧成效。目前,共有281個項目進入了產業扶貧項目庫,其中115個項目已經實施完成。在脫貧舉措上,商河縣開啟“企業+加工點+貧困戶”、“電商平臺+服務站+貧困戶”、“金融+產業+貧困戶”等十種發展模式,多元化拓展扶貧渠道。

打出組合拳增強“造血”功能

站南村位於韓廟鎮北部,為市級貧困村,由於距離德惠新河較遠,且地勢相對較高,農田灌溉引水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2017年初,縣水務局幫扶實施了站南村泵站建設,解決了該村3000多畝耕地的灌溉水源問題。同時籌集資金45萬元,對500餘米的引水渠進行襯砌,解決了淤塞問題,站南村的灌排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對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40條”政策措施,細化為70項重點任務,收集整理各行業部門扶貧方面政策6大類109條,編印了《商河縣扶貧開發政策指南》和《商河縣扶貧開發相關政策問答》,形成政策組合拳。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13億元,為貧困村、貧困戶實施了街巷硬化,電網、危房、飲水安全改造,開展了產業扶持、教育助學等系列幫扶、救助活動,支撐了全縣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回眸2017·扶貧篇|脫貧攻堅下足 “繡花”功夫

金融扶貧也是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商河縣不斷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助力產業提升,為貧困群眾開闢出一條脫貧增收的“金色通道”。截至去年9月底,為11家扶貧企業發放“富民生產貸”2315萬元,帶動貧困人口463人;發放“富民農戶貸”11戶48萬元。


商河縣新聞中心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