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又是假裝豐盛的一年

愛我就置頂我,讓我離你更近一點

————————————————————————

無節操地文藝 | 有節操地浪

2017,又是假装丰盛的一年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

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 ◆

給你講個鬼故事:2017年只剩下二十多天了。餘額不足,且無法充值。

我們總是等到年末的時候,才驚出一身汗地發現,好像什麼都沒做,又一年就倏地過去了。年初立下的flag,實現了多少?當初吹下的牛逼,可都還記得?

月薪三千的你說今年一定要跳個槽,換個工資更高的工作,直到年底你也依然在那家公司渾水摸魚;信誓旦旦說2017年一定要攢夠五萬的你,花唄、信用卡的12月賬單仍一如既往地觸目驚心;那個說今年過年一定要找個有擔當的男票領回家的你,也還是不知道過年回家該怎麼應對父母的催婚。

2017,又是假装丰盛的一年

又是焦慮的一年,又是很喪的一年,又是一事無成的一年。

我們生活工作在這些全國節奏最快房價最高的城市裡,每天早上九點打卡上班,下班的時間卻總是不確定。朋友圈裡,充斥著各種非自願轉發的廣告信息;工作群裡,不管週末還是節假日,都有甲方爸爸扔過來的新修改方向和所謂的創意。累計攢了88個小時的調休,是到年底唯一可以拿出來作為“努力過”的證明。

大城市擁擠的地鐵車廂永遠無處安放我們的肉體,每月15號才姍姍來遲發到手裡的工資也根本不足以撐起夢想。別人以為你早已混得風生水起,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苦逼。

2017,又是假装丰盛的一年

這一年,你有17個同學朋友結婚,光國慶就收到了5封婚禮請柬。你的大學室友紛紛在二線城市買房結婚生孩子,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而你一邊心疼自己腰包裡的份子錢,一邊對著北上深杭呈指數式增長的房價,盤算下個月的房租是否有了著落,什麼時候才能有人和自己分擔。漸漸地,你開始害怕聽到老同學的近況,朋友圈刷到“誰誰誰買房了”這樣的消息,只能用“他比我還大一歲”這樣的理由安慰自己。

這一年,你第一次開始擔心髮際線,每次洗澡的時候你都覺得自己可能就要成為第一批禿了的90後,你一邊嘻嘻哈哈表現地毫不在意:“反正我頭髮多,多掉一些還省得打薄了。”一邊又趁著雙十一,屯好了一年份的防脫髮洗髮水。不過,比脫髮更讓你惶恐的是,從前朋友口中“百吃不胖”的你,已經有大半年不敢站上體重秤了。

2017,又是假装丰盛的一年

這一年,公司新進來的同事已經是95後了,那個誰和你同齡,甚至還比你小了幾個月,就已經做上了部門主管,工資是你的三倍。你的工作能力卻不進反退,甲方爸爸“大氣磅礴再娓娓道來”的要求讓你幾乎想拍桌子不幹了,但想想早上出門沒趕上公交眼看著就要遲到才咬咬牙叫了某叫車平臺的順風車卻還一直在心疼比平時上班多花了二十塊錢的自己,還是重新打開了ppt。

這一年,我們和往年一樣經歷著這個時代的各種宏大敘事,我們一次又一次當著吃瓜群眾,在社交網絡體驗人生的跌宕起伏。我們罵別人傻逼,也被別人罵傻逼。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我們覺得自己在見證歷史,卻又已經什麼都記不起。我們垂頭喪氣,又硬著頭皮。

2017,又是假装丰盛的一年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有一天半夜,你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第二天早晨起來覺得甚是矯情,又趁著沒人點贊評論,悄悄將它刪掉。

我們已經到了沒有資格矯情的年紀,只能假裝雲淡風輕,然後咬咬牙努力堅持。可諷刺的是,我們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在假裝努力。

假裝努力,假裝不在意,假裝歲月靜好,假裝最初的夢想還在,假裝這一年並不是一事無成。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能假裝的還是要假裝下去。年中的時候有《在北京,2000萬人假裝生活》刷爆朋友圈,到了年底,又該有多少人在假裝自己這一年過得很豐盛,然後還不要臉地要求2018對自己好一點呢?

反正其中有你,也有我。

-End-

也許你還想看:

- 人間有味是清歡 -

iOS讚賞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