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下足「繡花功夫」促脫貧

今年入夏以來,我市以硬件工程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為抓手,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

“你這是吃壞了肚子,沒什麼大問題,只要按時服藥很快就能好。”7月10日,在嶽池縣齊福鄉水口店村衛生室內,醫生對前來看病的43歲村民劉先奎叮囑道。

村裡開起了衛生室,解決村民看病“最後一公里”難題,這是我市加快推進鄉村衛生室建設,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的一個縮影。

今年入夏以來,我市鞏固提升春季攻勢成果,下足“繡花功夫”,全面打響脫貧攻堅“夏季戰役”,以硬件工程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為抓手,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確保全市3個貧困縣摘帽、215個貧困村退出、4.4萬名貧困人口順利實現脫貧。

抓好硬件工程建設保障群眾住房安全

“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水電氣全通,電視機、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我這輩子知足了。”近日,鄰水縣荊坪鄉梯子村村民馮永良站在自家新房子跟前,向記者吐露心聲。

今年72歲的馮永良是村裡的貧困戶,一家六口常年擠在一座面積不到90平方米的瓦房裡,由於房屋建造年代較久,牆皮大面積脫落,門窗嚴重受損,已經成為危房。“碰到下雨的時候,屋裡就跟‘水簾洞’似的。”馮永良回憶說。

今年,為了保障老百姓住房安全,荊坪鄉政府通過細緻摸排,規劃易地扶貧搬遷72戶,馮永良就是其中之一。“從房子動工的那天起,我每天都要和老伴去工地看看,恨不得馬上搬新家。”馮永良說。

不久前,房子如期完工,馮永良“拎包入住”。看著寬敞整潔的新房,馮永良笑得合不攏嘴,他開心地說:“我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住進新房子。”

“安全住房是貧困村硬件工程建設最大的薄弱環節。”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持續用力對標補短,重點梳理危房、舊房,排出工期,保障要素,高速推進住房安全建設。“7月底前完成所有主體工程,9月底前配套到位安全飲用水、生活用電、廣播電視等設施,10月底前實現貧困群眾全面、滿意入住。”該負責人說。

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

7月9日晚上7時,武勝縣飛龍鎮梅託村公共服務中心開始熱鬧起來,結伴而來的村民在文化廣場跟著音樂舞動起來。

“以前,天一黑,大家就關上家門看電視,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村民王貴梅告訴記者,自從村裡的文化廣場建好後,大家每天都會自發地來到廣場,跳壩壩舞、聊天……村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現在村裡的衛生健康中心,除了有專職醫生,還設有診斷室、治療室、中西藥房等。”梅託村第一書記張雪非告訴記者,該衛生健康中心以中醫艾灸為重點,依託村集體經濟艾草產業,開設了艾草產品體驗中心,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艾灸保健,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現在村裡有了便民服務中心,我們辦事方便多了。”在該村便民服務中心大廳裡,村民王中一邊辦事一邊對記者說,“以前,我們辦事經常要到鄉里,來回需要花錢不說,還耽誤時間。”

據張雪非介紹,今年3月,該村大力推進“磐石工程”建設,投資35萬元建成35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搭建起了黨群“連心橋”。

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入夏以來,我市加快推進鄉鎮中心校、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和貧困村文化室、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步加緊設備器材的購置,確保9月底前所有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

推動產業發展促進村民增收

近一段時間,正值西瓜銷售旺季。7月10日,記者在前鋒區代市鎮帽合村的西瓜基地看到,瓜農們正在挑瓜、摘瓜、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收成不錯,西瓜個大味甜,估計能賣個好價錢。”今年63歲的瓜農段盛銀笑著對記者說,“去年,我家種植西瓜就賺了3萬多元,今年收入還會增加。”

多年來,帽合村因基礎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後,村民基本無收入來源。近兩年,在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的帶領下,該村村民上下齊心,將西瓜做成了富民產業,全村村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不僅如此,村上還為我們免費提供種子、肥料等生產資料,派農技專家為我們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等西瓜豐收後,還為我們尋找銷售渠道,讓西瓜不愁賣。”段盛銀說。

“產業發展是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是當前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對貧困群眾增收的帶動作用,在全市範圍內推行經營主體帶動型、鄉土能人拉動型、同村鄰里互助型等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解決貧困群眾缺資金、缺技術、缺信心、缺利益聯接機制的產業發展難題。同時,靈活運用現有的就業創業政策,提升貧困群眾的種植養殖技術、就業上崗能力、經營創業能力,從而獲得持續穩定增長的工資和經營性收入。(姜慧 滕攀 陳定軍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俊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