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區」“四查四補”下足“繡花功夫”

「惠農區」“四查四補”下足“繡花功夫”

石嘴山市惠農區燕子墩鄉海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馬成作為家裡主要勞動力出車禍暫時無法務工,讓這個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鄉村兩級幹部在“四查四補”排查中瞭解情況後,及時與民政部門對接,按程序為其家庭辦理了低保,幫助馬成一家渡過難關。連日來,燕子墩鄉組織鄉村兩級幹部,逐戶走訪了海燕村2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1戶邊緣戶,瞭解低收入移民群體務工就業情況,並針對已就業的341人建立務工臺賬。

4月9日,海燕村村民姬秀花在紡織扶貧車間裡動作麻利地將一雙雙襪子從機器中取出後進行篩選,村民楊世寬在不遠處的潤龍包裝扶貧車間和其他村民“比賽”套袋子。復產復工後,惠農區充分發揮產業扶貧“法寶”,分類制定穩崗、返崗、增崗措施,選派專人配送消毒防護設備,為潤龍新材料、華榮紡織等扶貧企業職工返崗及原材料、產品運輸開闢了“綠色通道”。同時,抓緊與勞務輸出地及區內用工緊缺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多措並舉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穩崗就業。

“俺們從海原縣搬到這裡以後,政府幫忙鋪路、種樹、建廠子,家家收入都提高了,現在又帶著我們養羊增收。”海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生金、馬永梅夫婦認領25只基礎母羊時說。今年,燕子墩鄉緊盯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依託前期奠定的產業扶貧基礎,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託羊入園”工作。目前,已完成21戶“託羊入園”目標,預計每戶年內可享受購羊補貼2萬元、分紅3750元。惠農區將勞務產業作為海燕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鐵桿莊稼”,力爭全年轉移輸出勞動力保持在500人以上。

惠農區在全面開展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的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工作過程中,認真查找生態移民及勞務移民群眾在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弱項、短板和不足。據初步統計,有132名在惠農區外務工貧困戶人員受到了影響,預計共減少收入50萬元。對此,惠農區與周邊工業園區積極對接,推薦一批移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加快新建扶貧車間項目的建設進度,建成後將提供650餘個就業崗位。目前,相關部門結合崗位技能提前安排培訓,力爭開工即上崗。(記者 李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