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愁雲慘澹萬里凝的參合陂之戰

公元395年,年老持重的慕容垂架不住兒子慕容寶等人的攛掇,決意給年輕人拓跋珪一個教訓。

是年五月,太子慕容寶為統帥,率領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等統步騎八萬北伐,並以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領一萬八千人馬為後繼,大舉進攻北魏的五原(內蒙古包頭西)。

後燕上下皆信心滿滿,只等兩軍交戰,拓跋小兒來降,唯有散騎常侍高湖力勸慕容垂不要出兵北魏:“魏與燕世代姻親,其每發生天災人禍,我大燕總是在關鍵時刻施予援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種種恩德,深如海洋。雖然出現過向他們索馬不得而扣留了拓跋觚這樣不愉快的事,但此事錯在於我,豈能貿然興兵討伐呢!況且拓跋珪沉穩勇武,極富謀略,從小就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現在又兵強馬壯,未可小視。皇太子固然富於春秋,但臨敵經驗少,好勝心又強,現在把進攻魏的指揮大權完全交給他,難免有輕敵之心,萬一戰爭的結果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既損傷了太子威望,又壞了大燕國事,請陛下再考慮考慮。”

一將功成萬骨枯: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參合陂之戰

就事論事,高湖這番話確實句句在理,太子爺慕容寶如今三十有餘,卻從未參加過征伐之事,而且為人輕浮,這攻取北魏如此大事,實在不應讓他來擔當統帥。

可是,如若站在慕容垂的角度,他也是無奈,自己年已古稀,身纏重病,出征實屬不宜。而太子此人無甚威望,沒有統兵打仗的經驗,但這此就是鍛鍊的機會,自己坐鎮京師也能給他意見,倘若此去能立下不世之功,既能鍛鍊太子,而且將來即位必是無人不服。否則,自己兩眼一閉走了,他一無寸土之功,二無統帥眾人之能,談何治國!而且,此次北去,慕容寶又不是一個人,慕容農與慕容德久經沙場,也算當世名將,加上數萬精兵,就算不是大勝,小勝數場當容易的很。基於此,慕容垂沒有考慮高湖的建議。

拓跋珪一直命人關注後燕,如今得知其大軍出動,當時就慌了,知道若是硬接,怕是要出事。平心而論,北魏經過數年的發展,實力確實很強,但要跟慕容垂經營很久的後燕相比,還是差點,這也是慕容垂肯大軍北上的主要原因。北魏長史張兗獻計道:“燕人這回怕是被滑臺和長子的兩場勝利衝昏了腦袋,這次

傾國而出,竭國而來,有輕我之意,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以弱視之,以羸形以驕之 ,大事必成!”

拓跋珪立刻採納了這條計謀,然後命眾人拾掇拾掇,把財產跟牲口等全部帶上,從都城盛樂撤退,西渡黃河,躲避到黃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

慕容寶大軍沿路而來,一路上竟然沒有遇到絲毫抵抗,北魏君臣早已跑到不知道啥地方的地方去了,後燕大軍見自己聲威之大,不免驕氣日盛。

等到了五原,又毫無壓力的收降了北魏其他部落的居民三萬多戶,收割雜糧一百多萬斛,修築黑城。

兵強馬壯,糧食充實,更修城為基,驕傲而又勢大的後燕人,把大軍開進到黃河邊,打造船隻,準備渡河。

到了八月,正是弓勁馬肥之際,拓跋珪整頓騎兵準備與後燕決戰,同時派人向後秦姚興請援。

某日,慕容寶命人強行渡河,結果突起大風,飛沙走石。

好一場邪風!

一將功成萬骨枯: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參合陂之戰

拓跋珪

後燕的大船都用繩索,鐵錨等牢牢地拴在岸邊,結果這風竟然把鐵錨吹開,只見數十艘渡船搖搖晃晃,彷彿自動瞄準一般駛向了北魏的船塢。

燕人合力拉繩,可是人力如何勝天,許多士兵被倒拽落水,好不狼狽;魏人齊聲高呼,只當是天助我也,登高望遠,磕著瓜子看熱鬧。

大風一停,兩方檢查損失,結果魏軍發現船上有三百餘燕人,是殺還是放,拓跋珪思量許久,就給了他們一艘船,把他們放了。這三百人倒是如拓跋珪所料,回去之後,大肆宣揚拓跋珪的仁義,分化了不少人的鬥志,而 其主帥慕容寶也在猶豫,大軍尚未行動,便遇此怪事,渡河強攻到底要不要呢?

不等他思考好,拓跋珪把十幾人(此處我也不知道多少人,當應該多不了)拖到岸邊,慕容寶一看傻眼了:這些竟然全是自己派去向中山報信的使者!

中山是後燕都城,當初,慕容寶出發時,慕容垂已經病倒,過了五原之後,拓跋珪就命人把從中山來的要道全部封鎖,等後燕的送信人路過,就把他們一個個全部抓住。慕容寶等了幾個月都沒有得到慕容垂的生活起居情況,拓跋珪卻把俘虜的後燕信差帶到河邊。這讓慕容寶如何不驚訝!

這些信使在對岸大呼:“若父已死,何不早歸!

若父已死,何不早歸!這八個字如晴天霹靂,炸在慕容寶的頭上,也炸在了所有後燕士兵的頭上,慕容垂對於他們是何等意義!是亡國後復國的最大功臣,霎那間,全軍上下鬥志全無,歸心似箭。這也宣告了後燕的失敗。

燕軍軍中有一術士靳安,專門負責占卜算卦,他嚮慕容寶說:“天時不利,我軍若戰,必大敗;若撤退,則可免去這場大難。”

慕容寶此時雖然害怕,但大軍還在,若是一仗不打,一矢不發而撤,實在不成樣子,便搖了搖頭,靳安不由大悲,出營逢人就說:“吾輩皆當棄屍草野,不得歸矣!”

此時慕容寶拒不撤軍,不過後燕軍雖然士無鬥志,但所幸北魏也因船少無法渡河進攻,兩軍相持積旬,然而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那句“若父已死,何不早歸!”後燕軍中某些人開始考慮這個國家的前途,畢竟這個時候國主既死,而繼承人卻遠離都城,都城亂沒亂誰也不知道。趙王慕容麟手下慕輿嵩等人認為慕容垂既然死了,就想在軍中擁奉慕容麟為後燕國主。

還好慕容寶不傻,及時發現,乾脆利落地把慕輿嵩等人的陰謀扼殺,但與大軍統帥之一的慕容麟已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嫌隙。

燕軍內部互相猜疑,將士們無心戀戰,國主既死這諸多原因,是個傻子都意識到,這仗沒法打了,慕容寶決定撤軍。

十月二十五日,慕容寶只好下令焚燒戰船,趁夜拔營,撤軍回國。

數個月打造的千艘戰艦付之一炬,大火扶搖直上九重天!不知這位後燕未來國主,有沒有為此留下眼淚,有沒有想過這次出征浪費了多少國力。

時值冬天,但黃河依舊奔騰不息,不見一絲結冰跡象,慕容寶認為魏軍憑藉手中那幾艘船是不可能渡河追擊的,就沒有派出偵察斷後之軍。

如其所料,拓跋珪也知後燕撤軍了,也確實被黃河所阻,看著遠去的慕容寶,拓跋珪也只能望洋興嘆,嗚呼哀哉了。

然而上個月的那場怪風已經預示了後燕的失敗。

一將功成萬骨枯: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參合陂之戰

自慕容寶撤軍後八天,氣溫驟然下降,黃河迅速凍結,拓跋珪大喜過望,得此良機,親選兩萬精騎,棄輜重,輕兵踏著河冰,火速追擊燕軍。

反觀慕容寶,他率大軍走了整整十一天,這期間他一直迷失在這次談不上戰敗的大敗之中,沮喪此次毫無作為的出征,數萬將士受他影響,走得也是拖拖拉拉,全然沒有逃命的態度,說吃了敗仗,但三軍齊整,若是打了勝仗,卻一片哀嚎。

到了十一月初九這天,大軍走到了陽高縣南面不遠的參合陂(大致為現在的內蒙古豐鎮市地界),距離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不足一百里,但大軍卻不願再走了。

參合陂是一個小型的內陸湖,東面是蟠羊山,有河水自山中灌水入湖,時值隆冬,河水已經結冰。

突然一陣惡風襲來,從地面上捲起塵土凝聚成一道黑氣,宛如大堤,自後軍而來,一直飛到全軍上空,如同黑雲壓城一般,壓在眾人頭頂,軍中有和尚曰支曇猛者大喊一聲壞了!火急火燎的跑到慕容寶面前:“風氣暴迅,魏兵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

慕容寶哈哈一笑,“此地去魏軍遠矣,不會的。”

曇猛再三請求,那個因部下叛亂而遭慕容寶仇視的慕容麟為討其歡心,洗雪自己清白之身,大聲呵責道:“以殿下神武,師徒之盛,足以橫行沙漠,索虜何敢遠來!而曇猛妄言驚眾,當斬以徇!

曇猛聞言,放聲大哭:“天王苻堅以百萬之師,卻敗於淮南,便是恃眾輕敵、不信天道故也!”

素來持重的慕容德聞言,內心突然一緊,連忙勸慕容寶。

慕容寶不得已,就讓慕容麟率三萬人居軍後以備非常之事,可這慕容麟以和尚狂妄,居然縱騎遊獵,絲毫不去設備,慕容寶也派了一些騎兵去刺探北魏軍況,然而上行下效,這些騎兵走了十餘里,就找地方睡覺去了。

天氣實在太冷,還下著大雪,慕容寶命人於陂東,紮營在蟠羊山南面的河旁。位置選得不錯,依山傍水,還能靠坡躲避風雪,大家夥兒也在為找了這麼好地方歡呼,連忙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這天夜裡,拓跋珪所率二萬精銳已經到達參合陂西面。得知燕軍正在蟠羊山下宿營,不由大喜。命諸將羅落東西,為犄角之勢,人銜枚,馬勒口,悄然潛行,連夜登山。

次日天亮,燕軍士兵,還在半夢半醒之際,只見魏人猶如神兵天降,東西兩面合圍而來,眾人膽寒,四處奔逃,終於有了點逃跑的態度,可惜為時已晚!

“(拓跋)珪縱兵擊之,燕兵走赴水,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略陽公遵以兵邀其前,燕兵四五萬人,一時放仗斂手就禽,其遺迸去者不過數千人,太子寶等皆單騎僅免。殺燕右僕陳留悼王紹,生禽魯陽王倭奴、桂林王道成、濟陰公尹國等文武將吏數千人,兵甲糧貨以鉅萬計。”

淹死的,自相踐踏而死的,凍死的,被殺死的,遭俘虜的,數萬大軍,竟然只有千人逃的性命。

五萬俘虜,拓跋珪挑了有用之人,本欲放回,讓其迴歸故鄉,以此招懷中原士民。

但有位中部大人曰王建者卻說:“燕國強盛,人口眾多,此次傾國而來,我幸而大捷,不如悉殺之,消滅其有生力量,空虛其國,以後攻取他們就容易了。況且,既已抓獲了賊寇又把他們放掉,合情理嗎?”

拓跋珪聞言,將五萬戰俘盡數坑殺。

一將功成萬骨枯: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參合陂之戰

慕容寶僅以身免,逃回中山的太子阿寶,將參合陂之戰引為一生之恥,向老爹慕容垂請求再次進攻北魏。可是後燕此戰精銳盡喪,雖然慕容垂並未如傳言一般病死,可再組織一場像樣的進攻,對後燕而言談何容易!

慕容垂強撐病體,站起身來,把地圖細細看來,然後決心再來一次進攻!

這仗對於新遭慘敗的後燕而言,還能打麼?

能!必須能!因為還有慕容垂,他十三歲投身行伍,自執掌兵權以來,行軍打仗,未嘗一敗,堪稱戰神,更有救國復國之舉,桓溫,謝安,王猛,這些昔日最強的人才,他也統統與之周旋過,天下英豪,他怕過誰!

公元396年三月二十六,慕容垂強支病體,親統全軍,再次出兵北魏。

這一年,他已經七十一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