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不高?

鐵錘歷史


司馬遷是個有傲骨的人,作為一個史官,他從來不會諂媚誰。你看看他身為漢武帝朝的史官,寫起人家先祖來,尤其是寫起開國皇帝劉邦來,那時毫不留情面。

他從來沒害怕過殺人魔頭漢武帝會把他給殺掉,他依舊我行我素,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可是,司馬遷的一生,終究逃脫不了被殺的這一天,因為司馬遷承口舌之能,圖一時痛快,為了給李陵求情,激怒了漢武帝,漢武帝又是閻王的脾氣,他這一怒,就把司馬遷給判了一個死刑。

其實死對於司馬遷來說沒什麼,但是,他的史記還沒有完成,他的人生使命還在繼續召喚著他,他必須還要活下去。

最終司馬遷選擇了接受宮刑留下來,把史記給完成。

因為接受過宮刑,司馬遷對歷史人物的看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意識到人的一生都應該是有尊嚴的,不管你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

司馬遷是同情社會底層人物的,因為他們活的很悲催,就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所以,他們不得不草草地過完自己帶有缺憾的一生。

你看司馬遷比較同情李廣,偏愛李陵,可以說司馬遷的一生就是毀在李廣李陵爺孫兩代人身上的。

司馬遷為什麼這麼偏愛李廣和李陵呢?

大概是因為他們也有都是受過委屈的人吧,就像司馬遷自己一樣。

李廣身經百戰,戰功赫赫。但是,他因為某些原因始終沒有被封侯,到死也就是一個將軍之職。

你看李廣和李陵在對比起新貴霍去病來,那簡直是不可容日耳語的。

雖說霍去病是私生子,擱在現在都不能落戶的人,可是,因為裙帶關係,漢武帝寵幸衛子夫,衛子夫家的親戚就都被漢武帝重用了,更何況霍去病從小就是在宮中長大的,他的聰明與機智,深受漢武帝的喜愛。

漢武帝還一度想親自教他兵法,但是,打仗這種事靠的是隨機應變,霍去病並沒有怎麼認真去學。

等到霍去病十七歲的時候,漢武帝決定讓他去戰場上殺匈奴,誰曾想霍去病竟然一炮而走紅了。

霍去病因為這一戰大獲全勝,還被漢武帝封了侯。

似乎司馬遷並沒有為他大書特書,寫他如何英勇殺敵。這也可能是司馬遷對霍去病不屑一顧的吧。

畢竟再怎麼說霍去病和衛青一樣是靠姻親關係上位的,靠女人來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司馬遷對他們是有看法的。

更何況司馬遷的最愛,李廣的死和衛青有直接的原因,李廣的兒子李敢更是霍去病給射殺死的。

李家兩代人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被衛青霍去病害死的,作為史官的司馬遷是知道這些事情的,到了李廣的孫子李陵打了敗仗,司馬遷想保住李家的第三代不被處罰,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連他自己都給陷入進去了。

這就加深了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恨,漢武帝不是喜歡衛青,喜歡霍去病嗎?

漢武帝喜歡的人司馬遷就討厭,反正就是膈應漢武帝,這就是所謂的和漢武帝唱反調吧。

這大致應該也就是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的原因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漢武帝要殺司馬遷會不會有私心呢?

畢竟他把漢武帝的祖宗劉邦描寫的太過於流氓了。

劉邦在今天為什麼會給大家留下流氓的印象呢?

就是因為司馬遷的描寫導致的,劉邦在做泗水亭長時和寡婦搞破鞋,拉幫結派總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鬼混。

到了劉邦和項羽打仗的時候,劉邦的貪婪,狡猾以及自私,每一件事都指明劉邦是地地道道的小混混。

你看看他在鴻門宴前後中的表演,在逃命是為了自己活命,不惜把兒女扔下馬。在和項羽對峙的時候,允許項羽殺了自己的老父親,還想在項羽那裡討一杯羹湯......。

太多關於劉邦的黑料了,所以,司馬遷最後還是被切掉了雞雞,做了一個不完整的男人,但是就是這個不完整的男人,卻寫出了史上最偉大的著作《史記》。


史學達人



先說一下霍去病與衛青的關係:霍去病是衛青同母異父姐姐的兒子。是衛青的外甥。也是皇后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的外甥。


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可分為兩個層面:

一方面,霍去病戰功赫赫——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霍去病十八歲時,受到漢武帝的寵愛當上了侍中。之後兩次跟隨衛青征戰。

霍去病率八百騎,奔襲數百里。殺敵二千,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被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出隴西擊匈奴,殺死折蘭王、盧胡王,殲敵八千,加封二千戶。

同年夏,霍去病直奔祁連山,俘虜塗王,獲二千五百人,斬首三萬,加封五千戶。

同年秋,渾邪王和休屠王想投降漢朝。霍去病誅殺前來投降而又企圖逃亡的匈奴八千多人。匈奴王及十萬匈奴大軍全部投降。霍去病加封一千七百戶。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領五萬騎兵出征,捕獲匈奴屯頭王、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斬獲七萬。又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漢武帝再封他五千八百戶。


另一方面,霍去病為人刻薄,心胸狹隘。

《史記》記載: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事多此類。

霍去病從小就在皇帝身邊長大,嬌生慣養,不懂得體恤下級。把多餘食物都丟掉,也不分還餓肚子的士兵。

李廣自殺後,兒子李敢打傷了大將軍衛青,衛青自覺愧對李廣,沒有處置李敢。霍去病趁李敢打獵時,偷襲暗殺李敢。漢武帝和霍去病卻說,李敢打獵時,被鹿撞死。(萬夫莫當的李敢,會被鹿撞死,連霍去病自己都不信。)

正因如此,司馬遷對霍去病的態度是,戰功赫赫,但年少輕狂、為人刻薄,心胸狹隘、驕奢淫逸、目空一切。

也正如此,霍去病才莫名的早逝,其子霍嬗也被漢武帝毒殺。

司馬遷並未埋沒霍去病的戰績,他對霍去病的評價沒有偏頗,是公允的。

【昨天我有一個回答,解析霍去病父子之死。大家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問答查看】


楊朱學派


在看司馬遷寫的《衛將軍驃騎列傳》時,總有一種“詭異”的感覺,因為但凡司馬遷寫的列傳或者合傳,最後總有一段司馬遷對這些人的主觀點評,無論篇幅長短,表達卻很豐富。唯有衛青,霍去病的點評感覺有些簡單和敷衍,《衛將軍驃騎列傳》最後一段的太史公曰,採用的是蘇建的話,大意是蘇建讓衛青養賢納士,增加聲譽。衛青卻認為,為臣子奉公守法,做好本份就好,何必招士,霍去病也是這麼認為的。太史公說,這是他們為將之道。所以,《史記》司馬貞的索隱都看不下了,於是補了一段衛青,霍去病的贊。



個人認為司馬遷是對衛青和霍去病有些不待見的,衛青為人謙和還好一點,霍去病就不一樣了,畢竟以司馬遷對李家的好感,李敢死於霍去病之手,司馬遷心中無偏見,是不可能的。關於司馬遷對衛,霍集團的態度,個人在問答中《衛青和霍去病為什麼出現在裡》一文,已經分析過了。總之,司馬遷不待見衛,霍,主要的根源是司馬遷對漢武帝的不滿,再加上李廣,李敢之死,李陵失去歸國的機會,都和衛,霍集團有一定關係。



(深入大漠的霍去病漢軍)

至於,司馬遷在《霍去病傳》裡說,霍去病不體恤下屬,班師回朝時,寧願扔掉許多米食,也要讓士兵捱餓,而且餓得站不起來了,霍去病還要和他們踢球遊戲。個人認為,這段司馬遷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霍去病這種領導,屬於雷厲風行,賞罰分明的類型,和衛青的“仁愛”是兩種帶兵路子。霍去病的戰術又喜歡長驅直入,長途奔襲。而大漠裡資源缺乏,容易迷路,作戰的期限不是將領能控制的,這就很講究軍隊的體力和忍耐力,霍去病讓士兵忍餓踢球,也可能是激發士兵潛力的訓練。再者,如果平日讓士兵吃得太好太飽,糧水供應充足,那遇到絕境時,怎麼會有戰鬥力?又如何會磨練出一支有能力,深入敵後的勁旅呢?


退一步說,霍去病不體恤下屬,士兵們怎麼會為霍去病賣命?如果士兵們真的餓得受不了,早就在大漠裡殺了霍去病投敵了,又怎麼會有日後大大小小的將校跟著霍去病封侯領賞呢?另外,著名的“酒泉郡”(現酒泉市),傳說就是漢武帝送來美酒給霍去病軍慶功,由於酒少人多,於是霍去病倒酒入泉,和將士共飲,因此取名“酒泉”。

所以,綜合以上這些,個人認為司馬遷對霍去病是有偏見的,這種偏見主要還是對漢武帝對待李家待遇和窮兵黷武的不滿有著連帶的關係。


大飛熊ヽ騎士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跟個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對同一個人或相同一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時候你所認可的,別人可能有別的看法。

霍去病也不能例外。根據《史記》記載: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

意思是說:霍去病從小就在皇帝身邊長大,嬌生慣養,不懂得體恤下人。到領兵打仗時,漢武帝很寵愛他,每次都派專人帶幾十車的需求品供他享用。打完仗回來,有很多食物都浪費的丟掉也不分給下面士兵。而當時在外面打仗還有很多士兵都吃不飽飯,他卻只圖自己玩樂。

司馬遷這段話說霍去病的一個缺點是,從不體恤下人,恃才傲物。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你不想想這麼多年在皇帝身邊得到寵愛,在這種環境下,所有人對他都是點頭哈腰的,他何時彎過腰?他和他舅衛青還不一樣。衛青從小貧困,養馬的奴才出身,他深知下層人的疾苦,所以為人謙虛、謹慎。而霍去病從小就富貴,在深宮長大,嬌生慣養。並由“尚武”的漢武帝親身調教,他身上有漢武帝的影子。漢武帝對他更是百般溺愛:在李廣犧牲後,他兒子李敢憤怒之下擊傷了大將軍衛青,衛青並沒有處置李敢。可霍去病不願意找個理由就射殺了李敢。漢武帝沒有怪罪霍去病反而說李敢是被一頭鹿用角頂死了。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漢武帝有多溺愛霍去病。當然,也有人說通過此事可以看出霍去病意氣用事,心胸狹隘。

第二個原因,司馬遷是個史官,以記錄歷史為己任。

漢武帝時代,雖然是自建國以來以武力征服匈奴的第一個皇帝,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作為史官的司馬遷雖然肯定了戰爭對國家的意義。同時也看到了戰爭對黎民百姓,對國家經濟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一個從“文景之治”的繁榮時代進入到“窮兵黷武”的衰敗時代。漢朝多次對匈奴打擊付出的代價據記載從漢武帝后期一直到漢宣帝時期農業經濟才恢復正常。司馬遷如實描述歷史卻引起了漢武帝的不滿。終於在司馬遷為李陵求情時得到爆發,漢武帝一怒之下閹割了他,讓身為男人的司馬遷受盡屈辱。所以在晚年編撰的《史記》裡面多多少少的有“遷怒”成分。對李廣家族等得不到重視有同情的心理。畢竟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對有大功的衛青霍去病有些許的“妒忌”。

就如漢武帝那樣“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不能一概而論。

歡迎大家關注,有問題一起留言討論




孤獨玖賤


司馬遷是漢朝的公知,反對戰爭,他哪會管霍去病的軍功有什麼歷史意義?對匈奴戰爭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他只關心個人道德問題和政治倫理問題,司馬遷完美解釋了一個沒有蛋只剩嘴的男人。----歷史是由壞人推動前進的,這些偉大壞人的私德都有缺,政治倫理上都經不起公知的嘴。。。


soros2


司馬遷還是有些道德潔癖。霍去病不恤士卒,與教科書上的名將標準差異較大。

我也覺得霍去病與後唐莊宗李存勖是類似的人物,在大爭的亂世是不會如此輝煌的,他的個人魅力還不如李存勖。

時勢造英雄,霍去病與漢武帝是絕配。


北方人211654638


司馬遷被武帝閹了,衛霍是武帝的裙帶,李廣家族與司馬遷是姻親。歷史會證明一些東西。李廣是一個戰鬥能力高超,但戰術戰略執行能力都沒什麼突出之處的武人,而衛霍是戰鬥能力戰術素養戰略佈局能力都頂尖的將領。即使太史公再有態度,也沒好意思拔高李廣貶低衛霍。李廣的高度更多是李唐時期提上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