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行百科:金融信息中介平台主要的風險有哪些?

如今用“錢生錢”的意識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是我們獲得收益的有效渠道。但是,金融的本質屬性不只有收益,還有風險。任何用“錢生錢”的方式都存在風險,包括P2P。作為一名理性的參與者,我們在參與交易金融信息中介平臺之前,一定要充足瞭解相關風險並謹慎,這是時代對參與者新的要求。那麼參與P2P有什麼風險呢?

一、政策風險

2016年8月24國家宣佈整改和監管網貸機構,部分難以為繼的平臺選擇了退出。國家大大小小的政策限制,導致部分之前打擦邊球平臺沒有了生存的條件。以及某些這平臺業務,沒法將大標業務轉型成小標業務,那它就會有相當的合規風險。除此之外,平臺要有銀行存管、要有電子合同、要有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要備案等等,如果平臺難以做到,都是平臺所將面臨的政策性風險。

二、道德風險

之前有些平臺,用高息來吸引客戶,但是大部分項目是虛構的,吸引來的資金會被轉移,落入自己腰包。不過可以欣慰的是,隨著這兩年互金專項整治的進行和暫行辦法的陸續出臺,出現嚴重道德風險平臺的概率在明顯下降。雖然現在依然還沒徹底清乾淨,但行業總體的環境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

三、運營風險

1、壞賬風險

壞賬風險,通常是由於平臺審查不嚴,風險控制不到位、不專業造成的。比如,平臺沒有詳細調查借款人的銀行信用記錄,也沒有辦理抵押或者質押手續。

2、逾期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還是由於平臺的風控措施不力,在貸後的跟蹤上沒有今早發現問題。比如,到該還款的前一天,才知道借款人沒有錢還,那肯定無法採取任何補救措施了。

四、擠兌風險

平臺會存在逾期現象,逾期的資產去處置是需要時間的,但資產逾期了,投資人的錢如果不再續投,平臺又沒有足夠的風險儲備金墊付時,這種擠兌危機往往就發生了。雖然平臺賬面上看起來還沒有到資不抵債的程度,但如果不良資產處置時間過長,平臺又全是短期借款標的話,流動性風險就很高,容易引發擠兌。

沒有一種投資是完美無缺的,作為金融信息中介平臺,為參與者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也是平臺平穩長久發展的長遠之計;而我們要時刻敬畏風險、警惕風險,針對自身情況,做足風險的評估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