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行:如何培養理財規劃的習慣?

隨著社會以及網絡的快速發展,理財不再高高在上,反而屢見不鮮。在發工資之際,我們可以隨手將工資提取到餘額寶等理財工具上進行增值,這就是理財生活的體現,它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然而隨著盲目投資時代的褪去,身處理性時代的我們不僅要學會理財,更應該在理財之前做一份個人投資規劃。

1、制定合理的收支預算

說到收支預算,一般包括每週、月度、季度乃至年度的預算。在預算總收入的前提下,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合理有效的制定支出預算,避免家庭陷入財務危機。

2、要勤記賬

很多人對家庭的自己的財務狀況不是足夠清晰,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以至於投資盲目。對於這樣情況,“勤記賬”是最好的方法。記賬,不僅能清楚瞭解家庭的收支情況,知曉錢究竟花在哪裡,助你控制消費。還能讓你做出有計劃、合理的理財目標和理財規劃。

3、做好資產配置,混搭理財致勝

不少人都習慣陷入“走一步看一步”的短視思路中,一旦遇到失業等變故,這樣的理財模式便失靈了,現狀與預期的巨大反差容易讓人陷入恐慌。

“理財”首先講究的就是一個“理”,保持“理性”的頭腦。靠省錢、儲蓄,只能讓家庭積累更多的原始資金,但無法讓家庭的資產得到增值,一旦發生突發情況,這些錢未必能解決問題,做好資產配置,才能在理財路上走得遠、走得穩。比如將自己30%的收入選擇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並選擇10%的資金作為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再用一部分資金配置基金、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等產品,在財富得到保值增值的同時還能爭取更多的收益。同時,再適當配置些商業保險,為保障家庭做好準備。

4、“大事件”提前規劃

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決定一件“大事件”,都要非常謹慎的提前規劃。比如買房、買車等,因為這關係到家庭預算將承擔一大部分的資金。如果不提前規劃,當遇到不定性因素出現資金週轉不來,就會出現家庭財產危機。因此,評估“大事件”可行性,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做,再提前做好規劃,才能避免這些狀況。

5、重視家庭保障

保險是對未來做的一種提前保障,是家庭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能在家庭出現意外時,仍有一筆資金或收益添補缺口,降低家庭因意外事件導致收支失衡的情況。對於家庭保險,理財師表示購買順序為先家庭頂樑柱,其次再大人、小孩。險種以純保障類保險為主,以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等為輔。

6、多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理財貫穿人的一生,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理財師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多看一些財經報紙,易懂的理財書籍,看財經新聞,國家政策。多和有經驗的成功理財人士多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財經驗,從而來逐步增加投資理財知識。

個人投資規劃不僅讓我們對我們的資金有所規劃,避免財務危機,也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畢竟我們的人生還很長,未雨綢繆才能讓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更得心應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