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爲壑,互相傷害!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摘 要

今年以來,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代表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相繼實施加徵關稅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它經濟體也陸續開始反制。在歷史上,美國也曾主導或發起過多次貿易戰,考察這些貿易戰發生的背景、經過和結局,會對我們看待和研究本輪貿易保護主義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大蕭條時期的貿易戰。背景:歐洲率先出招,美國順差大減。一戰後,歐洲國家為了恢復經濟,紛紛推出貿易保護政策,導致美國產品價格下跌,貿易順差縮窄,且激起了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情緒。於是在192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宣揚貿易保護的胡佛當選,並於1930年6月簽署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過程:大幅提高關稅,招致反制措施。《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的頒佈導致美國進口關稅大幅提升,從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而美國的高關稅措施遭到了歐洲多國的強烈反對,多個國家開始實施報復措施,整個全球貿易宏觀稅率從10%左右上升到20%。結果:歐美兩敗俱傷,全球陷入衰退。貿易保護並沒有給美國經濟帶來回暖的動力,反而進一步將美國經濟拉入深淵,且全球範圍內均表現出貿易收縮的趨勢。直到1933年羅斯福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美國貿易政策才迎來重大轉變。

70-80年代貿易戰。背景:兩次石油危機,美國滯脹經濟。石油危機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狀態。同時,隨著日本、德國等國家的製造業實力持續增強,美國貿易逐漸轉向逆差。而當時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佔美國總貿易逆差規模的比重超過30%,所以日本成為美國70-80年代貿易戰的主要對象。過程:推出301條款,重點針對日本。美國在70-80年代先後出臺了多項貿易保護措施,最著名的就是301條款;還和日本就美日鉅額貿易逆差達成了多項雙邊協議,限制日本產品對美國的出口數量;配合貿易保護措施,美國還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干預外匯市場。結果:逆差未結束,日本代價大。貿易戰並沒有解決美國貿易逆差擴大的問題,而作為70-80年代美國貿易戰主要對象的日本,在90年代付出了巨大代價。

2002年鋼鐵貿易戰。美國鋼鐵行業從2000年中就開始表現出明顯收縮的趨勢。為了保護鋼鐵行業發展,2002年3月,美國根據“201條款”對十多種進口鋼鐵徵收最高為30%的關稅,有效期為三年。這一措施遭到了歐盟和中日的強烈反對,歐盟迅速向WTO提出申述,並且歐盟和中國先後對進口鋼鐵實施了保障措施。歐盟甚至威脅要對小布什選票區的農產品及工業品徵收報復性高關稅。最終2003年12月,小布什政府廢除了對進口鋼鐵的高關稅。美國對鋼鐵的高關稅貿易保護,並沒有對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導致歐盟和美國的商品貿易和鋼鐵需求雙雙收縮。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卻驚人相似!三次貿易戰均是美國內部經濟出現了一定問題,希望通過貿易戰“轉嫁”問題;但每一次都引發了其它貿易伙伴的反制措施;最終不僅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還會將全球經濟帶入衰退。此外每一輪貿易戰基本都發生在美國貧富差距分化或達到高點的時期。當前美國的貧富差距程度再度攀升到了歷史的最高位水平,儘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非常高,大規模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還相對較低,但小規模的貿易摩擦或在未來幾年內都難以避免。歷史經驗一次次表明,貿易摩擦長期看只會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儘管各國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相信大家都是理性的,但受到各國形勢、以及非經濟因素的影響,理性人未必不做錯事、不走彎路。

今年以來,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代表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相繼實施加徵關稅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它經濟體也陸續開始反制,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和土耳其向WTO正式提交了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清單,近期中、美也出臺了針對彼此的加徵關稅措施。在全球產業分工日益緊密的今天,超大規模的貿易戰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但小規模的貿易戰或者貿易摩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或許都很難避免。

在歷史上,美國也曾主導或發起過多次貿易戰,歷次貿易保護浪潮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區別,考察這些貿易戰發生的背景、經過和結局,會對我們看待和研究本輪貿易保護主義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1. 大蕭條時期的貿易戰

1.1 背景:歐洲率先出招,美國順差大減

歐洲貿易保護,減少對美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為了恢復本國經濟,紛紛推出貿易保護政策,對美國產品需求減弱,導致美國產品價格下跌顯著:農產品價格指數在1920年尚處於135的高位,到了1921年就迅速下跌到89;製成品價格指數則從1920年中期的150以上一路下跌,到1921年中期該指數不到100。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美國的進出口規模下降,出口下滑尤為明顯。1920年美國出口總額約為80多億美元,到了1929年已經下降至50億美元左右。此外,美國貿易順差也不斷減小,從1920年的近30多億美元一路下降到1923年初的幾乎為0,雖然之後有所回升,但是基本維持在10億美元以下。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內外需的收縮導致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價格的迅速下跌和出口貿易惡化激起了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情緒。於是在192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宣揚貿易保護的胡佛當選。隨後1929年末美國股市大跌,經濟陷入蕭條。在此背景下,美國於1930年6月簽署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1.2 過程:大幅提高關稅,招致反制措施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的頒佈導致美國進口關稅大幅提升。該法案修改了一千多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其中有八百多種商品的稅率被提升。雖然該法案也降低了兩百多種商品的稅率,但是從整體來看,美國進口關稅的稅率確實被大幅度提高了。1930年6月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之後,美國平均總體稅率從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美國實行高關稅的措施遭到了歐洲多國的強烈反對,主要表現在歐洲多個國家開始實施報復性的提升關稅措施。例如德國和英國的宏觀關稅稅率由1930年的10%左右上升至1932年25%的高位,而整個全球貿易整體的宏觀稅率也從10%左右上升到20%。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1.3 結果:歐美兩敗俱傷,全球陷入衰退

《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頒佈以後,並沒有給當時已然處於蕭條之中的美國經濟帶來回暖的動力,反而進一步將美國經濟拉入了深淵之中。1930年6月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之後,美國進出口跌幅進一步擴大,並且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20%左右。在1930年-1933年間美國實際GNP增長率始終為負,波動區間在-15%到-10%。美國CPI同比保持在-10%左右;失業率則從5%一路攀升到了25%以上。美國經濟陷入長期的蕭條當中。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受貿易戰影響,全球範圍內均表現出貿易收縮的趨勢。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長率從1930年開始均轉為負增長,並且負增長的幅度高達-40%到-20%。全球進出口貿易額在1930年到1934年期間持續萎縮,跌幅一度高達40%。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而1933年羅斯福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美國貿易政策才迎來重大轉變。羅斯福認為高關稅是導致國際貿易萎縮、全球經濟蕭條的重要原因,1934年在國務卿赫爾的努力下,美國頒佈了《1934 年互惠貿易協定法案》。該法案對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進行了修訂,在一定程度上放開了美國企業進口,並且賦予了總統協定關稅的權利。《1934 年互惠貿易協定法案》頒佈之後,美國的平均應稅稅率和平均總體稅率開始逐步下降,貿易保護程度在世界範圍內才得到緩和。

2. 70-80年代貿易戰

2.1 背景:兩次石油危機,美國滯脹經濟

70-80年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創。1973年和1978年先後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推動油價快速上漲。能源價格的上漲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狀態。一方面是通脹率不斷攀升,甚至超過10%;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速大幅下降,失業率也一度超過10%。高企的物價和持續走高的失業率導致國內矛盾激化。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同時,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1970年之前,美國貿易一直保持順差。但隨著日本、德國等國家的製造業實力持續增強,美國貿易逐漸轉向逆差。1977年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從310億美元持續擴大到1987年的1595億美元,10年間規模擴大5倍。

而當時美國貿易逆差主要貢獻國是日本。從貿易逆差的分佈來看,8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佔美國總貿易逆差規模的比重超過30%。同時,伴隨著60年代的經濟高增長,日本快速崛起挑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日本成為美國70-80年代貿易戰的主要對象。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2.2 過程:推出301條款,重點針對日本

面對國內日益糟糕的經濟和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美國在70-80年代先後出臺了多項貿易保護措施,其中包括著名的301條款。具體來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對所有進口物品加徵10%的臨時關稅,貿易戰正式拉開序幕。隨後,美國分別在1975年、1984年、1986年和1988年先後出臺了關於貿易和稅法相關的多項法案。而301條款正是在這些法案中不斷被擴展,併成為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利器。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除了針對所有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以外,美國和日本還就美日鉅額貿易逆差達成了多項雙邊協議。60-80年代,美國先後針對日本進口的紡織品、彩電、鋼鐵、汽車、半導體等商品領域發起貿易調查或提出爭議,通過不斷向日本政府施壓,限制上述日本產品對美國的出口數量。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同時,配合貿易保護措施,美國還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干預外匯市場。到80年代中期,在達成了一系列貿易協定之後,美國發現逆差規模並未明顯縮減,於是開始在匯率方面施壓。85年9月,美、德、法、英、日5國財長簽署了“廣場協議”,同意共同干預市場,矯正美元過高的問題。兩年間,美元指數貶值超過30%。

而多項措施聯合起來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短期縮小。匯率對貿易的影響往往存在滯後性,1987年開始美國貿易差額短期縮窄,從1987年的1595億美元縮減到1991年的769億美元。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2.3 結果:逆差未結束,日本代價大

但是,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實際上美國在70-80年代發動的貿易戰並沒有解決美國貿易逆差擴大的問題。1992年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又重新擴大,並且貿易逆差規模不斷創下新高,截止2008年次貸危機時期,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擴大到8325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貢獻了絕大部分,但是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逆差並沒有再大規模增加。這說明,美國的貿易逆差實際是因為自身經濟的結構問題,單純的抑制對某些國家的進口並不能有效解決貿易逆差。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相比之下,作為70-80年代美國貿易戰的主要對象,日本經濟在90年代付出了巨大代價。一方面,貿易摩擦導致日本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由正轉負。淨出口對經濟實際增長的拉動從1985年的1%驟降至1986年的-1%,1986-1990年持續負向拖累經濟。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應對貿易戰的失敗措施引發了9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並導致日本陷入了通縮陷阱。85年後日本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政府採取了貨幣和財政雙寬鬆的政策刺激內需。同時,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吸引了大量海外資本湧入,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疊加熱錢導致日本資產價格飆升,資產泡沫越吹越大。90年代日本被迫跟隨美國加息又導致資產泡沫破滅,並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3. 2002年鋼鐵貿易戰

3.1 背景:經濟下滑,鋼鐵行業不景氣

從2000年開始,美國經濟表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一方面,美國GDP實際增長率從2000年初的5%以上一路下跌,到2001年末接近0%。另一方面,失業率水平從2001年初開始不斷攀升,到2002年初已經接近6%;通貨膨脹率從2001年初開始不斷下跌。這意味著國內需求在不斷收縮。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美國鋼鐵行業從2000年中開始表現出明顯收縮的趨勢。鋼鐵出貨量和存貨量同比增速顯著下滑,其中出貨量同比增速從2000年7月變為負值,並一路下跌到-20%左右;存貨量同比增速從2001年初轉為負值,持續下跌,最低谷為-15%左右。此外,美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從2000年中期開始也轉為下跌趨勢,從90%以上下跌到2002年初僅為60%左右。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3.2 過程:推出201條款,遭到他國反制

美國為了保護鋼鐵行業發展,實施貿易保護措施,但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2002年3月,美國根據“201條款”對十多種進口鋼鐵徵收最高為30%的關稅,有效期為三年。這一措施遭到了歐盟和中日的強烈反對,歐盟迅速向WTO提出申述,並且歐盟和中國先後對進口鋼鐵實施了保障措施。2003年11月WTO判定美國違反了關稅承諾,但小布什政府拒絕這一判定並繼續堅持高關稅。對此,歐盟威脅要對小布什選票區的農產品及工業品徵收報復性高關稅。最終2003年12月,小布什政府廢除了對進口鋼鐵的高關稅。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3.3 結果:商品貿易和鋼鐵需求雙收縮

鋼鐵貿易戰過程中,歐盟和美國的商品貿易和鋼鐵需求雙雙收縮。從2002年年初到2003年末,在美國對鋼鐵實施高關稅保護的過程中,歐盟和美國的商品貿易出口增長率均在0上下波動。同時,從2001年到2003年,歐盟和美國的粗鋼需求量多數時間表現為負增長。此外,美國對鋼鐵的高關稅貿易保護並沒有對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遭到歐盟和中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報復性貿易保護措施。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4.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卻驚人相似!

回顧歷史上美國主導和發起的三次貿易戰,其共同點在於:貿易戰均是在美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的背景下發生的,也就是美國內部經濟出現了一定問題,希望通過貿易戰“轉嫁”問題;但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每一次都引發了其它貿易伙伴的反制措施;所以最終結果不僅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還會將全球經濟帶入衰退。

而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大蕭條貿易戰開展的時期,恰恰是美國貧富差距最大、且愈發嚴重的時期,當時前1%的人的收入佔比接近20%,擁有的淨財富佔比接近50%;而80年代以來美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後來的兩次大規模貿易戰也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

歷史上美國如何打貿易戰?——以鄰為壑,互相傷害!

儘管08年以來美國經濟整體復甦穩健,但是從結構來看,美國的貧富差距程度再度攀升到了歷史的最高位水平。截至2015年的數據,美國前1%的人的收入佔比已經接近20%,淨財富佔比接近40%。而全球來看,主要經濟體的貧富差距也大都攀升到了一個相對高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儘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非常高,大規模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還相對較低,但小規模的貿易摩擦或在未來幾年內都難以避免。當前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再考慮到轉移美國內部矛盾、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預計中國也會成為未來幾年美國重點針對的經濟體。

但歷史的經驗一次次表明,貿易摩擦長期看只會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損人又不利己,最終都是各國都吃了苦頭後,再坐下來和談,而這樣經歷的過程註定是曲折痛苦的。儘管各國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相信大家都是理性的,但受到各國國內形勢、以及非經濟因素的影響,理性人未必不做錯事、不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