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的遷都洛陽竟然是靠欺騙完成的?

魏孝文帝的遷都洛陽竟然是靠欺騙完成的?

漢化皇帝——拓跋宏

不講歷史只說故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呂秀才。提到拓跋宏可能大家會覺得有點陌生,或者跟一大堆姓拓跋的歷史人物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如果提到他的另外一個稱呼,那麼大家應該就會恍然大悟,魏孝文帝。我們都學過一個歷史典故叫做“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那麼這位曾經遷都洛陽的鮮卑族皇帝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拓跋宏。

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位皇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的主宰者,他深深的痴迷於漢族文化,他想把自己民族的子民都變成漢族人,包括他自己;他在用一種近乎於滅亡自我的方式來試圖達到他想要的重生,那麼他做到了麼?

拓跋宏是北魏的第八位皇帝,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他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因為北魏的景慕皇帝拓跋晃沒有當過皇帝,沒當皇帝咋就成了皇帝呢?因為他兒子當皇帝了,兒子給追封的。我們之前講過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拓跋燾晚節不保,被宦官宗愛給殺了,這一年是公元452年,在北魏的歷史上,這一年有四位皇帝,拓跋燾、拓跋餘、拓跋晃、拓跋浚,拓跋燾被殺後,他的兒子拓跋餘被宦官宗愛立為了皇帝,拓跋餘開始是一切聽從宦官宗愛的擺佈,宗愛也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但新皇帝拓跋餘是不可能長期跟自己的殺父仇人並存的,他到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皇權。於是宗愛決定幹掉這個不聽話的新皇帝,那麼宗愛就故技重施,趁拓跋餘外出祭祀宗廟之際下手,拓跋餘也就慘死了。

拓跋餘死後,皇位傳遞到了拓跋燾的長孫拓跋浚的手裡,此時拓跋浚只有十二歲,但就是這個十二歲登基的小皇帝卻幹了兩件漂亮事,首先他除掉了宦官宗愛,分三步:第一步、抓人,第二步、用刑,第三步、宰了。看似很難做到的事情,但拓跋浚就做到了。除掉宗愛之後他又幹了一件事,那就是尊奉自己的父親,景慕皇太子——拓跋晃為景慕皇帝。雖然只是一個名分的事,但這件事可比殺宗愛難多了,其實景慕皇太子也是很憋屈的,當年不被父親拓跋燾待見就是因為自己信仰佛教,而老爹卻大搞滅佛,所以被宦官宗愛鑽了空子,要不然他也的確應該是皇帝,如今宗愛已死,自己的兒子又當了皇帝,按理說也應該含笑九泉了,但拓跋浚覺得老爹這輩子實在是憋屈,怎麼著也得跟著爺爺叔叔們一起去宗廟裡啃啃冷豬肉啥的,所以這景慕太子就變成了景慕皇帝。本以為魏文成帝拓跋浚能夠安定天下,可惜了,這哥們26歲就病死了。

拓跋浚26歲病死,但此時他的長子拓跋弘已經12歲了,古代早婚,所以拓跋弘和自己父親一樣12歲繼位,伴隨著他的登基,北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女性政治家馮太后也就登上了歷史舞臺,魏獻文帝拓跋弘特別喜歡兩種東西,一種是玄學、一種是佛學,如果僅僅是喜歡也就罷了,但這小哥們簡直就到了痴迷的程度,當了五年皇帝他就看破紅塵不想幹了,但是群臣、特別是馮太后極力反對,皇帝還沒法辭職了?拓跋弘有辦法,我禪位給兒子,我當太上皇,於是17歲的拓跋弘成了太上皇,五歲的拓跋宏成了皇帝,這裡我沒有說錯這兩個人的名字,因為他們爺倆都叫拓跋宏(弘),只不過父親的弘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弘,兒子的宏是宏偉的宏,那麼至此北魏政權歷史上的另一位傑出君主總算是千呼萬喚使出來了。

公元467年,拓跋宏出生在北魏的都城平成,他是父親的長子,所以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很幸運的被立為了太子,但不幸的是,當時北魏有一個規定,那就是“子貴母死”,看似有點不人道,但是從政治穩定性的角度來講,這一招絕對夠狠,如果演北魏的宮廷劇,那肯定有這樣的橋段,就是後宮的女人們,挖空心思、斗的你死我活都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三歲的懵懂孩子拓跋宏一定在皇宮之中不止一次的呼喚過自己的母親,但慢慢的他就明白了,自己的母親已經永遠無法出現了,因為自己當了這個可惡的太子。

剛才我們也說了,他的父皇痴迷於玄學和佛學,那在拓跋宏五歲的時候,十七歲的父親成了太上皇,而他則登基稱帝了。但五歲的小皇帝拓跋宏能做的也就只有看戲了,看什麼戲呢?這出戏是他的父親和奶奶擔當主演的,名字叫做——鬥爭。他的父親是他的親生父親,但他的奶奶可不是他的親奶奶,也就是說這對母子只是名義上的母子。父親成了太上皇,但太上皇父親看不慣這個假奶奶弄權,假奶奶也看不慣離開茅坑的父親還想回來拉粑粑,於是這兩人的鬥爭就在所難免了,鬥爭的結果是假奶奶毒死了真父親,這一年拓跋宏十歲。十歲的拓跋宏並不記恨自己的殺父仇人,因為他自小就在這位假奶奶身邊長大,這位假奶奶用自己無盡的愛把他養育著,反觀親生父親呢?他似乎都記不得上一次他抱自己是什麼時候了。

就這樣太皇太后馮氏臨朝聽政,北魏的朝堂上就出現了奶奶帶著孫子一起上朝的情景。在太皇太后馮氏主政的十幾年時間裡,北魏進行了一些列重大改革,這些改革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漢化。為什麼要漢化呢?因為要發展、要進步、要天下歸心。在公元490年,太皇太后馮氏離開了人間,此時的拓跋宏已經是一位英明神武、博學睿智的23歲青年皇帝了,他已經完全有能力治理這個國家了。

奶奶的改革並沒有完全落實,那麼魏孝文帝拓跋宏就扛起了北魏改革的大旗。北魏改革的核心就是漢化,那麼改革就從禮儀、官制、爵位等領域率先展開,拓跋宏在這些領域的改革方式只有一條中心思想,那就是:“漢人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漢人政權有太廟,那我們也建一個;漢人皇帝祭祀堯舜禹周公孔子,我也去祭祀;漢人官員父母去世守孝三年,那咱們鮮卑的官員也一樣有三年假期;漢人官位有品級,我們也要有;漢人分公侯伯子男,我們鮮卑人也分。

一系列的改革背後是魏孝文帝重用漢族官員的結果,這些曾幾何時懷著國破家亡哀傷的漢人不曾想到,風水輪流轉,如今自己竟然成了鮮卑皇帝的香餑餑。那鮮卑的貴族和官員能接受這個現實麼?應該是不能,他們發牢騷皇帝不搭理;他們阻撓改革,皇帝就阻撓他們的生命;他們不想死,他們就聽話了。

就當所有人覺得魏孝文帝的改革已經很完美的時候,魏孝文帝的一個想法卻讓北魏的所有人都大呼受不了,什麼想法呢?魏孝文帝拓跋宏決定把都城從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魏孝文帝為什麼要遷都洛陽呢?為了更徹底的改革,為了更徹底的漢化。大家看地圖就會發現,在北魏時期,平城偏北,洛陽偏南,去洛陽離漢人聚居區更近,離先進的漢民族文化就更近,而且洛陽無疑是北魏的南大門,這既有天子守國門的意思,更有一統天下的意思。

自古以來呀,這遷都都是大事,大家在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待的好好的,突然搬到中原去,那可是漢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作為鮮卑人,這就好比流亡一樣。所以鮮卑人打心眼裡不願意去,特別是一些在北部有自己龐大產業的王公貴族更是一百個不願意,皇帝拓跋宏自然看出了他們的心思,於是拓跋宏並沒有公開宣佈遷都的命令,而是宣佈了南征的命令。拓跋宏的算盤是我率領大軍,帶著你們南征,到洛陽了讓大家安營紮寨,然後宣佈遷都於此,這樣就造成了既成事實,生米煮成熟飯,你們還敢跑了不成。

公元493年八月,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領著北魏大軍和文武百官從平城出發開始了南下的征程,很多隨行的官員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南征要我們這些朝臣都跟著幹嘛呀?這除了少數的留守人員外幾乎是傾巢而出了,這麼大動作有點不正常?當然聰明人應該早就看出皇帝的真正用意了。北魏的南征大部隊走了一個多月後,就遇到了連綿不絕的秋雨,行軍困難,於是皇帝拓跋宏宣佈,安營紮寨、就地休整,這一休息就是十幾天,一步也不動,這地方是哪呀?洛陽。這下子鮮卑的官員和貴族們算是都明白了,什麼南征呀!這不就是被皇帝拓跋宏給騙到洛陽了麼?不行,我們不幹,我們要離開洛陽這個鬼地方,我們要回家!每每聽到這樣的聲音,拓跋宏都會和顏悅色的說:“想回去,可以,自己慢慢往回走,等你到家了,要是家裡房子倒了,老婆孩子被殺了,可別怪朕呀!”那不回家了,我們繼續往南去,不是說南征麼?聽到這種話的時候,拓跋宏依然會微笑著說:“想南征,可以呀!給你一天的口糧,自己去南征吧,要是被南朝人給殺了,朕算你是烈士。”至此,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的決心了,也都不敢再有非議了。

公元494年,魏孝文帝正式宣佈:“遷都洛陽!”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伴隨著北魏遷都洛陽,大批鮮卑人也來到了中原地區,這就極大的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伴隨著朝廷明發的遷都詔令,那麼居住在北方的鮮卑人或自願、或被迫的也就都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遷,也就是說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遷都壯舉實現了,但是實現了不等於成功了,拓跋宏的目的可不是簡單的位置移動,他的目的是讓鮮卑人與漢族人融合,讓鮮卑文化與漢族文化融合,這種融合並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還是你,讓我照著你的模樣變成你。

就當越來越多的鮮卑人來到洛陽的時候,他們猛然發現,皇帝太狠了!皇帝不讓他們穿衣服了,當然不是讓他們光屁股,而是命令大家都要穿漢人的服裝。這可太不近人情了,自己祖祖輩輩都穿鮮卑人的胡服,騎馬打仗的特別方便,現在穿上長袍馬掛大袖子的漢服,不光看著彆扭,身上也難受,想撓癢癢都費勁。

但這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很快皇帝下令,大家的髮型和首飾搭配也要和漢人一樣。頭上的小辮都給我解開,大老爺們耳朵上的零碎都給我摘下了,把腰上彆著的彎刀都給我換成短劍,來來來,把帽子都帶好。這一下子弄得鮮卑人都不敢照鏡子了,照鏡子也沒用,也認不出來自己,原本熟悉的朋友走在街上都不敢打招呼,怕認錯人。自己回家了,家裡的狗都咬自己。

很快、皇帝的新命令來了,咱們鮮卑人以後就不許說胡語了,都要說漢語,這下可難到這些鮮卑人了,大家也都有體會,學習一門外語是多麼的費勁呀!不過皇帝有辦法,皇帝親自頒發實用漢語教材,同時派漢語老師去到民間免費教學,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是越來越國際化。發現誰講鮮卑話就抓到監獄裡,那實在笨的、學不會的也有一招,就是閉嘴別說話,於是當年在北魏的大街小巷就會發生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兩個人明明都會說話,但是這兩個人卻都在裝啞巴,溝通變成離開比比劃劃的手語和吱吱嗚嗚的聲音。

本以為皇帝折騰的差不多了,沒過多久皇帝的詔令又來了:咱們鮮卑人死了,就不要在送回北方安葬了,就都埋在河南吧。這個命令可是太不近人情了,這活著的時候被你皇帝折騰,死了回老家都不讓?漢人不是也講落葉歸根麼?怎麼這方面就不學漢人呢?對於這個疑問,皇帝拓跋宏自然也是有理由的。我們是徹底漢化的第一代鮮卑人,我們就要把自己當成漢人,那中原地區就是漢人文明的發源地,所以我們落葉了,就要歸到中原來,這裡才是我們的根。你們的戶口本朕都改了,大家的戶籍所在地都改為河南洛陽了,以後就別想著回北方了,那裡跟你們沒啥關係了。

就在南遷的鮮卑人為自己不能落葉歸根而傷心抹眼淚的時候,皇帝的詔令又來了,這一次規定的內容足以讓這些鮮卑人感受到祖墳被刨的痛徹心扉,因為皇帝給他們改姓了。鮮卑族的姓氏基本都是複姓,就是兩個字甚至更多字的姓氏,而且這幾個字大都是晦澀難懂的,這叫起來麻煩,寫起來也不方便,那就改了吧。比如:獨孤改為劉、步六孤改為陸、賀樓改為樓,皇帝自己也改,拓跋改為元,從此這魏孝文帝拓跋宏就叫元宏了。

在一些列漢化改革的同時,魏孝文帝也開始鼓勵和漢族通婚,從血緣上的融合是內在的,最根本的融合,這樣一來幾代人之後改革就徹底完成了。還是皇帝率先垂範,娶了一堆漢人閨女當老婆,之後就是攤派,王公貴族必須至少要有一位漢族老婆,這是標配,而且特別強調這位漢族老婆可不能是騎馬搶來的,得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這洛陽城中的漢家女孩可成了搶手的資源,女兒多的人家幾乎都一夜暴富了。

魏孝文帝的太子元恂打心眼裡就看不慣父皇的遷都和一些列漢化改革,為什麼呢?因為熱。大家沒聽錯,他的確是因為熱。本來在山西大同待的舒服著呢,結果被老爹忽悠到了洛陽,一進入夏天、這三十多度的高溫就讓太子元恂受不了。這哥們兒跟我差不多,都是大胖子,來洛陽除了熱以外,還必須穿漢服,穿漢服就不能像以前穿胡服一樣光著半拉膀子,這就更熱了。而且還得學漢語,這哥們兒還特笨,三字經都學不會,父親還總罵自己,於是太子元恂就開始有了巨大的牴觸情緒。他經常公開的說鮮卑語,公開的光著半拉膀子,父皇賜給他的漢服他就用剪子給剪成碎片,皇帝多次嚴厲批評甚至是責罰太子,那麼太子元恂就決定跟父皇分道揚鑣了。公元496年,14歲的胖太子元恂決定帶著自己身邊的謀臣、士兵和三千匹戰馬逃出洛陽回到平城,但是還沒有行動就被魏孝文帝知道了,皇帝憤怒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支持自己,都要背叛自己,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親自動手打了兒子的屁股,打完了又讓自己的弟弟接著打,把這太子元恂打的是屁股開花,之後廢為庶人。這被廢的太子還不服氣,還想背叛皇帝,於是孝文帝一狠心,太子元恂就被賜自盡了。

在孝文帝忙於處理太子的同時,一群不滿皇帝改革的皇室宗親也開始合謀起兵了,這場叛亂持續了將近一年,雖然後來被平定,但也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蒙上了一層陰影。可能孝文帝也會思考,如此激進的改革方式真的就是正確的麼?但身為皇帝的他顯然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認為此時應該凝聚人心,讓北魏舉國上下空前團結,那如何能做到呢?其實也不難,這就是發動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有一個響亮的政治口號——一統天下。

公元497年夏天,魏孝文帝元宏親率大軍南征,此時南朝已經有劉宋政權變成了南齊政權,這個政權更替的過程我們後續也會講到。此時魏軍勢如破竹,先後奪得了南齊的諸多城池,但魏軍也遇到過頑強的抵抗,損失也不小。就在孝文帝擔心自己陷入戰爭泥潭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來了:南齊皇帝死了。魏孝文帝立馬說出了一句讓大家匪夷所思的話:“禮不伐喪”,這是西周時期的老禮,孔夫子他老人家特別重視的禮儀,這皇帝元宏其實引用這個禮儀無非就是給自己退兵找個好藉口,因為他本來就不想一直向南朝用兵,誰不想過安穩日子呀!你南朝死了國君,我本來可以滅了你,但我比較講究,讓你們好好辦後事,我先回去,以後再來。這事辦的真是有裡有面。

就在元宏準備回到都成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消息是關於皇后馮妙蓮的。話說這個馮妙蓮長得是貌美如花,皇帝對她也是沒的說,但是皇帝太忙,不是打仗就是外出考察,好不容易回到皇宮,本著雨露均霑的原則,能來陪她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那寂寞而美麗的皇后馮妙蓮就玩了一把紅杏出牆,確切的講應該叫招蜂引蝶。馮妙蓮兒時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叫做高菩薩,這裡為了不褻瀆神靈我們就稱他為老高,兩個人自幼相識,老高懂醫術,馮妙蓮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就讓老高來給自己看病,久而久之,兩個人就互生情愫了,但是後來馮妙蓮進宮嫁給了皇帝元宏,老高也就夢想著能進宮當太醫。聽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會覺得,這怎麼跟甄嬛傳裡的橋段這麼相似呢?的確,甄嬛傳的編劇應該讀過這段歷史。

老高很不幸,他沒能像溫太醫一樣成為太醫,他也想過就認命吧,就默默祝福吧,但是得知自己心愛的人在皇宮裡過的並不幸福,這下老高可坐不住了,於是老高尋著馮妙蓮拋出的紅杏花就遛進了皇宮,皇后馮妙蓮的身邊就多了一個太監高公公,當然老高是個假太監。接下來的事就不用我多言了,皇帝可以把老婆當成飲料瓶子,但皇帝扔的瓶子別人是不能撿的,老高撿了皇帝的飲料瓶子,那皇帝自然是要弄死他,但奇怪的是,魏孝文帝元宏卻沒有殺死皇后,甚至都沒廢了皇后,他怎麼做了呢?他跟皇后分居了。由此可以看出,皇帝還是挺重感情的。

這件事給魏孝文帝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忍住不哭的人吞噬的都是有毒的淚水,一年以後元宏帶病再次南征,如果是為了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那麼這一次他失敗了;如果是為了逃離這個讓自己傷心的地方,那麼這一次南征他成功了,因為他沒能活著回來。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征途中病死,年僅33歲,他在臨死前下詔賜給了皇后馮妙蓮一杯毒酒,馮妙蓮也欣然的喝下了這杯穿腸的毒藥。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下期繼續收聽,同時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呂秀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