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電視劇《山裡的漢子》的成功之道,那時候的賈文龍真稚嫩

劇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優美動聽的唱腔旋律、親切濃郁的鄉土氣息、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深深的抓住了觀眾的心,能夠讓人們在觀看劇目的同時而產生共鳴,這就是這部戲取得成功的標誌。具體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一),全方位展現了改革開放後農村發生的變化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

戲曲電視劇《山裡的漢子》的成功之道,那時候的賈文龍真稚嫩

同時,劇中情節的設置,矛盾的衝突,以及穿插的感情糾葛,讓人看著自然順當而又符合情理,無有生拉硬湊之感,王順昌的“當幹部大公無私肯吃虧”,是通過具體的故事逐步展開的、實現的,這種效果要比自己唱出來“當幹部就應該能吃虧”好得多,符合情理,使觀眾容易接受。

(二),濃郁的鄉土氣息給觀眾以親切之感

劇中以山區農村為背景,是人們都熟悉的生活場面,遠景群山連綿起伏,近景則農舍小院、石牆土屋,從傢什農具到莊稼牲畜一應俱全。人物的對白和生活習俗都以河南農村本土方言,聽著有親臨其境之感。農家結婚辦喜事唱的大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豫劇《抬花轎》,特別是胡希華老師扮演的馮老栓唱的墜子書,對烘托這種鄉土情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從這點看,不能不佩服編導們深入生活和對農村生活場景的熟悉,你看,村頭山坡旁的古樹之下,一群吃罷飯的村民,圍在說書藝人旁邊,悠閒自在的品味著悅耳動聽的墜子書,實在是一幅美妙的鄉村圖景啊。這場景在十多年前的農村是很常見的。優美的墜胡琴聲,能勾起人們對這種熟悉場面的親切回憶。

戲曲電視劇《山裡的漢子》的成功之道,那時候的賈文龍真稚嫩

(三),優美的豫劇唱腔旋律

該劇中的幾位主要角色扮演者杜啟泰、張寶英、賈文龍、楊紅霞等老師都是廣大觀眾熟悉的著名演員,表演符合劇情人物身份和特點,唱腔樸實流暢,韻律優美。比這幾年有些新編的所謂“創新戲”要好得多,觀眾們大多是不懂什麼調門的,只要聽著好聽、有豫劇韻味就是好戲了。賈文龍老師以前在幾部戲裡花裡胡哨的戲歌唱腔我是不大喜歡的,但在《山裡的漢子》中,賈老師一改其唱腔風格,迴歸了平實質樸的豫劇旋律,很受歡迎,這也是該劇受到觀眾好評的因素之一。

在當年《好戲天天看》節目的開始,有一句句介紹該劇的串臺詞是這樣說的:“一部河南戲曲與電視劇的完美結合”,看罷此劇後,才真正感覺這話並非誇張之言。希望戲曲工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

戲曲電視劇《山裡的漢子》的成功之道,那時候的賈文龍真稚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