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氣功|存思三氣法

“存思三氣法”,是魏晉至宋元流傳的氣功養生和道教修煉方法、出自古代道教著名經典《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出青,黃、白三色雲氣之中,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方,如此分明。密咒曰:“(咒文略)、畢、引氣三十二過,東血湧經”。

這套功法,由若干種道教養生修煉方法組成,其中有藥浴、齋戒、叩齒,存思、祝咒、行氣等。

中華道家氣功|存思三氣法

〔功法〕

行此功法之日,當先沐洗藥浴。藥浴用“五香湯”。即用白芷、(亦稱九步香、香白芷等),青木香、白檀香、沈香、甘松(亦稱甘松香)五味藥煎水洗浴。因這五味藥具活血通絡、行氣利水、散溼止痛、祛風除溼功效,故煎湯洗浴,能令氣血通暢、身缽舒適、理氣祛疾。洗浴之時,可兼行存思之法。其法為先在浴盆旁點一柱香,以手拂香人鼻,存思人腦百會及泥丸(上丹田)。這稱為香沐上、湯浴下。其次再存思一輪紅日從左目出,目中有赤光下注成火,同心火相合、燒遍全身,然後將光芒停在左目上。再存思一輪皎月從右目出,目中有玉光下注成雨,同腎水相合,使體內臟腑如大海中洗浴一般,滌洗穢濁之物,然後玉光停在右日上,使左日右月同照身體內外,如在虛空雲座,無有隔礙。這個方法稱為日沐月浴,又稱大沐浴。這樣,外有五香湯浴、內有日沐月浴,藥浴存思結合,自可收效百倍。

沐浴之後,便行齋戒。在道教養生修煉中,齋戒是所謂降伏身心之法。所謂齋者內齋其心,外齋其形;戒者內持其志,外持其行。

行齋戒後,平心定意,氣閒息寧,便行叩齒之法。其法有:中齒上下相叩(叫作鳴天鼓),左齒上下相叩(叫作鳴天鍾)、右齒上下相叩(叫作鳴天磬)。叩齒法是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法之一,其功能對牙齒的衛生防蛀大有益處。另據道教養生學說法,嚇齒能上震頂門,響徹四肢百骸,召神集氣。謂天地東西南北四方每方有八天。所謂“天”即一尊神所居之處。應於人體,則左耳腦縫出東八天;額前出南八天;右耳腦縫出西八天;腦後出北八天。每念一天,便叩齒一通,故叩齒三十二通。今人習練此功不必如此繁瑣複雜,可意念依次專注於額前,腦後、左右耳後腦縫,每一部位叩齒八通,共三十二通。

中華道家氣功|存思三氣法

叩齒畢,必拜三十二次。心拜就是形不動而用意念想象身體屈伏叩拜。然後便開始存思三氣之法。開始時,先閉目靜思,即存神定志,專注一境,收視入靜。閉目則收視,收視則神返內觀。靜思則心不外馳,專思其神,待入靜後,便存思身坐膏、黃、白三色之氣中,其法舌抵上顎,先閉氣十二息,存思上、中、下、丹田中有三氣、內徹五臟之間。然後存思下丹田中的白氣上升於中丹田,與絳宮中的黃氣混合為一。次存想中丹田與絳宮中的黃白之氣上升到上丹田,與泥丸宮青氣合而為一。再次存青、黃、白混合之氣從頂門衝出,盈於一室,復於一身,交絡身形,纏映所坐之處,因此內外蓊冥。道教養生家們認為,這就是所謂“存三守一”之道。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等都是隱語。青龍指肝臟,肝開竊於目,練功時存思肝中有青氣從眼出,吐納用“噓”字訣,使青氣化為青龍待於左目。白虎指肺臟,肺開竊於鼻、練功時存思肺中白氣從鼻出,吐納用“呬”字訣。使白氣化為白虎侍於右鼻。朱雀指心臟,心開竅於舌。練功時存思心中赤氣從舌尖出,吐納用“呵”字訣。使赤氣化為朱雀導於前舌。玄武指腎臟,腎開竅於耳。練功時存思腎中黑氣從耳出,吐納用“吹”字訣。使黑氣化為玄武(龜蛇)立於耳後。獅子色黃指脾,脾開竊於口,練功吋存思黃氣從口出,吐納出“呼”字訣。白鶴指三焦,存思白氣上下洗灌,吐納用“嘻”字訣。這一節實際是採用傳統的吐納六字法,即吹腎、呵心、噓肝、呬肺、呼脾、嘻三焦。

行吐納六字訣後,再行存思日月法。其法以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存思時以日出左目,呈紫赤之氣、九芒;以月出右目,呈黃白之氣,十芒,這稱為日月照明。這時存思日月各離開自己面前九寸,輝耀室內,光芒從鼻口灌入,直入腦後玉枕宮,發九色圓象,出項後如虹霓之狀,光徹十方。

中華道家氣功|存思三氣法

作完上述步驟之後,引氣三十二過。引氣之法仍用坐勢,左手握固,鼻納口吐,納惟細細,吐惟綿綿,皆不令耳聞,同時存思前、後、左、右三十二天之氣盡歸身中。東八天存黃、綠、青、赤、蒼、黑、碧、赤之氣從左耳後腦繳入歸肝膽筋脈之間,其精化神駐於心中;西八天存紫、白、黃、綠、青、赤、蒼、黑之氣從右耳後腦縫入歸肺臟皮膚之間,其精化神駐於肺中;北八天存碧、紫、白、黃、綠、青、赤、倉之氣從腦後入歸腎臟骨節之間,其精化生神駐於腎中。

“存思三氣法”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傳統氣功煉養方法之一,曾在道教及社會上廣泛流傳。此功不須專門場地和輔助器械,亦無深奧艱難的修煉步驟,隨時可行可做。行此功後,自覺精神周洽,氣如雲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澆灌肌膚。久久行之,可怯病祛病,身體康壯,長壽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