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身体僵硬,容易焦虑,无法放松

你可能陷入了一种弥漫性的紧张状态

不知道你是不是个容易紧张的人?

容易紧张可能会被我们意识到,有可能并不会被我们意识到。

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出现在这些时候:

见陌生人

刚入职

考试

在公共场合

当众发言

有压力失眠的时候

工作没完成的时候

…….

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在这些时刻,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很紧张,因为往往此时紧张有明显的反应:心跳加速,或者出汗,脸红,颤抖,声音变小,没有底气等等。

但还有一些时刻,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紧张,但却身体紧绷,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这些时刻常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或者独处里。

这样的紧张像一种弥漫性的背景,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调。

其实,比起那些显著的紧张,这种弥漫性的作为日常生活基调的紧张,对人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因为它引不起人的重视,更多被当成一种性格特征忽略掉,或者当事人根本意识不到他自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除非有专家提醒他:你的肌肉很僵硬,你其实一直不放松。

所以,这种被忽视的隐性紧张,难被发现和纠正,但却让我们战战兢兢,无法放松地施展自己,享受生活的快乐。

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紧张?

紧张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跟人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关,也就是跟天生的神经类型有关。

比如抑郁气质类型的人,神经类型为弱型、不平衡型,所以当有刺激过来时,这样的人神经的调节能力偏弱,抗刺激的能力也弱。

为了避免刺激对自己造成过强的冲击力,这种人会发展出对应地保护自己的方式,容易敏感,草木皆兵,所以会更加容易紧张。

但除了先天的差异外,更多的紧张可能是后天造成的。

比如:互相攻击的家庭氛围、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亲人、要求超级多,规条比人重要的家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自我评价过低等等……

容易紧张的人一般过得都不轻松,对自己、对外界都有攻击性,他们一直处于焦虑的边缘,待爆发。

要知道,生活不是战场,必须学会享受自己的人生,否则这一辈子岂不是很痛苦?

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生活不是战场,生活是一段时光,是要去享受其中带来的各种温度,而不是每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

面对具有紧张情绪的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并从中走出来了?

1)停止自我攻击,学会享受生活

只有让自己轻松舒服了,才能让自己真正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实现高效生活。而不是反着来,让生活本末倒置。

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2)尝试信任别人,在依赖中柔软下来

很多紧张型的人攻击性很强,他们不擅长与人合作,对人的信任度低,或许他们习得了过多的竞争性的关系习惯。

对于这些人可以尝试去信任别人,而不是打败别人,或者竞争过别人;学会依赖别人,而不是过度防御自己的脆弱。

当我们在环境中建立可以依赖的关系时,我们就会放松下来;当我们的脆弱有了安放之地,我们就不再那么恐惧。

所以,多尝试去和生活建立信任的关系。

心理学家提示:别动不动就紧张

3)减少对自己的控制,扔掉不必要的应该法则

为着“应该”活着的人,会把自己搞丢。

一个把自己搞丢的人,必定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

人只有不控制自己,才会有闲下来的时间。

让自己慢下来,跟世界建立深度的链接关系,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最后,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比拼的和攀比的,它不是战场,而是一段时光。

让自己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愉悦,而不是带着紧绷的状态去不断的升级打怪,增加自己的心情负担,甚至是精神负担。

有时候受身边朋友的影响或社会现象的影响,自己追寻的目标其实是强加给自己的压力。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正直的想法,当自己在努力追寻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也就不会在压力与紧张中迷失自己,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放松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