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讀大學了,爲什麼還讓父母陪同到學校報到?

不二印象


大一新生開學報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學校,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孩子就要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在此之前沒離開父母,生活能力不強。做為父母送孩子報到,一方面孩子獨自出遠門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兒子的大學去看看,甚至順便去旅遊一下。

但其實也有不少孩子是獨自報到的,不說孩子有多獨立和能幹,是由各種條件限制不得而為之。我們家都是自已去上學的,其實也都不是很情願,但沒辦法。

1985年,我姐17歲去西安上大學,從家到西安沒有直達火車,需要在鄭州火車站轉車。一個從沒出過遠門的農村女孩獨自坐三十多小時火車去上大學,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於經濟條件,來回車費付不起,也是很無耐。讓一個女孩自己帶著行李出發,在鄭州火車站轉車時又是晚上,她真的很無助的。


1990年,我也是自己坐二十多小時火車去的鄭州上大學,到鄭州已是晚上12點。做為男孩,也就無所謂了。

去年,兒子高中畢業去加拿大上學,我們也沒去送,是在多倫多轉機。說實話,我們也是很不放心,從入關,到拿學籤,再到轉機,就是我自己去都有點搞不清,更何況是沒什麼經驗的孩子。儘管有些波折,但兒子還是獨自完成了各項λ境、轉機及入學手續。這也是他走向獨立的開始,不可能永遠在父母的庇護下生話吧。


不要送孩子上學,取決於各人的選擇,送去上學可以更安全,不送去可以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當年你是自己去大學報到的嗎?現在你會去送孩子到大學報到嗎?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所說是已經讀大學了,但是現在中國的這種應試教育導致很多準大學生們還無法做到獨自去學校報到的能力的,至少讓孩子獨自去大學報到的話家長也不會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來說吧,我來自於山區農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動範圍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鎮子周圍,偶爾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個比較繁華的鎮上,就這樣想去那鎮子上轉轉的機會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運氣了,更別說是去縣城了,縣城距離家裡面有100裡的路程,坐車需要一兩個小時的顛簸。

後來去縣城讀高中,見識相對於哪些來自於縣城的學生來說還是很少的,電腦基本上是沒有碰過的(2005年高一),手機也是基本上沒有用過的,去過最遠的地方估計就是這座離家100裡的縣城了。整個高中階段都是在那種緊張有序的學習、考試的過程中進行的,每個週末僅有兩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的休息時間,每個月可以有一個完整的週末,但是因為離家遠並不是一定回家;暑假的話基本上是提前一個月結束暑假到學校裡面補課,即使是在家休息的暑假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怕知識生疏了;寒假的話也是過了正月初五就要返校的,基本上在家只待了不到10天的時間,在家的那幾天也是需要看書學習的,除了過年前後的那幾天。曾經在高一的暑假,有過去省城西安轉轉的想法,畢竟歷史書中的那座“長安城”距離老家也就500多里而已,但是可惜因為沒人帶我去也就作罷了。

就這樣一直緊張到了高考結束,高考結束以後也還是沒有出去走走的機會的,所以到了大學開學前,我還沒有去過自己所在的地級市的城區,沒有去過自己所在的省的省城西安,就這樣我還考了遙遠的廣西南寧的一所大學。

父母肯定也是瞭解我的社會經驗之淺的,因為我還沒有做過火車,沒有做過長途班車,準備到時候開學的時候父親送我去上大學。後來 在暑假裡面,我陸陸續續的聯繫到了另外幾個也在當年考上那所大學的學生,最後就決定我們幾個人組團去上大學,不讓父母去送了。假如當時沒有遇到這樣幾位學生的話,當時估計就需要爸爸去送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沒坐過火車、社會經驗尚淺。


饕餮視聽


暑假結束,很多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新的生活了,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旅途。隨著開學季的到來,要不要送孩子上大學很快又會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我個人感覺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要父母陪同報到,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執意要送孩子。

我所在的地方不是貧困山區,經濟條件沒有那麼糟糕,我們這裡不封閉、不落後,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從小到大沒出過遠門,甚至都沒有坐過火車,尤其是一些女孩,社會閱歷淺,又容易被人惦記,家長不放心送孩子是很正常的。我孩子在上大學之前,就沒有坐過火車,他就沒有任何出行經驗。為此,在孩子確定被錄取後,我們專門帶著他出去旅遊了一遭,當然需要事先訂火車票、定旅館啊,中間也要乘坐公交、還有短途客車什麼的,我們讓孩子全程參與,告訴他一些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讓他提前瞭解這些常識。不用擔心,孩子們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後,我們問他,如果現在讓你自己到大學報到,你敢去嗎?還很自信地回答,當然敢了。我們也相信他的確可以做到。

但是,我們最後還是送孩子去上的大學,等孩子一切安頓好之後,才離開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非常想直觀地瞭解一下孩子將要生活4年甚至7年的地方(有可能研究生還在這所大學),想親眼看看轉轉這所大學的角角落落,這樣感覺心裡更踏實一些。或許做父母的都是這樣,眼看著孩子一步步遠離你的羽翼,總是有種不捨和擔憂吧!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就開始叛逆,就像掙脫父母的束縛和管教,何況是現在要上大學去了,他們已經成年了,要開始一段沒有父母參與的、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了。在孩子看來這是他自立的開始,是他開啟人生征途的第一步。而在父母眼中,看著孩子的一點一點地遠離你的視線,他的東西、他的氣味、他生活的痕跡在你的生活中逐漸消失,總是有那麼一絲欣喜和傷感交織的複雜況味縈繞在心頭。欣喜的是孩子終於長大了,他有獨到的認知和見解了,他可以逐漸地去獨擋一面了,傷感的是孩子正在漸漸遠離自己,越走越遠。記得龍應臺曾經在《目送》中說過一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應該適時地放手,讓孩子勇敢地去飛,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瀟灑地做到呢?孩子成長需要過程,父母學會放手也需要過程!


道道的快樂重新來過


很多人第一次單獨出遠門,很多人第一次住校。

大學不比初中、高中,一般也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讀。大學有的在本省其它市,有的在外省,都比較遠,要坐火車或是長途車才能到達。

而很多學生在讀大學之前從未出過遠門,有一些去外地旅遊也是有家長的陪伴。去外地讀大學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特別是一些農村的學生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住校…

所以,很多學生大一報名時都有家長陪伴。學生還不夠獨立,閱歷也少。家長陪伴有個依靠,也是一種關懷。

以前我們讀大學時以有父母陪同而感動自豪。到了大學也是和家長一起去報名,置辦生活用品,等宿舍這些安排好了父母才回家。

其實,個人覺得這樣挺好。父母陪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旅行,看著自己的孩子在美好的學校裡學習家長也會很幸福。


凱米思琪老師


讀大學,意味著孩子成年了,要獨立了,雛鷹開始飛翔,與父母漸行漸遠。這對父母親來說既欣慰又傷感,此後孩子回家的機會少了,只能遠遠地凝望。所以,父母陪孩子報到,是完成一種儀式。


二十四橋孤星夜


我們79年上大學基本都是一個人去的,到我們的孩子了上大學了,該不該送孩子上大學我猶豫了,原因是我覺得讓孩子一個人去報到肯定沒有我帶他去放心,對孩子來說也省事。可是我還知道,這也是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做父母的何必剝奪孩子這個機會呢?於是我僅僅把孩子送上了火車,看著火車開動走遠了,我才回家,其實哪個做父母心能不擔心孩子呢,有的時候要捨得放手。我知道,大學是一個比社會安全的地方,大學裡大部分是學生和老師,學生不容易收到傷害。


修行多積德


我覺得現在很多一部分孩子還不夠獨立,父母也照顧慣了不放心自然就會主動要求送了,另一種是父母覺得孩子考上大學覺得孩子要離開自己而捨不得,還有就是父母的一個大學夢,一般七零後好多都沒上過大學,去送孩子順便看一下大學校園的樣子咯,估計等我小孩上大學的時候我也會去送,我屬於最後一種的。


永恆的浪漫1


都在說“獨立”、“藉機會參觀”……還有個人人都知道而不願提起的話題,大學再送一次,如果讀研究生的話再送一次,如果不讀研究生,下次應該是“成家立業”的一次了,不管是女兒出嫁還是兒子結婚,都是新的開始,都是父母人生任務的一大結點,所以說從孩子幼兒園入園第一次的“送”到孩子大學入校的基本最後一站的“送”,甚至是婚嫁的“送”,不管何種原因,其實就只有一個字“愛”。


心平既安


我記得當年我讀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去學校報到的,或是結伴同行。但是,到了我家兒子大學報到的時候,我發現絕大部分同學都是家長陪同去的,還有的家長一住就好幾天捨不得離開。感覺是現在的家長普遍不放心孩子,捨不得放手。


Dawn5166


其實孩子也可以找個附近考在同一學校的結伴去,但很多父母陪同的原因不外乎,平時大包大攬,孩子生活能力等讓家長不放心,還有父母借孩子的行程出門旅遊一下,尤其很多農村家長除卻打工出遠門的機會太少,藉機在大學轉一圈也算長見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