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最近最火熱的電影當屬《我不是藥神》。我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一部票房、口碑俱佳的國產電影了:點映期間票房即過億,上映第一天已經有十多萬豆瓣網友給出了9.0的高平均分。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要說它為什麼火?電影的視聽語言流暢、營銷到位自然必不可少,但它的現實主義題材切中了要害——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內心的隱憂與傷痛

因病致窮,是很多家庭的噩夢,高昂的醫藥費裡,很大一部分都用於支付“天價進口藥”。而在被稱為“世界藥房”的印度有著龐大完善的仿製藥生產體系,同樣的療效,仿製藥的價格一下子就能便宜一半甚至十多倍。

《我不是藥神》就從這裡開始,講述了一個“二道販子”變身“中國藥神”的故事: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商人程勇,冒著犯法的風險把仿製藥從印度走私到中國,最開始是為了賺錢,後來則為了救人不惜貼錢走私.....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面前,他成了捨己救人普渡眾生的“中國藥神”。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而影片的故事原型“陸勇案”,當初也曾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對於無數被噩運選中的患者來說,普通人用於調侃的「藥不能停」四個字是他們腦袋上的緊箍咒,現實世界裡的「格列衛」23500元一盒,平均一粒藥200塊錢,一盒大概只夠吃一個月,每吞下一粒藥,其實都是在吞錢。

34歲那年陸勇確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吃了兩年的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花了56.4萬元。不堪重負的他改用價格低廉的印度仿製藥,將自己和病友從死亡線上拉回。

價格低廉的仿製藥,一直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它的價格只有正版藥價格的1/20,藥效卻能達到90%左右,但因為不合法,並不能拿到內地出售。於是他開始到印度,去購買這類違禁藥物,並且把它推薦給其他病友,還幫忙代購。然而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進口藥需要經過臨床監測,還需拿到藥品進口註冊證。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因此,陸勇代購的這些印度仿製藥,即使在印度是合法生產,療效也得到患者的認可,但是在國內它仍屬於假藥之列。後來陸勇也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在看守所裡待了135天。1002名深深感激陸勇的癌症患者曾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 一年後,檢方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其也重獲自由。

誰還沒有個病痛,貧窮和疾病本不是原罪,每一個向死而生的善良靈魂,都值得我們去尊敬。

在拍攝電影期間,片場中哭的最多的就是徐崢,常常拍著拍著,就哭了。徐崢坦言了自己拍攝的初衷:“《我不是藥神》是中國目前需要的電影,就像《摔跤吧!爸爸》,是大家都認可的好電影。”對徐崢的這個說法,相信在你看過電影之後,會非常贊同。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其實新藥的研發,的確需要在前期投入鉅額的資金,往往最後的天價,也是對專利合法合理的保護。如果失去這樣的保護,藥廠很難有動力去研發新藥,最終受害的還是患者。而且天價藥的現象,不單單發生在國內,它更是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也許印度是那個幸運的、鑽了空子的國家。但如何在保障研發動力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新藥的福利,則是一個遠比電影複雜的難題。也許,只有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髮展,研發出更加先進的生物醫藥或科學技術才能讓這一大難題有所解決!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而如今,由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和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為了大力發展新興科技,用科技創新和產業模式的革新來促進行業領域的產業升級,以及扶持中小企業,輔助優質項目真正落地;特設五大專項賽即新興科技成果專項賽,互聯網產業模式專項賽,科技+文化藝術專項賽,科技+社會公益專項賽,以及青年創客專項賽;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其中本文所提到的醫藥研發及新興科學技術皆屬於新興科技成果專項賽,這一專項賽旨在發掘更多創新的新興科學及技術,助力其更快更好的落地,以此改善人們生活、推動行業變革,並解決更多如窮人買藥貴看病難等等各種社會問題;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大賽設全國七大賽區,聚集千家創投機構,百家媒體資源,百萬獎金,只為能幫助到更多的中小企業,讓其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目前,大賽正處於火熱報名階段,但時間已經不多,截止於7月31日,如果你想參賽,可登錄大賽官網(www.chuangcheng.org.cn/451)進行報名!

我不是藥神:揭露窮人噩夢“病不起”,“匯新杯”大賽欲助力解決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