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每逢春節胖三斤的假期就這麼過去了,至於胖了多少,心裡都有點數。

但在舌尖3看來,還不夠……不夠!

闊別四年,舌尖上的中國終究是回來了,還是央視出品,只是少了陳曉卿。關注央視的都知道,近年來的央視作品,必出精品;而關注陳曉卿的更懂得舌尖的可貴。

我至今沒有忘記當時舌尖帶給我的震撼,以及深夜刷片給我製造的無盡的飢餓,而舌尖3卻讓我悵然若失,以至於看舌尖3的時候總會想起陳曉卿。

但,舌尖3,在我眼裡,依舊值得一看,這一次少了人與自然的感動,卻有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工匠精神。

且看這部四年後的續篇——

舌尖上的中國3。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還是以前的模式,每一集講述一個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控制在50分鐘以內。昨天更新的是第一集,主題“器”,烹飪的器具。

按照舌尖的品味,一切都有應該是中國最好的,就算不是最好也應是最特別的,這一期亮相的器具也一樣。

第一期講述的器具簡單來說就是:一塊石板,一個灶臺,一個壇,一口鍋,一把菜刀,一個砧板,一套碗碟。

全放一起都可以搞滿漢全席了。

石板,不是鋪路的石板。但,看起來特不怎麼特別,也就是不沾食物,導熱性還行,製作出來的食物,味道香酥脆軟。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灶臺,是河南三門峽特有的穿山灶。這個灶不簡單,一個能頂七個。一個灶臺七個鍋,蒸煮燉燜還保溫,可以說是十分高效,極盡利用熱能之能事了。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壇,是四川的老壇,壇裡放的是酸菜(泡菜)。這個壇,似乎不是講述的重點,重點在壇裡放的泡菜,怎麼複雜怎麼來,怎麼好吃怎麼放。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以上這些,怎麼看起來都不是一般人家平平常生活的樣子,若不是大擺筵席,怕是很難這般驚動四座咯。

下面要說的鍋、菜刀、砧板,都是家家必備的廚房用品,這才是平常人家關注的器具。

鍋,是章丘鐵鍋,手工製造,無添加,不防水,正經人打出來的鐵鍋。這個鍋厲害,厲害在要經過十二道工序,7道冷鍛,5道熱鍛,用到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錘工具,鍛打三萬六千次,最終才能鍛造出一口合格的章丘鐵鍋。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先不說,鍛造出的鍋有多好,從工序中就能看出這個鍋凝聚了多少心血和時間。

要說章丘鐵鍋的神奇之處,還得從做出的菜裡面看出奧妙,這也是舌尖3的神來之筆,依舊委婉,依舊震撼。

章丘鐵鍋中的“清水炒雞蛋”,完全不放油,也不會粘鍋;煎轉黃花魚,翻轉108°還得得益於鐵鍋的形體;九轉大腸的上色需要章丘鐵鍋厚薄恰當、光滑緊緻。

有了鍋,還得有刀,有砧板。這些,也不一樣。濟南鐵匠李士貞的刀,刀聲若龍吟,切姜如玉;銀杏砧板,自動修復,融合刀痕。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現在萬事俱備,只差吃飯的傢伙了。上什麼呢?藝術家的碗碟,講究的是氣性,人有人性,物有物性。

以上,便是舌尖三帶給我們的器具。我很難不和舌尖1、2作對比,但是一對比,我的心中總會萬分思念陳曉卿,思念那份對美食的感動,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敬,對愛的享受。

而舌尖3呢,讓我想到的只是這些刀、鍋、砧板、碗碟哪裡有得賣……心裡不免還是有些遺憾。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當我抱著好奇搜了一下之後,好像,真的是那麼回事。舌尖3好像成了滿烹飪器具的廣告視頻。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四年後的舌尖3,就像這個時代一樣,變得有點急躁了,我的意思是,少了點溫潤。

為了證明我喜歡舌尖不只是對陳曉卿的個人崇拜,於是在看完舌尖3之後,我又重溫了一次舌尖2。

對,是“又”,舌尖2值得在每一個想家的夜裡重溫,不僅能消除因為想家惹來的寂寞,還能讓人重振精神吃夜宵。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那麼,舌尖3相比舌尖2,差在哪?

舌尖2立足的是家庭,而家庭式是社會最小的單元,從家庭我們就能看到整個社會,而社會也就是中國。這才是舌尖上的中國。

既然立足於家庭,講述的就是家庭的故事,一個家庭的故事往往能觸發所有人的情感,而在故事中講述美食更能帶來無盡的感動。

舌尖2第二期“腳步”講述的就是幾個家庭的故事:

生活在西藏林芝的一個家庭裡,哥哥要愛給弟弟的驚喜就是弄到以前發現的森林深處某樹頂上的蜂蜜。蜂蜜本身的美味絕倫自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如果在這之上附加哥哥冒著生命危險取蜂蜜的過程,或許會讓蜂蜜更增其味。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這是整個“腳步”專題的切入口,不是為了美食而講述美食,而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尋找到能夠寄託情感的方式。

相比起西藏林芝的這個家庭的蜂蜜,在中國的另外一個地方,他們的蜂蜜,需要走更遠的路。

接下來講述的又是另外一個四川家庭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關聯就是美食---蜂蜜。

當然,在講述這個四川人的尋蜜之行的時候,要講述的不再是蜂蜜如何美味,而是說在外風餐露宿的尋蜜人對家鄉味道的還原。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這一次,我作為觀眾能享受到的,是來自四川的豆花。從西藏蜂蜜到四川豆花好像一點都不突兀,也不會有想要上某寶購買的慾望。因為,我享受到的是他們對親人的愛,而這份愛由他們對家鄉共同的味道傳遞。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不僅是伴隨一身的家鄉味,還有一些美食,只能留給最親的人吃。

湖北十堰房縣有一種香菇,生長在群山之中,往往需要苦苦尋覓方可獲得,而又因野生受到了自然的無情考驗,身形不見得美觀,但口感味道超群,這樣的美食,只能留在家中慢慢食用。

美食往往講究搭配,而搭配出的美味才會更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從而更能培養出家鄉的味蕾,團結這份歲月沉澱的感情。依山傍海,又大山自自然還需要大海,這才是中國人講究的陰陽調和。

大海的生存之道,與大海饋贈的美食也都是由一個家庭來講述。

沒有陳曉卿的舌尖3,還能感動你嗎?

這樣的講述,妙就妙在親近而溫潤,一切想要傳遞的美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以人為本,講究自然哲學,是舌尖2給人最大的感動,也是舌尖2對整體品質的提升。

所以說,舌尖上的中國1、2不只是美食紀錄片,更是人與自然、動物世界、國家地理和健康生活,它將央視的這些幾個節目都融合在一起,但我們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才是我們的生活。

舌尖3遺失的,就是這種家庭式生活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