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谷雨时节,我们寻访江南深处的几处名湖,感受诗词中“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别样风情。明净的水乡春景,记取了红殷绿老,熏染了矮阑苍苔,迎来了牡丹娇妍。

春雨沾衣,赏细雨生百谷;芳菲始尽,惜游丝柳絮飞。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映衬着谷雨的清茶、桑枝的新翠。浅水塘畔,初生的青萍满载春的惜别;顺水漂流,荼蘼的春意融在千顷碧波中。

一、镜湖回响唐诗路

位于绍兴的镜湖(今称鉴湖),桥堤相连,渔舟唱晚。岩湖互衬,风光奇秀。稽山寻胜,镜水泛舟。诗仙李白流连于山阴道上,神驰于潋滟鉴湖,为鉴湖留下了绚烂辞藻,“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鉴湖

诗仙李白流连于山阴道上,神驰于潋滟鉴湖,为鉴湖留下了绚烂辞藻,“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天姥山

诗仙梦吴越、登天姥、渡镜湖,舟行剡溪,“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碧光渔歌里,诗兴逸飞的唐诗之路,让鉴湖成为梦回千年的水墨长卷。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唐诗之路

这条神奇的诗路,从南北朝开始就是诗人向往的地方。从钱塘江西陵古渡起,经浙东古运河、古纤道、过绍兴鉴湖,转入曹娥江,沿剡溪逆流而上,直至天台山石梁飞瀑。

历代墨客陶醉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壮美,探寻着履痕吟踪,棹声帆影的遗风。

李白、杜甫、王维、温庭筠、王勃、杜牧等四百多位诗人徜徉其间,他们击节高歌,赞叹吟哦,千余篇诗歌咏唱这片秀美山川和乡野阡陌。

漫步在剡溪之滨,踩着一颗颗圆润的鹅卵石,澄澈的溪水饱含浓郁的历史沧桑与文化。所谓江山得诗之助,更添神韵无数,端的是一条诗意盎然的绿野诗踪。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越王城遗迹

两位故友在此流连忘返,远望青山黛影,近观中流鸥鲈,凭吊禹穴、越王城。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试览镜湖物,中流见底清。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

沧浪醉後唱,因此寄同声。

二、石湖归隐伴落英

翻开《石湖居士诗集》,其间满是对于石湖山水美景的赞叹。石湖位于苏州城西,是太湖的一个星湖,澄波千顷,一碧如鉴。

相传春秋时,范蠡在此与西子泛舟入五湖。而范文穆的归隐,让石湖更添盛名。

范成大生于平江(苏州),晚年又卜居上方山麓的石湖湖畔,自号“石湖居士”,在此度过了十年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石湖范成大铜像

退居石湖以后,他创作了大量清新婉丽、温润精雅的田园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一岁时养病期间,用一年时光写成六十首田园组诗。

六十首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全诗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四时田园杂兴 晚春第十

谷雨如丝复似尘,

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

未许飞花减却春。

范成大的田园诗恬淡素雅,淳厚自然,形象地展现出春日乡村繁忙的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欣羡。

在谷雨时节,他还有一首田园词《蝶恋花》,展现出一幅浓郁恬恬美的农家春景,体现恬美园间春意盎然的一幕。

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石湖夕照

回想千年之前,他手持书卷,斜倚在山石旁边,神态端庄亲切,赏葱茏叠翠的群山,闻波心荡月的箫声,似乎正为眼前的石湖美景而感慨。

三、南湖棹歌欸乃声

嘉兴南湖与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

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还因嘉兴红船曾经摆渡了暮霭沉沉的神州。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南湖红船

清代学者朱彝尊生长于斯,对南湖情有独钟。明清易代之际,他生于嘉兴碧漪坊,攻读于鸳鸯湖畔的鹤洲草堂。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明代项圣谟《放鹤洲图》

清军入关后,由于祖辈为明朝重臣(曾祖父朱国祚为明代状元),自小熟识纲常大义,朱彝尊更是参与了郑成功、张煌言进军长江的密谋。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亡国遗恨始终萦绕心中,多年的漂泊无定加重了落拓乡愁。

康熙十三年(1674),他在北京拜访纳兰性德后,旅居潞河(今北京通州),寄居在龚佳育幕府。半生才华无处施展,嘉兴风土盘旋心田,侬语棹歌愈发分明。

最美人间四月天|谷雨诗词地图

鸳鸯湖意境图

浓浓乡愁成就了著名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棹歌回忆嘉兴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和历史传闻,寄托了诗人在倍感苦闷和寂寞、涕泪飘尽的情形。

鸳鸯湖棹歌 之五十六

屋上鸠鸣谷雨开,

横塘游女荡舟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

竹笋抽时燕便来。

他把无限感慨寄托在对故土美好记忆中。朱彝尊一生热爱嘉兴故乡,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他的棹歌被画成图、刻成碑、集成册,成为研究地方民俗的重要文献。

鸳鸯湖在他的心目中,就是家乡的象征,也是嘉兴所有风物的精华。

关注“发现中国知识地图”,看精彩知识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