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景:1+1大於2!鄉村遊興起,紹興農莊土菜館一桌難求

有位學者曾說:“達到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肚子。”古語亦云,民以食為天。“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魯迅先生如此將家鄉的瓜果菜蔬寫成一句老紹興的“田園牧歌”。而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紹興人特有的舌尖記憶?

晚霞西山下炊煙裊裊,百家灶臺上風味縈繞。近年來,紹興鄉土菜的文化內涵不斷得到挖掘,更巧借節會之力起飛,美麗鄉村讓這抹色香味俱全的鄉土氣息愈發誘人,氤氳開來的“紹興土味”,正處一年春好時。

美食+美景:1+1大於2!鄉村遊興起,紹興農莊土菜館一桌難求

圖片由君瀾鑑湖大酒店提供

一桌難求 鄉土菜越土越得人心

農家菜通常都淳樸,味道厚重;也不講究刀功,塊大肉多,裝菜也不講究,素來以健康飲食為本,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一到旺季,柯橋南部山區的一些農莊,生意好得不得了,常常需要提前預訂,若是訂晚了,常常一桌難求。

“來我們這吃飯的食客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生態下的用餐環境,和‘土掉渣’的食材與鄉土風味。”稽東鎮佔岙村海拔658米的月華山山頂上,“養心谷”負責人王軍民告訴記者,18只特色鄉土菜,一個個都是食客們追逐的美味。“從瓜瀝、楊汛橋趕來,只為這口記憶裡的味道,”王軍民說,土菜就土在“原生態材料、原汁原味的燒法。”所以,他從村裡招來6個村民,一盤盤野鴨煲、甲魚湯、清湯藕……在他們的勺下香飄四溢。“現在很多人趕來只為了吃醬爆螺螄王,蔥燒水庫魚,開年來就賣了3000條,非常火爆。”

平水金漁灣農莊總經理吳橋誼也深有感觸,旺季來此就餐的人數達900人之多,桌桌爆滿。農莊裡做菜的廚師大多是農村辦喜宴的土廚。“除了都是田間地頭的野味外,燒法上都講究返璞歸真。”吳橋誼向記者介紹,比如人氣頗高的茭白、鞭筍,都帶殼清蒸,“一碗帶殼菜,一碟母子醬油,把那些遊客們香得喲!”

常去這裡吃飯的食客都知道,拿手好菜是老闆的老媽親手燒的烤筍,“俗稱‘老外婆’的味道,需9個小時,幾個人晚上輪番值班管這個菜。”吳橋誼語氣中頗帶點得意。

深挖文化內涵 提升土菜品位

盤踞紹興人心頭的美味,莫過於“十碗頭”了。

“十碗頭”源起於紹興民間喜慶、逢年過節宴席的一種形式,因其菜餚數量為十,並用碗盛菜,故名“十碗頭”,採用八仙桌,八人一桌。據知名民俗學者、原市魯迅紀念館館長裘士雄介紹,紹興“十碗頭”的寓意是“十全十美”的祥兆。“其有‘三扣’,即:扣雞、扣鵝、扣肉,這是‘十碗頭’中最重要的葷菜,也代表了紹興烹飪技法中‘扣蒸’之特色。”裘士雄說,紹興人講究溫良謙恭,烹製的美食也沾染了這一脾性。

越州詩社副秘書長陸紀生指出,南宋大詩人陸游也對家鄉的楊梅讚不絕口,有詩讚曰:“綠陰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選自《六峰項裡看採楊梅連日留山中》)。”六峰、項裡都在今湖塘轄內,湖塘楊梅因色澤晶瑩剔透,白裡透紅,形若水晶,酸甜可口而聞名,製成的“楊梅燒”更是香名遠揚。

紹興的酒業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釀、勾踐“簞醪勞師”等傳說和典故。紹興人愛酒,於是土菜們不約而同地披上了一層“酒氣”。鑑湖大酒店新推出的黃酒宴,將每一道菜都與黃酒結合,用黃酒做原材料,讓人無酒欲醉。特別是“黃酒神仙雞”,雞肉酥爛美味,入口即化,黃酒的香氣和風味被燉入其中。此外,醉蟹的美味配上黃酒,滋味無窮。

節會東風 助力土菜起飛

這一抹紮根味蕾的鄉土氣息,藉著節會的東風,讓村民們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去年10月,夏履鎮舉辦了柯橋區中式(夏履菜單)職業技能競賽,“土廚”們同臺競技,比比誰是“掌勺金手”。“推出的美食以紹興菜和夏履特色菜為主,包括水波蛋、乾菜肉、醋魚、扎肉、麻油鴨等。我們還計劃製作‘四季菜單’,結合‘土筍味兒’,讓遊客們一年四季都有土菜享受。”該鎮副鎮長張成炳表示,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夏履鎮近年來餐飲快速發展,有農莊上百家,“吃在夏履”的品牌正在打響。

而在柯橋的另一邊,正月裡,丹家雞、乾菜扣肉、紹三鮮等一碗碗地道土菜一一上桌,喝著村民自釀的米酒和著傳統十碗頭,其樂融融。不一會兒,便是數名技藝精湛的庖丁殺年豬,遊客可直接購買精壯的現宰豬肉,過一個土味年。“不僅讓村裡增收,還為農產品銷售開拓了渠道。”丹家村村委主任孫位軍介紹,丹家雞蛋、年糕、高山茶葉等又有了新主顧。

每逢初春,王壇“香約梅海”文化旅遊節早已成為當地的“招牌”,東村的舜江農家樂老闆杜德海給記者算起經濟賬,半個月下來有四五萬元的收入。而短短几周,數千遊客聞香而至,帶走了一波波的路邊特產青梅酒、梅子幹、梅子醬……成為推動村裡土菜聲名遠揚的一大“引擎”。

提升農家樂美食 大有可為

根據紹興“十碗頭”的菜單,紹興鑑湖大酒店於前年開發出了“柯橋十碗頭”。“首先是食材改革,我們做紹興菜的食材絕大部分取材於周邊各鎮,例如平水同康筍、蘭亭青草鵝、安昌臘腸、王壇丹家雞等。”正如酒店營銷經理俞圓圓所說,旅遊發展到今天,旅遊者已經不滿足於遊山玩水。

“舌尖上的美味實踐與美景體驗一樣具有魅力,越來越多的遊客帶著舌尖去旅遊。”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旅遊學院院長梁雪松教授將之概括為,“無美食,不出遊。”

做好美食,本身就是做好旅遊的重要環節,關鍵是怎麼做。“西安袁家村就是一個鄉村旅遊的奇蹟——一個小小的山村,僅憑鄉村旅遊就獲得10億元的全年收入,千萬人次遊客來此品美食。”梁雪松認為,第一,要土菜精做,迎合80、90後年輕人對美食的精緻需求,要吃出健康安全,吃出“養生概念”,比如袁家村,家家戶戶門牌上貼著可追蹤食源的二維碼。第二,農家樂也要學會環境佈局,在保留原生態的地道味道同時也要提供特色的用餐氛圍。

柯橋的鄉村美食大有可為,且潛力巨大。“讓‘土味兒’乘上全域旅遊的東風,讓美景與美食相疊加,必能產生1+1>2的效應。”梁雪松如是說。

(全媒體記者 酈曼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