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大臣戴维斯和外交大臣约翰逊相继辞职,特蕾莎·梅政府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相比之下,约翰逊的态度更为鲜明,他在辞职信中指责“契克斯方案”中体现的“半退欧”(Semi-Brexit)意味着“退出欧盟的梦已经死了”,英国将陷入“殖民地状态”。然而同属强硬派的戴维斯对约翰逊的决定保留了意见,他认为“契克斯方案”并没有对约翰逊外交大臣的工作职责造成不可回避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是英国外交部比较繁忙的一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在7月12日至15日访问英国,外交大臣届时将承担重要的礼宾职责。

危机暂时悬置,欧盟态度关键

根据英国宪制,戴维斯与约翰逊的辞职不会直接威胁特蕾莎·梅的执政地位,他们的位置也已在7月9日由同属退欧派系的住房部长多米尼克·拉伯(Dominic Raab)以及在2016年公投中曾支持留欧的卫生部长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接替。市场在约翰逊辞职后一度产生退欧强硬派可能发起倒阁运动的恐慌导致英镑汇率急跌,但戴维斯对约翰逊辞职的评价表明这只是两起个别内阁成员表达不满的孤立事件,大多数强硬派内阁成员已经在6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了“契克斯方案”,即便他们可能不会放任政府立场进一步软化。

然而,两人的辞职仍是保守党内强硬派与特蕾莎·梅之间的第一次公开冲突,其向保守党内未入阁的后座议员(backbenchers)释放的政治信号可能对退欧的未来产生影响。

契克斯会议之后,保守党内强硬派后座议员大体可分为两派。一些激进议员试图通过代表后座议员(不入阁的普通议员)立场的保守党1922年委员会弹劾梅,根据保守党党规,该委员会一旦收到相当于本党议员数15%的弹劾信(即48封)就将触发党首信任投票,决定现任党首是否继续留任。但截至目前,1922年委员会尚未收齐足以触发党首信任投票的48封弹劾信,委员会成员也在9日的会议上以鼓掌和拍桌喝彩的形式暂时表达了对梅的支持。

即便弹劾动议通过,梅也有很大概率赢得信任投票,借此获得未来一年内持续领导保守党的机会。

相比之下,以保守党内欧洲研究会(Europe Research Group)为代表的主流强硬派议员态度更为稳健,在党内也更具影响力,该研究会在7月9日晚召开的会议吸引了逾80名保守党议员参加。以现任主席雅各·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为代表,这一派主张不首先寻求党首更迭,转而通过威胁在下院投票反对任何基于“契克斯方案”的政府立法,迫使特蕾莎·梅在预定于下周(原定于本周四,但在周一的动荡后推迟)发布的谈判立场白皮书中修改“契克斯方案”中体现的“软化”迹象。

由于下院支持“软退欧”、即以遵循欧洲单一市场规则代价换取平稳过渡的议员仍占多数,目前强硬派对梅政府的威胁仍然有限。但是,“契克斯方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区别对待、以及对人员自由流通的拒绝,仍与欧盟方面坚持英国必须全盘接受或者丧失欧洲单一市场一切权利义务的方针有显著差距。

欧盟可能寻求英国在“契克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软化,推动英国走与欧盟更紧密接轨的挪威模式,而非强硬派理想中基于双边自贸协定的加拿大模式。这一压力或将在未来逼迫英国政府进一步软化立场,从而激化强硬派的反抗。无论彼时下院退欧软硬之争的结果如何,由于英国退出欧盟注定在2019年3月29日发生,任何立法与决策环节的拖沓都将增加英国无过渡“断崖式”退出欧盟的风险。


世界说

徐一彤



微博 @世界说globusnews


世界说



匆匆过客59190387634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显而易见的是特蕾莎·梅政府将面临存续的危机。就在英国政府内阁在2018年7月6日以马拉松式会议达成所谓的”契克斯共识”两天之后,外相戴维‧戴维斯与鲍里斯·约翰逊突然相继辞职以示抗议。对首相特蕾莎·梅来说,不仅是情绪上感到意外,政治手腕上,更彰显其领导内阁的凝聚力受到严峻打击。更甚者,一个本来隐于政府中的’软硬脱欧之争’或’留欧派v.s.脱欧派’之争已从紧张对峙(tension)爆发为公开的冲突(conflict)。这无吝使得政府面临立即的人事问题以及政策存续问题,是故称为政府存续的危机。最大反对党工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其副党魁汤姆·沃特森(Tom Watson)公开表示首相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言下之意,工党颇有等而取保守党代之之意。

脱欧大臣戴维斯和外交大臣约翰逊相继辞职

再者,随着软硬脱欧派斗争的浮上台面,特蕾莎·梅政府的脱欧路线可能再次陷入不稳定的局面,此也可能构成其政府将面临的第二个危机所在。我们在别处的分析中指出戴维斯与约翰逊的辞职─以及可能继续带动的内阁人员辞职潮─可被视为是硬脱欧派的行动的肇始。若然此策略奏效─在保守党不能分裂的大前提下─特蕾莎·梅政府现行的’软脱欧’路线将可能被迫转向。若不然,则软脱欧路线可能将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根据”德国之声”(Seutsche Welle)的报导,接任的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与杰里米‧杭特 (Jeremy Hunt)两人均被视为是留欧派或是软脱欧的支持者。他们在未来数周内将举行的英欧谈判中将发挥何种作用将足以印证哪一派的获胜。

工党副党魁汤姆·沃特森发言表示特蕾莎·梅政府已经逐渐在崩解之中

最后,面对欧盟代表的强势谈判态度,一个受创的英国政府能否从其手中取得利益,也可能要被打上问号。届时,保守党政府呈现给国会以及国人的脱欧谈判结果会否被买账,将会是其面临的第三个危机。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与欧盟对英脱欧首席谈判代表巴尼



欧罗万象


戴维斯和约翰逊的辞职对于特蕾莎·梅内阁的打击非常大,这标志着保守党政府内部离欧的“硬脱派”与亲欧的“软脱派”彻底决裂,围绕着脱欧政策问题的政治危机正在不断升级。
(戴维斯、约翰逊、梅,盖蒂图片)

起因就在于特蕾莎·梅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上周五研究出来“契克斯(首相别墅)方案”(脱欧方案)的大体意见达成一致,细节在周一公布,然而很显然留欧“软脱派”占大多数的特蕾莎·梅内阁,提出的方案是不可能得到以外交大臣约翰逊和脱欧大臣戴维斯为代表的少数“硬脱派”的同意的。核心议题就是关于“英国是否要留在欧盟单一市场”。特蕾莎·梅给出方案是与欧盟建立一个新的自由贸易区。“硬脱派”认为应该断绝与欧盟一切不必要的联系,特蕾莎·梅的方案跟没脱欧没什么两样,这是对于欧盟的“软弱和让步”。结果就是双方最终还是彻底摊了牌,两位内阁重臣宣布辞职。


(英国泰晤士报皮特·布鲁克斯讽刺特蕾莎·梅内阁的漫画)

想对比早就想辞职的戴维斯而言,约翰逊对于梅政府的冲击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其从一开始就是脱欧的旗帜性人物,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约翰逊的辞职就是想激发保守党内的危机逼迫特蕾莎·梅内阁倒台好从新举行大选,这样会耽误将近3个多月与欧盟就脱欧议题谈判的时间。如果英国不能再明年3月之前与欧盟就所有脱欧议题达成协议且又不能获准延期,那么英国将无条件自行“硬脱”,鲍里斯·约翰逊将会笑到最后。


(鲍里斯·约翰逊)

现在的形式对特蕾莎·梅政府极端不利,对面的工党正在看着笑话,而且不介意从新举行大选,北面的苏格兰已经准备好了举行二次“脱英公投”。约翰逊本人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对于首相职位一直都很有想法。特蕾莎·梅内阁陷入了困境,她并不想向任何一方妥协,包括欧盟在内,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契克斯方案”能否得到欧盟方面的认可,还有是欧盟所达成的最终脱欧谈判的结果否能得到议会最终表决的通过。然而欧盟的反应很是令人玩味,欧委会主席容克拒绝评论,而欧理会主席图斯克只是说了一句“新面孔可能导致新政策”。


(脱欧)


古姿


脱欧本身是英国走的一步臭棋,是民族主义夾杂民粹主义的产物。脱欧公投是卡梅伦对国内形势误判的下策,本以为会像北爱尔兰公投一样,彻底了断脱欧派的意愿,没想到马失前足,反而掉到了脱欧派挖下的深坑。英国朝野对于脱欧一直处于弃之不舍,取之不甘的绯徊中,脱欧并非赢在全民坚定的意志,而是赢在公投的时间节点上。如果把公投时间挪到今日,结果就可能完全相反。

英国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想独立重塑过去的辉煌基本不可能,在世界政治局势的版图中,只有合作的欧盟才会占有一席地位,分裂只会降低欧盟国家在世界的权重。英国人始终放不下贵族的臭架子,认为凭着美英的特殊关系做做美国的小弟,就能突出英国的国际地位,至少能摆脱在欧盟做老三的宿命。不料,特朗普上台后,拋弃以往美国总统对欧盟及英国的呵护政策,把盟友也变成了美国优先的一盘小菜。英国即使想巴结美国,无奈人家根本不拿正眼瞧一下,出路在哪里?而更可悲的现实是,在国际间许多问题上,英国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和欧盟走到一起,脱离了欧盟英国一无是处。

无论是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和外交大臣约翰逊辞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脱欧的失败。这对梅姨政府当然会造成一定影响,政府要员政务的重大分歧本身就是政府不稳定的一种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脱欧即然走不下去,顽固强硬的脱欧派退出政府应该是好事一件。梅姨可以选择合适的人选补充空缺,修正脱欧政策。有许多时候往往是未曾壮志身先卒,梅姨只要度过人事危机这一关,就完全有机会重新审视和设计脱欧政策,相信她的运气不会那么差。

事实上,梅姨政府巳经意识到脱欧会给英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适时地提出了和欧盟建立一个新的自由贸易区,这和没有脱欧有什么区别?和欧盟建立新的自贸区实质上是曲线救国,公投结果不能硬性扭转,二次公投又不现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主张完全与欧盟脱离关系的强硬派当然不满意,戴维斯及约翰逊的先后辞职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说明脱欧派在政府中已经失去了大势。

说英国人已经后悔脱欧一点错也没有,只不过好面子的沒落贵族不愿公开承认。但承认不承认是个态度问题,实际上英国离不开欧盟是个现实问题。脱离现实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英国的政治家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有所作为,英国也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发挥应有的国际作用。


吉祥如意170587193


目前,梅首相要做的事是:重新物色和提名新的支持自己新经济方案的人选。这问题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和危机。因为无论多么高傲的贵族和绅士,他们的现实生活却不能完全与欧盟隔离,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与欧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连。因此,即便换作别人做首相,也会像梅首相一样,寻求一种与欧盟重新打交道的新的经济联系,至于它叫新的经济自由贸区还是别的什么名字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