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

“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

見過西裝革履對家人破口大罵的

見過衣衫襤褸對他人禮貌有加的

見過受人資助最後變成理所當然的

見過以善舉被眾人知最後以惡行被收監的

世界很大,誘惑很多

時間經行處,你會發現保持善良的初心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最近“愛心媽媽”李利娟 武安市福利愛心村負責人因涉嫌多起敲詐勒索犯罪、擾亂社會秩序犯罪被刑拘的事情引起一片唏噓。

李利娟是武安人,自1996年以來,她已經陸續收養了118名遺孤,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她創立的“愛心村”。其傳奇故事可謂三天三夜也說不完,2006年的時候還被評為感動河北人物。

而今,“愛心媽媽”被調查,李利娟名下賬戶有人民幣2000餘萬元,美元20000餘元,公安機關已查封。很難想象,一個無私奉獻蟄居鄉野的愛心人士,要如何解釋得清楚這筆鉅款。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愛心媽媽”變了味兒呢?

嚐到甜頭,私慾膨脹

1996年,李利娟開始收養第一個孤兒。因為其自身的不幸遭遇,我們相信她曾將真心和善良傾注在這些孩子身上。然隨著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得到社會各界的捐贈和關注也越來越多。她嚐到了甜頭,私慾膨脹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曾感動社會,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大肆褒揚的“愛心媽媽”開始變了嘴臉。比如32名號稱來自李利娟愛心村的“孤兒”學生,實際上都有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比如,僅2017年,李利娟就通過當地民政部門,領取低保金、房租取暖費、房屋修繕費等共計127萬多元……

一個農村婦女,在20年的時間就將“愛心村”變成了一個超然於法治之外的逍遙王國。這背後除了李利娟個人私慾的膨脹,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不可轉嫁的公共責任,比如相關部門的監管,比如公共保障和收養制度的完善。

亡羊補牢,只願為時不晚。

“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

善良從來都不是用來消費的

每年的新聞層出不窮,很多新聞引發人們對善良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看過,一個老人一輩子都把自己的工資捐助給貧窮的人,最後發現每天收到的信件裡大都是要錢的人,感謝信寥寥無幾。最終老人選擇自殺的方式來表示抗拒。

還有一位年輕音樂人,把自己每一次演出的錢都去幫助沒錢的學生,而當他自己面臨困境,寫信求助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忙,即使在彌留之際仍有不少學生寫信索要學費和生活費。

當一個人的善良或者說善念被當成習慣對待,慢慢就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多人也會有意識或者下意識的消費這些善良。像李利娟,她消費的也正是自己當初的善良,以及那份善良的初心帶給她的所有便利甚至是保護。

很像一個任性的,恃寵而驕的孩子。但也永遠不可能像孩子那樣,被再次縱容。一個缺少自我認知和善良初心的人,經歷誘惑,遲早會被法律和社會管教。

“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

惡行會傳染,“警”而遠之

不可否認起初在李利娟的幫助下有不少孩子的生活得到了救助或者改善,但同樣不可否認的還有李利娟的行為會給社會和孩子們帶來惡劣的影響。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時即使受到誘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為群體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權賦予他的力量,這力量足以讓他屈從於誘惑。”

在一起阻礙重點工程建設中,(李利娟)讓殘疾智障兒童坐到基坑邊、往基坑裡跳、往施工車輛下鑽,把孩子們置於危險境地而不顧,以達到其索取錢財的目的。都是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在他們的意識中,這些行為合理甚至得到鼓勵。這樣觀念的形成將帶給他們以後的人生和社會怎樣的衝擊,可想而知。

李利娟被刑拘,有人振奮,有人唏噓。我們應該對這些惡行“警而遠之”。置之不理是冷漠,警而遠之是諸如此類惡行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真正的人。

目前,所有孤殘兒童均得到及時妥善安置,生活用品充足,總體狀況平穩。時間經行處,願每個人的起終點,都是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