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水形物語》探討人愛上魚的可能性

借《水形物語》探討人愛上魚的可能性

注意莎莉姐的眼神

奧斯卡最大贏家《水形物語》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和一條魚的愛情,這樣的(成人)童話在古今中外都有類似故事。老外有小美人魚,我們也有老蒲和老羅的各種魚精,她們都貪戀著與男性人類的美好愛情。

話題有點扯遠了。說回人和魚的愛情。

美國早在2014年就爆出一個驚天秘聞,一位曾參與NASA某個實驗項目的女性動物研究員瑪格麗特對BBC透露,她在1963年的實驗中,與一隻名叫Peter的海豚相愛。他們的“親密關係”逐漸演變成人類口中的醜聞。瑪格麗特被迫離開實驗中心,Peter因此選擇絕食自殺。感興趣的網友可以搜索BBC的紀錄片《與海豚對話的女孩》( the girl who talked to dolphins)。

女孩很美,笑起來是沉浸在愛河裡的模樣。

借《水形物語》探討人愛上魚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人類女性身上會散發一種與雌性海豚類似的信息素,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雄性魚比較容易被女人所吸引。

當然,《水形物語》的導演吉爾摩可不是為了拍一部安徒生童話,要不然也不會把雄性人魚打造成異形的模樣了,也不會找莎莉姐來演女主角,更不會讓她在浴缸裡自w。對六十年代美蘇冷戰期記憶深刻的陀螺導演,借這條魚來表現zf通過區別種族、控制人群來製造的恐懼,迎合了當下全球各種族人民大團結的呼聲。而前面所說的人魚之戀發生在1963年。

真實而平凡的生活裡,人會和魚相愛嗎?阿咩覺得會,尤其是患了孤獨症、生活簡單不喜歡麻煩的人,比如《重慶森林》裡的梁朝偉。

借《水形物語》探討人愛上魚的可能性

孤獨的人和魚說話,和它說自己的煩惱,反正魚的七秒記憶能讓一切左耳進右耳出。而且魚很脆弱,人喜歡脆弱的生靈,能激發保護欲,所以男人愛上魚的可能性更高。《水形物語》裡莎莉姐雖然有聽障,社會地位也不高,但身形高大的人魚在她看來更需要保護。當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這條魚時,她的世界被打開,她可以像自己痴迷的各種黃金年代好萊塢電影裡的女主角一樣,為了愛情放棄一切。

如果你一直無法找到更合適的伴侶,那就養一條魚吧。不需要承諾,沒有物慾,只有陪伴和傾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