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九如巷

早就听说苏州有条九如巷,源于苏州张家才华横溢的四姐妹,源于它是一代文豪沈从文的丈人家。叶圣陶的那句“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煽动性极大,点燃我一定要去看看的念头,怎样的地方才会“孕育”这样的美女与才女。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信孚里

(一)章太炎故居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锦帆路

知道了地址后,再也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愿望,谷雨节气后的一个双休日,乘四号线地铁来到乐桥下站,左拐到锦帆路一路向南寻觅过来。这锦帆路也有一段传奇来历,据说这里曾是一条河浜,张士诚在苏称王时,顺着这里出城乘船游玩,当时游船相连,彩帆林立,气势非凡,故有“锦帆”二字。

不一会,找到了“锦帆路38号”,遂看到两幢高大气派的民国建筑矗立在眼前,门口就挂着“章太炎故居”的木匾。可是一道铁门紧闭,里面寂静无声,似没有人居住,传达室里也没有人。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章太炎故居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章太炎故居门牌介绍

正在失望之余准备走开,忽然开来一辆车停在门口,里面走出两个工人模样的小青年,居然掏出钥匙“哐啷”一声打开了门。赶紧跑上前去询问,能否进去一瞧,没想到居然同意了,但只能看一会会,他们是这里的装修工人,卸掉一车材料就关门要走的。

真是幸运,赶紧进去拍照参观,这两幢楼式样相差无几,都有高大的门厅和罗马柱,古朴的黑漆木门和花窗,灰色典雅的砖墙,从颜色来看,下深上淡,显然原来是两层,后来又叠加了一层,但整体效果很好。

正是暮春时节,红花刚刚凋零,周围绿荫已经俨然,一条幽静的曲廊连接着两幢房子,青砖路面略显潮湿。

如今这里为苏州市文保单位,保护得很好,已成了苏州人民政府的侨务办公室,因为双休,难怪大门紧锁,没有人影。匆匆走了一圈,还没看到章太炎的衣冠冢,就被两工人催促着赶紧离开。随着铁门吱呀一声关掉,回头再看,感觉这绿树掩映中的大楼更添了一层静谧与神秘感。

(二)王己千故居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体育场路口

顺着章太炎故居向南拐到体育场路,也许此名跟附近的苏州体校与运动场有关吧。走到一半发现了“乐益女中”的旧址,这就是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冀牖所办之学堂,也是张闻天、叶圣陶、匡亚明等风云人物曾经执教的地方,看来张家应该就在附近。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九如巷口

走出体育场路来到五卅路上,又看到“信孚里”那几排红色建筑。向南走几步,就看到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弄堂,寻思着这里应该是九如巷吧。果不其然,弄堂口就有牌子写着“九如巷”三字,原来大名鼎鼎的“九如巷”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一米宽百米长的青石小弄堂,难怪会淹没在成千上百的苏州小巷之中没有路人会注意到。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九如巷路牌

牌子上面有简单的介绍,这条小弄堂向西呈斜钩状延伸而去,且此地是明初张士诚兵败后宫女埋玉之处,因此以前叫“钩玉”巷,但此名太雅,结果当地居民讹称为“狗肉巷”,后来根据谐音改为“九如巷”,“九如”乃出自《诗经》,分别为“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山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之意。看来张家十位兄弟姐妹个个名牌大学毕业,人人成就非凡,正应了“九如”之意。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王己千故居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王己千故居门牌号

正在看弄堂标牌,一位老奶奶街上购物归来,用苏州话跟我们搭讪,给我们热心介绍这条巷名的由来,看老奶奶气质不俗,猜想应是老苏州。于是我们跟着她走进一个门厅,写着“九如巷4号”。走进门槛,看到一幢三楼三底的两层楼房,我不由感叹:多气派的洋房啊!老奶奶笑着说,现在不行了,住了不知多少外地人,杂七杂八的。边嘀咕着边走进洋房边上的几间平房忙去了。的确,这个院内从北到南前后排着三幢青砖民国小洋房,外表还是比较高大,但已住满了七十二家房客,很多地方进行了门窗改造,拉满了电线,堆满了杂物,与庄严古朴的外表已不协调,跟章太炎故居比,这里要破旧得多。如果也能保护起来该有多好。

也许这就是以前的张家大宅院?看这么大一个院子与三排楼房,跟张家的身份还是匹配得上的,可惜没等我看个够,一只凶猛的大狗狂吠着窜了出来,吓得寻古探幽的我拔腿就跑。

(三)张冀牖故居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张冀牖故居

跑出院子大门口,稍一定神,发现边上有排平房,写着“九如巷3号”,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书“张冀牖故居”,原来刚才参观的不是张家的旧居,难怪没有看到那口被张家子女一直惦记着的老井。

打开手机一查资料,发现“九如巷4号”是张家的隔壁邻居王家,祖上是明朝著名宰相东山陆巷的探花郎王鏊,主人乃旅美收藏家、书画家王己千,其收藏之丰被称为“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西方的灵魂人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特别开辟一间以王己千名字命名的家庭展室,陈列这些藏品。巧的是,在远隔千里的美国,王家和张家的四小姐张充和仍是邻居,相信两家在一起唠家常时一定会经常说起“九如巷”,说起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小巷故事吧。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张冀牖故居门牌介绍

相对于张家,王家还是幸运的,至少还保存着三进祖居,张家的楼房早已荡然无存,家旁的“乐益女中”也早已几经搬迁,只剩下一座座现代建筑。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张冀牖先生

张家人自己居住的房子,在文革后公私合营时已全被拆掉了,如今仅剩下沿街的三间被粉刷一新的下房(佣人居住的以及杂物间)和老井还在,丝毫感受不到当年作为贵族的张家气息,不要说“文保单位”,连“控保建筑”都已称不上,如没有“张冀牖故居”的牌子,谁会想到这里曾是叱咤风云实力雄厚的张家。跟章太炎故居与王己千故居比,即使是对面的“信孚里”以及边上“同德里”等附近一带的弄堂,仍保留着几十幢民国年代的民居,而张家已找不到当初的影子,实在是萧条简陋得多,令人扼腕叹息。即使这样,张家的姐妹与兄弟后来也都来这平房里暂住过,据说张家小弟张寰和一直住在这里直至终老于此,他们对老家的情怀是永远也割舍不掉的,即使漂洋过海,即使历经人事沧桑。

当时张家三女婿沈从文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曾举家在苏州避难,亲眼目睹了张家洋楼被拆掉的情景,惋惜之余请他的孙女沈红将张家房子的原样画了下来以作纪念。

也许,多情的作家永远忘不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四十多年前即1932年那个炎热的暑假,初次来到这里向三小姐求喝“一杯乡下人的甜酒”时的忐忑与希望,也许他忘不了与小舅子们一起相处给他们讲故事时的温馨与热闹。当然,除了三女婿,这家书香门第里还有大女婿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女婿语言学家周有光、四女婿美国籍汉学家傅汉思的美好回忆,出自名门才貌出众的四姐妹四段传奇的爱情故事,为这条小弄堂为苏州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张家的水井

斯人已去,楼亦不在,只有那口仍流淌着汩汩清水的老井,默默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绝代风华与满门风雅。

结语:

沈从文说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苏州有很多的桥,有很多的云,也有很多的酒,当然更让人留恋的是这一条条巷子以及巷子里的人。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藏在苏州弄堂里的故居(一)

征稿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